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摘 要: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的文化積淀,孕育了中華民族誠信友愛、溫文有禮的優雅人格,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精髓,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豐富多彩的中華傳統文化。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小學道德教育;國學經典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分析
隨著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的深入發展,國學熱也席卷了整個文化領域,中國傳統文化中以道德倫理價值為取向的思想,再次受到熱切關注。而以道德倫理為取向的國學,同時也為小學生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那些國學經典中所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和道德意義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蘊含著優秀的傳統美德,在培養小學生的道德品質方面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將這些經典積淀在腦海里,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其日后的人生態度和方向。因此,運用國學經典進行道德教育,是小學生道德教育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途徑。
二、中國傳統文化對小學生教育教學的影響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13歲以前的少年兒童,他們的記憶能力較強,而其邏輯思維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比較弱,還沒有充分發展起來。盡早讓兒童學習中國文化經典,接受傳統優秀文化的熏習,既是在他心靈最純凈、記憶力最佳的黃金時期,接觸最具有智能和價值的經典。將這些經典積淀在腦海里。其次,國學經典教育的精髓在于潛移默化而非灌輸。現階段我國的小學教育片面灌輸知識技能,急功近利,讓兒童身心疲憊,以兒童發展為本的教育其核心價值被忽略,教育的科學規律被漠視。孩子們從小接受這樣的熏陶,國學經典將在他們心里埋下種子,隨著他們慢慢長大,會與他們形影相隨,對他們的一生都將產生積極影響。
三、在小學教育教學中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
在小學教育教學中加強傳統文化的滲透,不僅是語文老師的責任,也是全體教師的責任。例如:教師可以在晨會班會上進行系統教育,讓傳統美德在21 世紀發揚光大。在數學課上,通過數學家成長的經典故事,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通過數學與生活的對接,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達到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如何做呢,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1.加強課內介紹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的國家,幾千年的歷史,積淀了豐厚的傳統文化,北京故宮、山東泰山、山西五臺山等都已經被列為世界遺產,傳統文化,明間工藝、藝術、風俗等都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傳統。這就對教師學科知識、教學能力、文化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天馬》一文,天馬又稱“馬踏飛燕”,是東漢時期的一件藝術珍品,是我國古代造型藝術,冶鑄技術的結晶,是我國歷史文化的杰作。作為中華旅游的圖形標志,它不僅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還代表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中國正在騰空飛速前進,走向世界。在學習本課時,教師不僅要了解青銅奔馬的歷史背景,通過學習引導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卓越的創造才能和象征意義,還要學習濃郁的中國特色文化和文物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在知識的海洋里,教師還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這樣才能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識。
2. 從閱讀中了解傳統文化
通過課內課外閱讀,了解我國優秀文化,積累詞句,體會故事情節及文章內涵,使學生心靈有所觸動。如:在開展課內外閱讀活動中,我安排了一組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專題,展開了閱讀一系列的傳統文化典故。這些典故在內容安排上,體裁多樣,內涵豐富。文本中既有描寫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話故事,既有對古代建筑的介紹,也有對古代繪畫藝術的描述。使學生在閱讀本組文本的時候,能夠從多個側面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不僅知曉了敘事性的散文描寫,也深刻的理解了說理性的文章,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知了精神,也收獲了知識,能更進一步加深了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和增強民族自豪感。
3.從古詩詞入手,加強傳統文化熏陶
古詩詞是古代文化的遺傳,是古代文明傳承的媒介,更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學習古詩文,不僅可以培養閱讀能力,而且能啟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如: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我們只有了解了當時“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才能體會到唐王朝軍隊收復了根據地后,詩人欣喜若狂,激動的淚水沾滿衣裳的高興心情。再如,宋代詩人王安石所作的《梅花》一詩,是詩人在政治上的主張受到挫折后所寫的,詩中借梅花在嚴寒中怒放,清香高潔的品格,來烘托自己不畏強權,孤芳自賞的情懷。古詩語言精致凝練,只有反復朗讀、吟誦,才能真切體味出詩情、詩意、詩味和詩美。李白的“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吟誦起來音韻鏗鏘,旋律婉轉,悅耳動聽,使人心曠神怡。古詩詞的意境更是繁富多樣的。李白、蘇軾、辛棄疾的詩詞往往以雄偉、粗獷、奇特等感性形象給人精神力量。這些古詩詞以其精練的語句,豐富的想象,真摯的情感,繁富的意境,承傳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是中國文化史上永垂不朽的贊歌。
4. 開展有意義的傳統文化活動
圍繞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如:搜集和積累各種豐富的文化材料,制作工藝品,書畫比賽,詩歌朗誦,演課本劇等等,這都是和學生的學習緊密相連,適合在不同地域開展。在課堂上學生可搜集、摘抄、閱讀有關祖國傳統文化的文章,在課余時間,教師可指導學生舉行各種文化比賽,通過各種途徑,采用多種方式了解生活中的文化傳統和身邊的文化傳統。
總之,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是整個世界文化的重要標志和遺產,需要我們去弘揚和傳承,但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并非一日之功,我們必須要把它和語文教學相結合,與生活相融合,這樣才能永久地弘揚和傳承。
參考文獻:
[1]安晶.孫芳芳.傳統文化與小學教育的幾點思考[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 01.
[2]張欣.對傳統文化在小學教育教學中重要性的幾點思考[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5.
[3]劉玉江.小學教育:基礎教育的基礎[J];教書育人;2010年14.
[4]鄧兆艷.傳統文化與小學教育引發的思考[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年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