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毓釗

【摘要】本文論述了要豐盈學生生活經驗應從親身體驗開始,傾聽第二種聲音補給和教師的有效引領,以引導學生感悟真實的數學知識。
【關鍵詞】生活經驗 小學數學 習題教學 思考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7A-0072-02
目前學生生活經驗的獲得常是間接的、感性的,對生活現象的認識帶有主觀隨意性、片面性和不科學性。如何幫助學生建構真實的生活經驗?筆者通過一道數學練習題進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習題:某城市黃瓜、番茄價格統計圖
1.從統計圖中可以看出,黃瓜價格最高的月份是( )月,每千克( )元。
2.從( )月到( )月,黃瓜價格一直在下降,從( )月份價格開始上漲。
3.從( )月到( )番茄價格沒有變化,從( )月到( )月,黃瓜價格沒有變化。
4.你能從圖上看出這座城市是我國南方還是北方城市嗎?
學生對于前三個問題幾乎沒有疑義,從直觀圖上均能得出正確的答案,但對于第四個問題70%學生認為是南方。
理由:夏季炎熱人們需要用它解渴——購買量增多——商家為獲取更多利潤——抬高價格。從圖中看出1、2月份兩種蔬菜價格相對較高,說明1、2月份是夏季即屬于南方。相反冬季冷——人們不需要——購買量相對少——商家降價——便宜。從圖上看出7、8月份兩種蔬菜價格相對較低,說明7、8月份是冬季即屬于南方。
從學生認知觀點來看,分析近乎“合情合理”,但與生活事實不相符合,學生的分析折射出:①學生生活經驗不足。②不了解我國南、北方氣溫差異。③缺乏相應地理知識,沒有理性思考,誤以我國南方就是南半球。而這些問題恰恰凸顯出學生相關生活經驗的不足。顯然,要正確解決這個問題,實現數學的真實感悟,需要給學生補充一些生活經驗,即:①明白我國南、北方氣溫差異。(北方四季分明,南方四季如春)。②了解適宜農作物生長的環境。(氣溫主要是暖和)③決定農作物價格重要因素(主要是成本)。由此,從學生認知出發,筆者嘗試引領學生走進生活,參與實踐,幫助學生豐盈生活經驗,取得一定成效。
一、豐盈生活經驗——從親身體驗開始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形成的過程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也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到記憶中的過程,而是學生通過已有的認知結構對新信息進行加工而建成的過程,它一方面包含著新舊經驗的沖突而引發的觀念轉變,也包含對原有經驗的改造和重組。因而教學向學生提供獲取信息和體驗、內化的機會,是學生正確建構知識的前提。教學中筆者首先安排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出我國的位置,自主辨析我國南方與南半球的區別。其次安排學生周末親自去市場購買這兩種蔬菜,調查夏季與冬季蔬菜的價格,向賣方或父母了解市場信息,并把調查情況記錄下來。學生記錄情況如下:冬季黃瓜平均價格4.5元/千克,番茄5元/千克;夏季黃瓜平均價格0.8元/千克,番茄1.2元/千克。生1:爺爺說,‘因為冬天寒冷,是反季節蔬菜,價格高。生2:媽媽說,‘物以稀為貴,冬天不宜蔬菜生長,所以貴。生3:爸爸說,‘夏季溫度適宜黃瓜、番茄生長,所以成本低,價格便宜。
通過讓學生親自參與活動,獲取真實信息,用生活事實豐富感知,這種由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方式遠比教師直白告訴來得深刻、久遠,學生錯誤的認識隨著實踐的不斷深入而潛意識地得以反省和修正。
二、豐盈生活經驗——傾聽第二種聲音補給
羅杰斯認為:同伴教學是促進學習的一種有效方式,同學間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激活智慧,學生的認知結構就能在交流與反思中從模糊走向清晰。教學中教師積極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耐心傾聽第二種聲音。生1:我認為是北方,因為南方氣溫溫和,氣溫相差較小,一年四季普遍適合作物生長,蔬菜價格基本穩定,而此題蔬菜價格隨季節不同相差較大,與南方相反,所以是北方。生2:我也認為是北方,憑我們的生活經驗,在冬季,北方的蔬菜大多從我們南方運過去或只有在大棚中生長,增加了成本,所以價格上漲。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交流機會,及時表揚這第二種聲音的合理性,用表揚他人的方式來間接指明錯誤。這樣,學生就會在傾聽同伴的交流中認識更清晰。
三、豐盈生活經驗——需教師的有效引領
針對學生的原有經驗與事實生活之間的差距,教師只有準確把握支撐學生錯誤觀點的緣由,從最根本的問題入手分析錯因,才有利于學生正確認知的形成。教學時教師提問:“為什么你會認為人們大量需要時商家就會抬高價格呢?”學生以羽絨服銷售為例,冬季穿羽絨服價格高,夏季不穿,就會打折出售。教師對比分析:影響商品價格的因素一方面來自于市場需求,另一方面取決于商品的成本。羽絨服的銷售量因季節不同需求量不同,價格有著明顯的差異,制作羽絨服的成本不因季節不同而變化,因此羽絨服的價格只與人們的需求量變化而變化。夏季人們不會購買羽絨服,商家既要考慮款式跟隨潮流又要活用資金,所以必定會選擇降價出售。而蔬菜是人們一日三餐的必備品,從需求的角度看一年四季都相同。因此影響蔬菜價格主要是成本,夏季氣溫適宜農作物生長,產量多、成本低,價格相對便宜;人們食用量大,銷售量就多。我國北方地區恰恰具有這種生活事實,與題目相符合,因而可以判斷為北方;冬季我國北方氣溫較低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蔬菜一方面來源于從南方調運,另一方面則是在大棚中種植,兩種方式均加大蔬菜成本,所以它的價格相對提高。
學生對生活現象的不完全理解,已成為一種普遍,這種主觀隨意性隨時可見。又如學習倒過來推想策略后有這樣一道題:下面是張阿姨家四月份生活記錄單。4月1日付水費18元,4月7日付電費52元,4月20日收入300元,4月30日付電話費85元。四月份結單余額為280元。請你估計一下張阿姨4月份的結單余額和上月比是多了還是少了?問題一出,學生很快舉手回答:“三月份結單余額一定比四月份的多,因為三月份是三十一天,四月份是三十天,三十一天總比三十天用的水費、電費、電話費要多!”學生的回答讓教師吃驚。但靜下來想一想,造成學生這種推理根本原因是缺乏生活體驗和理性思考。正是學生這些真實表現才給日常教學帶來研究的話題,才給教師提供思考的空間,教師只有深入了解學生內心世界、了解學生現實生活經驗的準確度,從學生的認知盲點出發設計問題,并讓學生走進生活,體驗生活,貯備豐厚生活經驗,學會理性思考,才能合理分析數學中的生活問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