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國娟
【摘要】學前教育中開展戶外體育活動對于學前教育中的幼兒有著重要的作用,除了可以增強其體質外,還能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為便于戶外體育活動的有效開展,教師在進行戶外體育活動的工作時首先要讓幼兒知曉安全規則與游戲規則,在活動項目的選擇上要選擇符合幼兒興趣愛好的進行,最后在游戲項目的操作上要盡量豐富化,使得幼兒能夠進行體育鍛煉的同時能夠易于智力的開發。
【關鍵詞】學前教育 戶外 體育活動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1-0201-02
學前教育的對象主要是3-5歲的學齡前兒童,他們的身心都處于發育的階段,所以戶外體育活動的開展對其成長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對于幼兒來說,愛玩與好動本身就是其最大的愛好,學前教師可針對其這一特點開展體育活動,有助于其更好的生長發育。
1.學前教育戶外體育活動開展的必要性
1.1 學前教育中幼兒現狀
學前教育的幼兒都處于身心生長發育過程中,其身體各方面機能以及心理機能都尚未發育完全,所以,此時其所處的環境與進行的活動對其身體與感知的影響甚大。幼兒天性愛動且愛玩,所以戶外體育活動本身便就是幼兒便于接受的游戲形式,合理有效地開展幼兒戶外體育活動,不僅可以增強幼兒體質,還能培養幼兒相互協調、團結合作的能力,使其能更好地融入到團體中去[1]。
1.2 戶外體育活動對于幼兒成長的作用
戶外體育活動大多選擇在自然環境中開展,這一環境有利于幼兒呼吸到新鮮空氣,與大自然的接觸也有利于其身體的發育,在這一環境下進行活動也有利于幼兒增強體質,培養其協調能力的同時還能幫助其個性的形成。通過游戲環節可以讓幼兒相互交流溝通,利于其身心共同協調發展。由于幼兒時期身心發育尚未完全,所以教師開展戶外體育活動可以適當引導其生長發育,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還能增強其對疾病的抵抗力,同時能讓幼兒感受到快樂的情緒,利于其身心全面發展。
2.學前教育戶外體育活動開展的策略
2.1進行安全教育宣傳
幼兒的行為和認知往往來源于周圍人群,由于大腦發育尚未健全,所以其行為往往具有不可控性。所以進行體育活動開展之前,教師必須要對安全規則加以正確引導。教師在進行戶外體育活動之前要對幼兒進行戶外體育活動安全教育,以確保幼兒能夠在體育活動中遵守安全規則,保護和自身的同時避免給其他幼兒帶來身心的傷害[2]。同時,在游戲活動開始之前,還要針對游戲制定相應規章,培養幼兒形成游戲規范意識,同時養成遵守規則的和習慣,這一過程可以利于幼兒在腦海中養成紀律性的習慣。
2.2選擇適宜的體育活動
戶外體育活動的開展具有多樣化的特性,其活動的開展幾乎可以在任何自然環境中進行。所以,教師在針對幼兒所開展的戶外體育活動在環境、活動內容的選擇上則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與心理特性因材施教,選擇符合幼兒興趣特色的游戲來開展,在提高幼兒興趣度的同時也能確保所開展的體育活動能夠幫助幼兒的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的提升[3]。
2.3優化體育活動開展形式
在體育活動的選擇上,除了要因材施教,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與性格特點的活動外,還要在活動形式上避免傳統的單一枯燥的體育項目,而且要適當穿插進益智類項目以提高幼兒的興趣。體育活動中可在其中增加些益智類游戲,如角色扮演、團體比賽項目等,以增強幼兒的智力與團結協作能力。在體育活動的游戲內容安排上除了增加益智類項目還可適當提高難度,鍛煉幼兒的腦力水平,例如,可以設置獨木橋障礙,使得幼兒在自身難以通過的前提下不得不尋求伙伴幫助從而通過難關,培養團結協作的能力。
3.結束語
學前教育中體育活動的開展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年齡特色,有助于幼兒更好地得到鍛煉,增強體質的同時還能在游戲過程中培養團結協作的能力。教師有效開展學前教育戶外體育活動首先要做的便是在戶外體育活動開展之前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宣傳引導,使得幼兒在體育活動中能夠避免安全問題,同時,針對游戲制定相應的規則與規范,使得幼兒養成遵紀的好習慣。在體育活動的選擇上要因材施教,針對幼兒的年齡和體質特點選擇,盡量避免完全的體育鍛煉,而是增加益智類的項目,最后在體育活動的形式上進行優化操作,在傳統的單一的體育鍛煉中加入益智類以及團隊協作項目,使得活動中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團結協作能力與智力開發效果。
參考文獻:
[1]荊鵬飛.幼兒體育活動及其內容體系的思考[J]. 體育學刊.2015,(11).
[2]向麗芳.論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體育活動組織教學能力的培養[J].體育科技.2015,(1).
[3]趙金龍.學前教育專業中有關體育教學的研究綜述[J]. 蘇州職業大學學報.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