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英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在新課改與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分層教學具有針對性、目的性的特點,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學有所得、學有所用。雖然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各個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分層教學效果不太理想,但是對其長遠教學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性。因此,本文這對于初中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的應用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與研究,以期能夠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分層教學;運用
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和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有效運用分層教學手段,則能夠更好的實現這一目的。尤其是針對于初中數學這門課程來講,由于其本身具有復雜、乏味、枯燥、抽象,對學生的邏輯思維有著較高要求等特點,因此在實際中難以得到學生的喜歡。但是如果將分層教學有效運用于數學教學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夠幫助學生充分掌握相應的知識,形成完善的知識系統,從而促進學生的未來發展。
一、分層教學運用的原則
首先,差別模糊原則。學習過程中具有多變性、動態性的特點,在此過程中,有的學生會進步,有的學生會退步。面對學生在學習中的不同情況,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比較動態、靈活的分層,例如將進步快的學生升級,將退步的學生降級,但是不能夠將分層結果告知于學生;其次,水平相近原則。在開展數學教學之前,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分層,在此過程中教師必須要遵守水平相近原則,將學習水平相近的學生分在同一層次,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教學計劃的針對性和目的性,而且還能夠因材施教,實施不同的教學手段,從整體上對于每個層次的學生進行教學,同時還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實施有效的后續教學;再次,積極鼓勵原則。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進行合理的評價,但是都需要以縱向性為主。一般而言,教師需要通過學生學習的表現以及反饋信息的方式,積極表揚和鼓勵學生,促進每一個層次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提高,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之中;最后,享受成功原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之后,應該堅持享受成功原則。即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積極開展不同練習、提問、作業等,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并感受學習的喜悅,而這種成功的喜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
二、分層教學的運用現狀
目前,分層教學已經不是什么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其實施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是從實際的情況來看,分層教學的運用并沒有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反而出現了不同學校具有不同實施程度、不同教師具有不同的實施要求等現象,導致不同層次之間的學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甚至加大了學生之間的差異。站在學生的角度上來說,由于分層教學在運用中,分層標準不高,教師無法正確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導致學生之間出現各種不良現象。例如,學習好的學生出現盲目自信,學習差的學生出現自卑的心理,兩者之間極大的反差在初中數學中形成了惡性循環。同時,由于不同地區的分層教學缺乏統一的指導,很多都是憑借教師多年的工作經驗,但是由于教師的個人經驗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有的教師為了能夠更好的實施分層教學,在指標劃定上花了大量的時間和資源,在教學中也過分追求層次性。例如,為了能夠更好的體現教學分層,就需要分班,分班結束后還需要分教材,這在很大程度上浪費了教學資源,同時還無法提高教學效率。總而言之,在實際的分層教學運用中,學生無法得到有效的進步,分層教學的現狀令人堪憂。
三、初中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的有效應用
1、學生的分層。分層教學效果是否完成了教學目標,是否能夠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最關鍵的因素在于學生,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提高能夠從根本上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實施分層教學的時候,最為重要的便是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層次。因此,首先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進行分層,積極性比較高的為一層,積極性一般的為一層,積極性偏低的為一層;其次,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分層,思維能夠跟上教師的為一層,思維一般的為一層,思維緩慢的為一層;最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進行分層,知識水平較高的為一層,知識水平一般的為一層,知識水平較差的為一層。
2、教學目標的分層。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在教學目標的分層過程中,并非是全部分層,而是應該清楚什么教學目標是共有的,什么教學目標是可以分層的。例如在進行數學教學過程中,共有的教學目標是要求每一個學生都必須要掌握基本的概念和基本的運算,但是對于難度較大的知識內容就應該分成把握。例如,在進行幾何教學過程中,針對于其中一般知識點,教師應該將其確定為共有目標,采用相同的教學手段,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認識到彼此之間沒有存在著差異,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這不僅能夠實現教學目標的分層,而且還能夠提高低層次學生的自信心。
3、教學過程的分層。教學過程的分層首先需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目標,并且根據教學目標,促進每個層次學生的發展,從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到相應的知識;其次,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到問題的難度與深度,保證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讓學生感受到學校的快速;最后,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練習,保證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學有所得,學有所用。
4、教學評價的分層。雖然初中生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模式,但還是會受到教師評價的影響,因此教師在評價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實施,從最大程度上滿足學生的需求,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對此,教師應該對層次較低的學生進行積極的鼓勵,幫助他們找到自身的發光點,培養他們的學習信息。對于中層次的學生來說,教師應該采用激勵性的評價手段,既要讓他們明白自身的不足,又要明確發展的方向。對于高層次的學生來說,教師應該采用競爭性評價,促進他們不斷超越自我。
四、結語
通過上述的分析可知,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應該堅持分層教學原則,根據教學特點,探索出科學合理的分層教學手段,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苗蘭.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新課程.中學,2012,7:109-110.
[2] 朱惠貞.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習題教學中的應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4,2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