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沖
【關鍵詞】 數學教學;學困生;轉化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4—0045—01
學困生是各科教育教學中無法避免的一個群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表現得更為突出,而且到目前為止也沒有較為完善的處理措施。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使每個學生取得不同的發展已慢慢成為廣大教師的普遍共識,并且也是廣大教師所面臨的教學難點。下面,筆者就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和轉化策略進行簡單分析。
一、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
1. 學生自身的原因。數學理解能力較弱,學習方式不合理,上課時常常會開小差,不積極思考,不踴躍回答問題;對于理論知識,通常死記硬背,記憶慢,還不持久。另外,學困生的學習主動性較差,必須要在家長、教師或是班干部的督促下才會被動學習。
2. 教師的原因。首先教師沒有認識到轉化學困生的重要性,不關注學困生,不關心這些學生,對這些學生也沒有在課下進行專門的輔導。其次教學時教師沒有根據學生的特點分層施教,學困生因為聽不懂課,也不會做教師布置的作業,慢慢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越來越不自信。久而久之,就產生了惡性循環。
3. 家庭的原因。隨著社會的發展,大部分年輕的家長都會外出工作,把孩子交給老人照顧。老人通常對孩子疼愛有余、嚴厲不足,同時受到知識的限制,輔導更是無從說起。一些學習自覺性和自制力較差的學生就會從拖拉作業到不寫作業,進而成為學困生。
二、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1. 檢驗摸底,創建個人信息檔案。因為學困生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每次接一個新班之后,教師都要進行調查摸底,創建信息檔案,以便對癥下藥。
2. 與家長溝通,形成教學合力。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對孩子影響最深的老師。所以,對學生學習態度的培養、學習習慣的養成都和家庭教育息息相關。而學困生的父母在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若不轉變他們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教育方式,那么教師對學困生的轉換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因此,教師一定要與家長取得聯系,并積極進行溝通,一起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教師要在全面調查的前提下,針對每個學生的情況采取不同的對策。
3. 組織學習小組,融進競爭體制。學困生一般都缺少競爭意識,常常表現出自暴自棄的態度,不會主動好好學習、好好完成作業。因而,教師要將全班學生根據不同層次劃分為幾個學習小組,并且不同小組的作業任務難易程度也不同,讓學生在自己的小組內比較誰完成得又好又快。這樣做盡管教師的工作量會增加,但是能更全面地照顧到每位學生,大大提升班級的總體水平。
4. 激發學習興趣,增強自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若要提升學困生的數學學習成績,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采取的方法主要有:一是做學生喜愛的教師。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學生若喜歡教師,他們也會喜歡教師教的課程。二是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盡管學困生成績差,但他們還是有優點的。教師要用心去關注他們的優點,及時進行表揚,讓他們有機會享受成功。三是科學評價。每次檢測,對不合格的學生,暫緩打分。等講解完試卷之后,讓學生重新做一遍,并以第二次為打分的依據。
5. 細心指導,堅持不懈。學困生的形成是個長時間累計的結果,所以轉化工作絕不能一蹴而就。學困生的理解水平較差,理解內容所需要的時間要比大部分普通學生多很多。對于新內容的學習,學困生通常不去了解,死記硬背,記得慢,忘得快。為此,教師要投入更多時間對其進行輔導。而有效對學困生進行輔導還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方面,要和學困生溝通,讓他們自愿接受教師的輔導。另一方面,要時刻關注學困生的發展和進步,只要他們有一點點進步,就要及時表揚,以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
總之,轉化學困生是一件長期的、艱巨的工作,只要教師拿出足夠的耐心與愛心,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對策,必定能取得較好的轉化效果。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GS[2015]GHB0583)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