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榮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目前在課堂教學中被認為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學習方式。本文探討了在寄宿制學校全面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和必要性,以及小組合作學習的設計與實施,包括如何構(gòu)建科學合理的合作小組,全面推行合作小組模式,形成科學有效的評價機制。
【關(guān)鍵詞】小組合作學習 寄宿制學校 全面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8-0235-02
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是促進每個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其根本途徑是通過轉(zhuǎn)變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模式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形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完成這一核心任務的有效途徑之一,而寄宿制學校則是全面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一個絕佳平臺。因為在寄宿制學校,學校方面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深入推動素質(zhì)教育發(fā)展,小組成員可以在學習、生活等各方面取長補短,有利于他們拓展視野,充分發(fā)揮個人與集體的智慧,并在多種合作中逐步培養(yǎng)形成一種欣賞同學、幫助同學、共同進步的優(yōu)良品行;對學生而言,小組成員是一種“榮辱與共”的關(guān)系,他們更加關(guān)注共同目標的實現(xiàn)。所以,在寄宿制學校如何開展一種科學合理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值得我們思考和探索。
一、寄宿制學校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和必要性
近年來,寄宿制學校受到家長的普遍歡迎,中學寄宿制教育模式趨于流行。由于寄宿制學校有一整套科學的作息制度,所以學生可以高效健康的學習和生活。但遠離父母,獨自面對陌生環(huán)境的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上經(jīng)常會無助和膽怯。合作學習小組是以小組為基本單位的教學組織形式,但這并不等于只是把學生簡單地分成小組進行課堂討論。在課后小組成員可以繼續(xù)討論課堂未完成的疑問,可以相互督促完成課后作業(yè);在清晨的操場上,小組成員可以相互提問需要背誦的學習內(nèi)容;晚飯后小組成員可以相互傾訴或詢問生活中的困惑或難題。小組合作的結(jié)果能有效地避免學生成長過程中性格的封閉性和情感的單一性,有利于學生在理解包容其他人的過程中形成良好品性。而在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應該成為主要的教學形式,因為只有當學生之間處于一種合作關(guān)系時,課堂教學才能夠真正起到促進學生之間的積極作用,從而改善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益。而且,由于學生遠離父母,遠離網(wǎng)絡,信息的來源主要是老師和圖書館里的藏書。小組成員在閱讀不同書籍后的分享顯得不可或缺。
二、科學構(gòu)建共同成長的合作小組
構(gòu)建科學合理的合作小組應遵循育人性原則、全面性原則、激勵性原則、平等性原則等,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可以在日常教育中,潛移默化地讓學生認真審視自己,愿意換位思考地理解他人,從而起到情感同化作用。
合作學習小組的組建可以借鑒裴娣娜教授所描述的“固定合作小組”的組建方式。全班同學按“組內(nèi)異質(zhì),組間同質(zhì)”的原則[1]組成4-6人學習小組,每組設組長一名,負責組織課外活動和課堂小組活動的開展,副組長一名,負責記錄和協(xié)調(diào)組長的活動。小組成員按照性別比例、學業(yè)成績、能力水平、個性特點以及家庭—社會背景等合理搭配,形成一個小型的合作性異質(zhì)學習團體。同時, 全班各合作學習小組之間在整體實力和水平上應大致相當,具有同質(zhì)性。這樣, 組內(nèi)異質(zhì)就為學生個體之間的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礎, 而組間同質(zhì)又為各學習小組之間展開公平的競爭創(chuàng)造了條件。
三、全面推行合作小組模式
1.課堂合作小組的開展
首先,要給合作小組安排合理有效的任務,這樣小組成員才能根據(jù)相應任務分配各自角色例如提問員、總結(jié)員、記錄員等以確保互相依賴,從而實現(xiàn)小組活動的有效開展;其次,教師要不時地參與進入合作學習的環(huán)節(jié)當中,給予恰當?shù)奶崾尽⒓m正或擴展,從而讓小組合作的思路沿合理化方向發(fā)散,教師應當使學生明白每個小組為了完成任務,成員之間必須相互依賴,竭誠合作,共同提高,直到每個小組成員都掌握所學的內(nèi)容并進行了真正的思考;最后,建立小組之間的合作,當一個小組的任務完成之后,教師可以鼓勵本小組成員和其他小組進行交流,從而碰撞出新的問題并由此得出更完善的結(jié)果,進而通過小組間的合作,把成果推廣到整個班級。
2.課后合作小組的開展
在寄宿制學校,學生可支配的課余時間相對較多,合作小組可滲透到各個方面發(fā)揮作用,如校本課程、各科興趣小組、志愿者活動、實驗基地建設等等。學生可以開展活潑多樣的課外活動,例如演講、誦讀、辯論、球類、社團等。參與的學生可以是合作小組之間的“大型”競賽,也可以是小組成員內(nèi)部的“小型”競賽。學習是一項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活動,所以學習的開展并不局限于課堂,而小組合作的范圍也必將得到擴展。如:很多學生在學期初制定很多目標,但沒有人督促其按時完成,便形成了長立志,立長志卻實現(xiàn)不了的惡性循環(huán)。還有很多學生,課后作業(yè),預習作業(yè)都不能自覺的按時完成,屢次被老師批評后便破罐子破摔,如果合作小組成員間相互監(jiān)督、鼓勵、幫助,勢必能使這一現(xiàn)狀改觀。
四、科學有效的評價機制
科學而有效的評價機制是確保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成功實施的關(guān)鍵。小組合作學習旨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興趣,而體會成功感和榮譽感是動力和興趣的來源,所以小組合作學習要持續(xù)地開展,就需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并努力取得成功,至少享受努力的這個過程。評價機制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課堂上的知識性評價。評定要從參與情況、答題情況和答題規(guī)范三個方面展開,如:
在寄宿制學校全面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目的是讓學生真正愛上學習,積極參與各項活動,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但在實施的過程中,首先應注意教師的引導地位不能丟,讓學生進行高效正確的合作探究。其次,堅持學生的發(fā)展是主線,相信學生,要毫不吝嗇地把時間留給活動的主體——學生。最后,小組合作學習的靈魂是小組活動過程本身,雖然小組成員個人情況不同,但他們面臨共同的任務時都會竭盡全力。這一過程可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并且在活動中提高與同學相處的交際能力,表達能力,培養(yǎng)受用一生的小組協(xié)作精神,發(fā)展自己的非認知能力方面的意志品質(zhì)。
參考文獻:
[1]裴娣娜.1998,《發(fā)展性教學論》,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