林軼虹
摘 要:在當前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注重改進教學目標和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注重積極開展學生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成長的全面性和發展性。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主體性;人格;自主性;創造性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1-0009-01
主體性教育理論是指教育者通過創設一個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環境,有效地啟發、引導受教育者內在的教育需求,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塑造學生的主體人格,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以促進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培育學生的主體性,能夠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必須把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有機結合起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必須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其立足點和出發點在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使學生獲得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因此,思想政治課教師要善于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尊重并引導其興趣和意愿。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參與度,不斷優化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
二、改進教學目標和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1)在教學目標上,由以灌輸書本知識為主向培養能力素質為主轉變。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姆認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思想政治課如果只是簡單地灌輸書本知識,不重視心靈體驗,這其實是把學生看成一個呆板機械的“知識接收容器”,難以促進學生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因此,思想政治課要優化教學過程,必須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的活動中,改變原來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單向灌輸的傳統教學模式。否則,就會嚴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阻礙學生能力素質的提高。
(2)在教學模式上,由以教師為中心的權威型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民主型轉變。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發揮程度與教師所創設的教學環境的民主化程度密切相關。只有真正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期待,主體性教育才能有效進行并發揮作用。因此,思想政治課教師應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教學風格,讓教學環境具有民主精神,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而不能板著面孔說教,更不能動輒訓人。這樣,學生才能變客體為主體,變被動為主動。
(3)在教學方法上,由單一型的線形教學結構向復合型的立體教學結構轉變。當前,要實現由滿堂灌到啟發式的轉變,就必須對傳統的線形教學結構進行改革,向復合型的立體教學結構轉變。所謂立體教學結構,是指符合教學活動規律和學生認知特點,為學生喜聞樂見、形式多樣的各種教學方法,如演講辯論、邊講邊議、案例教學、情境教學、角色參與、直觀教學、愉快教學、電化教學等,這對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具有重要作用。
(4)在教學評價上,由一元、封閉的教學評價方式向多元、開放的評價方式轉變。傳統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評價往往是一元的,即一張試卷定成績,這種封閉的評價方式主要弊端在于它嚴重束縛了學生個性和能力的發展。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評價應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和差異性,遵循導向性、整體性、客觀性、過程性和發展性等原則,這樣才能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比較客觀、公正、科學、有效的評價。為此,在評價過程中,必須把考查學生的理論水平與學生的實踐能力相結合,把考查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與學生的平時表現相結合,把學生期末考試成績與平時的表現和社會實踐成績相結合。這樣,教師對學生學習評價方式變得多元化,空間變大,變得開放靈活,學生自主學習思想政治課的積極性、能動性也就得到提高。
三、積極開展學生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成長的全面性和發展性
習近平同志指出:“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實踐教學是思想政治課必不可少的環節,學生的成長既依賴于理論教育,也依賴于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主體性教育是一種“知、情、意、行”有機統一的過程,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要積極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活動,使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實踐中深化理論認識,樹立科學的政治理念。同時,學校要通過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促使學生把道德認知轉化為內心信念,養成文明、高尚的道德品質。此外,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能進一步增強主體意識,提升自身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自身不斷成長、發展。因此,學校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積極創建優質的社會實踐基地,讓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提高思想道德修養,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成為德才兼備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楊兆強,張景書.基于主體性視角的思想政治課教學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4(08).
[2]郭兵.如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8(10).
[3]周娜娜.興趣培育與中學生思想政治課的教改對策[D].蘇州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