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明
摘要:鉗工技能是加工制造類專業學生必備的專業技能,四川省普通高校對口招生加工制造類考試大綱規定,鉗工技能為考試科目。要求考生運用鉗工工藝手段,完成零件加工操作。在加工制造專業中,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鉗工技能,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關鍵。
關鍵詞:小組協作 “三定” “兩評” “一罰” 分層教學
一、達成共識、端正態度、激發動力
技能是中職校的特色點,技能是中職校學生的閃光點,技能是社會對中職校的認同點。對中職生而言,成功體驗比失敗體驗教育效果好。現實中,中職生在應試教育中不能較好適應,如果在中職階段學習中仍屢屢失敗,他們很難再有學習的興趣了,因此在中職生的鉗工技能訓練中可以“以量促質”,但不能“以量代質”。鉗工技能訓練重視全體中職生技能訓練的成功性,有利于中職生的成功體驗,增強學習、工作、生活的自信心。在鉗工技能訓練中培養學生積極探索不怕困難的精神,互相合作的精神;增強學習鉗工技能的興趣和對本專業的熱愛。
鉗工技能訓練內容主要是傳統的常規操作,與現代機械加工制造技術相差甚遠,加之實習條件艱苦,中職生在學習過現代化機械加工制造課程后明顯表現出對于鉗工技能訓練的積極性不高,甚至出現抵觸情緒,在技能訓練過程中完全處于被動狀態。很多人認為鉗工已經與目前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市場需求產生了極大的差距,應該取消這種落后的加工方式。這就從思想上影響了中職生對機械加工制造的正確認識。所以,第一步要從思想上正確認識鉗工技能訓練,提高學習興趣,并對課程的內容、要求和目標有一個初步認識。其次可組織到工廠實地參觀,深入了解鉗工的工作,在師傅引導下認識鉗工在機械加工制造和設備維修中的重要性,切身體驗機床加工在許多方面無法代替鉗工加工的操作,現代化離不開鉗工加工。在這樣的基礎上,轉變中職生鉗工技能訓練態度。并明確指出,鉗工的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到的,而是要經過反復的練習、刻苦的學習才能掌握,讓中職生建立自信心,使“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二、嚴謹示范、優化分組、協作訓練
鋸削工件時,要求學生注意鋸削鋸縫與所加工畫線的距離,要求學生注意鋸縫是否與其它非加工面的位置關系。銼削工件時,要求學生注意銼削加工面光線明暗變化。鉆削時,要求學生注意鉆孔鐵屑的長短、麻花鉆進入工件的深度,還要注意鉆孔時的聲音;透光法測量時,要求學生注意工件加工面與鋼直尺或刀口形直尺之間透過光線的均勻程度和強度。鉗工操作時,要求學生及時反復測量加工件的長度、深度、角度、間隙、平面度、垂直度、圓柱度等。平時,學生要掌握各量具的特點、使用方法。制作時,要求學生對測量到的數據和觀察到的現象進行仔細分析,對鉗工操作進行實事求是的總結。
根據鉗工技能訓練的內容和性質采用不同的示范方式。可以是教師示范,學生觀察,然后要求學生準確說出指導教師示范的動作,指導教師再對學生敘述錯誤的地方給予糾正;也可以在巡回指導中將學生不規范的動作及時糾正,同時再進行演示。指導老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和有準備地到每一個學生的練習崗位去檢查指導,糾正學生不規范的或多余的操作動作,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和異常情況,加以解決。通過這種全面、直接和具體的指導,使學生不斷提高操作技術,掌握技能技巧。
指導教師精講多示范,學生多觀察多練,充分體現鉗工技能訓練的直觀性和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指導教師的示范是訓練結果成敗的關鍵。這就要求在指導教師示范前把學生分為六人一組,每次示范兩組學生,這樣就能保證每一位學生清楚地觀察到指導老師的示范動作,避免形成記憶僅僅在表象的弊端。小組協作就是根據學生的性別、心理素質、學習能力、學習習慣、技能水平、興趣愛好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定,然后按照“異質同組、同組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先讓學生由自己的意愿選擇關系較好的協作伙伴,組員都是比較談得來的伙伴,因此容易形成融洽的協作氛圍。其次,在自愿的基礎上,各小組成員各個層次搭配要恰當,而且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技能水平與特長。一般在班內分5-8組,每組人數保持基本相同。簡單的說,就是把技能水平較高,有一定學習興趣的與其它在這方面中等、較差的學生相互搭配。這樣做既能保證小組內各個成員之間能夠交流和學習,有利于組內有人指導,也便于各個小組間開展公平競爭。小組鉗工骨干學生要是技能水平較高,有較高學習興趣的同學,小組鉗工骨干學生將會作為老師直接指導的學生,是老師的得力助手。同時也安排學生互幫互學,讓學生互相觀察,相互糾正錯誤的操作姿勢,增強學生的協作精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組協作的教學模式是可行的,需要老師下決心、下恒心去實施。實踐證明,小組協作在技能訓練中是可行的,由于成功感增強,激發了后進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改善中職校的整體教學效果顯然是有益的。
三、項目引領、即時考核、增強實效
鉗工技能訓練課每一項目工件都實行“三定”、“兩評”、“一罰”的課堂教學措施,讓學生先接受,后適應。所謂“三定”即上課一開始讓學生明確任務,對要做的工件進行定尺寸、定速度、定分數。定尺寸:首先發放工件對應的圖紙,對圖紙上每個尺寸核準后不在變動。定速度:即考慮到學生的熟練程度、自身體能、技能水平對每個工件的完成時間不同,得分也不一樣。根據具體情況分四個分數段,即90---99分、80---89分、70---79、60---69分。定分數:即對工件的每一條線、面、圓弧等都定出分數。“兩評”即按照規定評選出班級得分最高的4名學生;訓練結束時,指導老師對學生上交的工件逐個測量,選出完成最好的8件“工件”放入展柜。“一罰”就是對沒能按時完成制作任務的學生進行處罰,方法是:對前面所得分適當減少、抽出課余時間讓他們補作。
該項措施的實施,能顯著提高學生的鉗工技能訓練積極性。這樣就會在學生中形成一種比得分、比速度、比質量的良好學習氛圍。當他們看到別人的得分比自己的得分高時,本想偷懶的想法就會被放棄,特別是“一罰”,讓學生知道半途而廢不但沒能加分,反而會減少,完不成訓練任務還要補做。另外,訓練課結束時,會向全班學生公布每人的得分,并強調此次得分將與他們以后的技能考核、期中、期末考試成績掛鉤,更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每次得分的重要性。經過調查,那些“工件”被呈現在展柜的學生,他們看到自己的“工件”被放入展柜,心里有說不出的喜悅。更增添了他們的自信心。
四、注意細節、嚴格管理、形成習慣
鉗工技能訓練如果使用鋼板氣割加工的毛坯件,就會顯著提高鉗工工件的加工難度(氣割氧化層和加工高溫顯著提高毛坯件硬度),會嚴重損傷鉗工工具,并且打擊學生鉗工技能訓練積極性(勞動強度大,訓練無成就感)。采用扁鋼鋸削鉗工毛坯。具體操作,購材料Q235,規格:60(寬)X8(厚),長度分割為500mm(學生2周鉗工訓練用量,學生自行鋸削為60x60鉗工毛坯料),每周理論用量為1公斤左右。為保證鉗工技能競賽和考核的公平公正性,在鉗工技能競賽和考核中使用已磨好基準的精毛坯進行加工,尺寸為50mm×50mm×8mm。
鉗工技能訓練設備一般體積上相對較大,位置上相對固定,而很多的刀具和工量具則體積較小、數量龐大,在鉗工技能訓練過程中流動性大,難以管理。但工具、量具的管理是能夠培養和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內容。采用企業管理中可追遡性原則,在工具、量具上進行統一激光編碼和登記。學生到達鉗工車間后,學生將分配到一個工具柜并獲得鑰匙,即意味著將鉗工技能訓練要用到的工具、量具交給學生了。實際上這些工具、量具的移交,還包含著責任感培養和情感目標培養要求。學生怎樣正確使用和保管好工具、量具,這也是鉗工技能訓練考核指標之一。這樣,學生不但是工具、量具的使用者,同時也是管理者,更是一個責任主體,并貫穿鉗工訓練全過程。對于一人一柜的,我們每人發一把鑰匙,實行個體管理考核。對多人共用一臺(套)的,我們就將若干人分成一組,將鑰匙交給組長,讓所有的成員共同管理,實行團隊管理考核,促使協作精神和團隊意識的養成。責、權、利明確了,學生“主人翁”精神也得到了充分展示。
學生訓練結束后,要求學生將使用過的工件、余料、工具、量具按規定擺放整齊,并要求學生對設備及時注上油。要求打掃衛生的學生將鉗工桌清理干凈,地面打掃干凈,關好電風扇,關好電燈,關閉電源。最后由教師指導相關學生進行回收工具、量具,并對工具、量具進行擦拭和保養,規范擺放到指定位置。保證工具、量具的完好性,準確性。
五、分層要求、因材施訓、提升技能
每個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和主動參與學習的心理需要存在差異,對此鉗工技能訓練要在承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為每個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把因材施教落到實處。鉗工技能訓練中的“分層教學”就是依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分成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鉗工技能特色訓練,學校鉗工技能層次訓練,培養“鉗工小師傅”。第二個層次“班級骨干學生”訓練,班級鉗工技能層次,培養“班級骨干學生”。第三個層次是班級鉗工技能常規訓練,目的是共同提高。第四個層次是“技能差生”,老師直接指導,摘帽子訓練。
第一個層次,在學校加工制造類班中,選拔有一定鉗工素質的學生,組建鉗工技能特色班,這批學生由老師直接培養,合格后再由他們協助指導其他同學。因此對他們的培訓不僅要重視鉗工技能的訓練,也要關注鉗工技能訓練中的細節和學習態度,要讓他們具有“小老師”樣,又不能太強勢,自以為是,要具有一定處理后面學生可能出現問題的能力,更要有耐心和細心。由于班級人數太多,大多數班級50多人,在實訓過程中學生出現的各種問題很多,指導教師和“鉗工小師傅”很難逐個講授、指導。代師傳藝主要是由首批“鉗工小師傅”去協助指導教師培訓“班級骨干學生”,“鉗工小師傅”的培訓雖然學生容易接受,但畢竟學生水平和經驗有限。老師還是要注意關注他們的技能操作過程,一是要關注安全操作,二是要解決他們不能解決的問題。對他們的操作要定時檢查,并適當予以評價,糾正問題,激發興趣。在這個過程中,由于“鉗工小師傅”不僅直接得到老師的指導,他們還多次參與指導其他學生,其鉗工技能水平肯定會更強。
第二個層次,通過觀察、了解各小組中表現為動做協調能力和模仿能力較好的學生作為“班級骨干學生”來培養。在訓練中,給他們要求嚴格尺寸精度、加大操作難度,發揮他們的智能潛力,引導他們通過獨立思考去主動地獲得知識、運用知識,從而使他們成為小組的“班級骨干學生”。當小組同學遇到各種問題時,大多數讓他們的“班級骨干學生”給解決了。
第三個層次,對于沒能參加到“鉗工小師傅”、“班級骨干學生”這個批次的學生,主要由老師組織讓他們進行鉗工技能操作觀摩,以便他們操作時能迅速上手。這是鉗工技能操作的第三個層次,也表示要讓所有學生完成本項目的鉗工技能訓練了。這時,由首批“鉗工小師傅”為領頭人,第二批“班級骨干學生”為主去指導第三批同學進行鉗工技能操作了。第三個層次采用學生之間互相對比,互相指導的方法,使學生感到互相幫助獲得成功的喜悅感。
第四個層次,這批學生由老師直接指導,他們因體能和素質差,學習掌握鉗工技能動作要領慢,在失敗和挫折中往往產生急躁心理,訓練的積極性會明顯下降。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分層遞進和分類指導,設法為“技能差生”創造成功的機會,使他們領略成功的喜悅達到心理滿足而樂于受教。具體做法是:首先,搞清“技能差生”的心理特征、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做到心中有數。訓練時可有目的地穿插與技能訓練成功有直接關系的服務性工作以提高其“成功感”。其次,根據每個“技能差生”的實際情況分層設置目標。再次,建立各個“技能差生”的個人進步檔案,采取分層遞進、分類指導,盡可能找其“閃光點”給予鼓勵。“技能差生”在學習中不斷地獲得成功的體驗,消除了原先的心理障礙,激發了學習動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摘掉了“技能差生”的帽子。
六、總結
在現代化加工設備不斷更新,加工能力和加工精度不斷提高的現在,鉗工加工仍然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是加工制造專業學生必備的專業技能。鉗工技能的培養關鍵在于學生長期的練習,但這種練習絕不應是一種簡單的機械重復,而應當是在科學的指導下的最優練習法,教師應對整個練習過程進行有效的控制。鉗工技能訓練教學,要突破傳統的實習教學模式的束縛并克服其弊端,培養學生在專業技能上要做到熟而精。使學生具備理論知識面廣,動手能力強,適應能力強,應變能力強。培養出熟練的技術工人,為企業輸送大量技能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專業技能教學中的助中學[Z].
[2]2014年5月31日聽課記錄.全國中職教師旗艦總群.
[3]李華.鉗工教學隨筆[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