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雙+羅玉瓊
摘 要:學校工作重要的是育人的工作,德育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既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更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一個關鍵。對于班內行為偏差的學生,其教育轉化過程是漫長而艱難的,對他的“雕琢”更需要教師有獨到的眼光和過人的能力。學生偏差行為的改變需要綜合發揮政府、學校、社會及家庭等各方面的作用,形成教育的合力。
關鍵詞:小學生;偏差行為;教育合力;閃光點;家庭教育
學校工作重要的是育人的工作,德育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既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更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一個關鍵。學生中的偏差行為是指給家庭、學校、社會帶來麻煩的行為,這些行為嚴重妨礙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偏差行為主要是在不良的環境和教育影響下形成的。對于班內行為偏差的學生,其教育轉化過程是漫長而艱難的,對他們“雕琢”更需要我們有獨到的眼光和過人的能力。他們的教育和轉化非常考驗班主任老師的心智。為他們建立一個小檔案,隨時記錄和分析教育策略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我就以一個典型案例,來談談如何對行為偏差生進行轉化。
一、偏差行為表現
A班有個孩子,在一年級入校后,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想進教室,給老師的日常工作增添了許多麻煩。該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在老師的不斷督促下注意力還是很難集中。與同學交往時,該生常有自卑的表現,朋友較少。和同學發生矛盾也不知道怎么去解決,經常和同學打架。在家是家里的“小皇帝”,經常和家人鬧別扭,不順心時輕則生悶氣,重則打鬧。
二、原因分析
這個孩子種種行為背后的原因是,從小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大。周一到周五在爺爺家,周六周天在外公家里。該生在家里備受疼愛,周末在家就是吃零食和看電視。這就使孩子認為只要是自己需要,其他人都要無條件的滿足,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
他的父母由于工作的原因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由于父母的文化水平一般,對于孩子的輔導力不從心,缺少方法。所以他的父母認為只要孩子在學校不出事就行,并不是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態度等。對于孩子在家庭和學校出現的問題,家長往往使用簡單粗暴的解決方式。
三、解決策略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是孩子學習與成長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什么樣的家庭環境以及父母采用什么樣的教育方式對于孩子的成長是十分重要的,父母的言行以及他們對孩子的期望也對孩子的成長有一定的影響。我在詳細了解了他的家庭和他在家里的一些情況后,和其父母溝通,爭取讓父母多留一些時間管教孩子。讓家長充分認識到與子女進行日常交流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多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和心理訴求,及時有效的調整教育方式,改變以往傳統的教育方法。父母應該多抽出一些時間陪孩子,加強親子關系,彌補孩子小時候缺失的心理營養。
情感教育是轉化行為偏差生的突破口.具體而言,必須為學生營造歡快積極的情緒體驗,幫助行為偏差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這個孩子交往能力差,與別人交往時自卑感較強。我認為自卑感是一種不良的情緒,長期下去必將使自己的心靈封閉,情感壓抑。首先,我告訴孩子學會客觀地進行自我評價,寫一寫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從而對于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其次,我還私下找了幾個比較熱心的孩子,讓他們主動和這個孩子做朋友,讓他感受到別人的愛。再次,教會孩子正確處理自己情緒的方法,如果情緒很差時,可以通過找自己的知心朋友、信任的師長或心理醫生傾訴一番;或者用書信的形式寫出來。
一個人有了自信,便有了進步的動力。在和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我發現他的父母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抱怨“別人的孩子怎么都那么優秀,而我家里這個孩子卻什么都不行!”于是,我重點和家長溝通要多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當孩子在家或在學校有一點進步時,家長要及時表揚。
行為偏差學生,不僅學習成績差,而且生活習慣、個人性格都有與眾不同之處。對某個問題,盡管教師早就指出,并反復強調,但他們仍我行我素,同樣的錯誤不斷地犯。但這并不是說,這些學生就沒思想、沒知覺、沒反應,就“無藥可救”了。”所以,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要平和看待學生的偏差行為,比如,孩子這個周表現很好,但下個周表現變差了,我也盡量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和他溝通。
學生的偏差行為已不容我們忽視。雖然孩子的偏差行為千差萬別,但是俗話說得好“心病還須心藥醫”。作為教師我們要在實際生活中用自己的真心去關愛學生,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學生偏差行為的改變僅僅依靠教師個人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綜合發揮政府、學校、社會及家庭等各方面的作用,形成教育的合力。
參考文獻:
[1]吳錫東.以情感教育為突破口轉化行為偏差生[J].思想理論教育,2006(Z2):138-139.
[2]俞雙良.偏差學生也有綻放的時刻[J].好家長,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