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雪標
(廣東省惠東縣平海中學)
摘 要:多媒體技術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也是豐富初中地理課堂活動,促進高效課堂建設的重要教學方法。錢學森曾經說過:“未來教育=人腦+電腦+網絡。”課標中也明確指出要“構建基于現代多媒體技術的地理課程”。由此可見,在初中地理課堂中科學地使用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時代發展趨勢。
關鍵詞:初中地理;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
地理學科知識的直觀性很強,信息量很大,研究的是大氣層、水、巖石、生物、人類等所有的自然與人文現象。然而,我國地廣物博,每個地域都有著不同的地理特點,這就為初中生在學習、理解與自己的生活環境所不同的地理知識時增加了困難。多媒體技術能夠綜合處理圖文、動畫、文字等信息,突破時空的限制,還原地理現象。因此,在初中地理課堂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實現教學相長,促進師生的共同進步。下面,筆者從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具體情境、利用多媒體技術增加課堂信息量、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三個方面,討論多媒體技術在初中地理課堂中的應用。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具體情境
一直以來,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了地理知識的傳授以及學生所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上,總是按照教學計劃按部就班地開展地理教學,沒有考慮到這堂地理課是否是學生真正感興趣的,這些知識是不是學生真正想學的,使得學生對地理知識淺嘗輒止。多媒體技術能夠化靜為動,將初中生帶入具體的情境中,使初中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地理知識,這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該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學到生動、真實的地理知識。如在《多變的天氣》一課的教學中,我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了最近一期的天氣預報。學生在聽到天氣預報前的音樂時,都笑了起來。在視頻播放結束之后,我對學生說:“大家猜一猜,我們這堂課要學的新知識是什么?”學生回答:“天氣。”在課堂開始之初播放天氣預報,可以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中,使他們迅速了解本課的新知內容。在講述天氣符號的時候,我也通過天氣預報的視頻,讓學生猜測視頻中出現的符號代表哪個天氣。學生覺得這種方式比較新穎、有趣,所以學習的積極性很高。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增加課堂信息量
教師在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由于提前準備了地理課件,節省了板書時間,這就為教師留出了更多的時間來教授其他的地理知識,增加了課堂信息量。但是,在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切不可只要一講完一個知識點就直接進行下一個知識點的教學,而是要考慮大部分的學生是否接受并消化了這個知識點,只有在確定了這個問題之后,教師才可以繼續往下進行教學。如在《多變的天氣》一課中,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主要可以分為三類:正確區分“天氣”和“氣候”,并且學會在適當的語境中使用;認識常見的天氣符號,看懂簡單的天氣圖;用實例說一說在人類活動下,空氣質量的變化。整個教學活動,我先以多媒體播放天氣預報的影像資料,指導學生認識基本的天氣符號與天氣圖。在確保大部分學生都掌握了這部分知識以后,我展示了一些圖片,讓學生描述這些圖片中的天氣,再描述本地氣候的特點,由此引入氣候的教學。然后,在學生理解并掌握這兩部分知識以后,我再展開天氣與人類活動二者之間的關系教學。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
地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然而,由于教師總是將自己當做課堂的主人,所開展的教學活動也是以自己親自操作、學生觀看的方式進行的,學生只需要機械地聽講、記筆記、背誦就可以了,這就使得初中生的識圖能力比較低下,制約了初中生利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多媒體技術能夠讓學生直接觀察各個地圖,這可以直觀地讓學生學會讀圖,甚至學會制圖。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初中生的識圖能力。如在《地勢和地形》一課中,我先利用多媒體讓學生了解我國不同地域的地勢特點,然后出示地形圖,將不同的地形圖用不同的顏色表示出來,還可以直接將不同走向的山脈標注出來,幫助學生總結我國地勢呈三級階梯的特點分布,并理解山脈區分地形的作用等。
總而言之,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教師必須要提高自己運用多媒體技術的能力,使多媒體技術促進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實現。教師應該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具體的情境,讓初中生在情境的引導下加深對地理知識的認識;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增加課堂信息量,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學習并內化最多的地理知識;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初中生的識圖能力,提高初中生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童毓卿.淺談信息技術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旬刊),2011(9).
[2]高開峰.信息技術與初中地理學科的整合應用[J].考試周刊,2016(40).
編輯 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