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妹
摘 要: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現實生活中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引領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細心感悟生活,創造拓展生活,書寫謳歌生活。那么,學生的習作就會走向一片更為寬廣的天地。
關鍵詞:觀察;體驗;感悟;寫作
惑·言之無物
窗外,和煦的春陽溫柔地撫摸著大地,微風中的梧桐樹葉舞蹈著、歌唱著,抖落一地的金子。幾只不知名的鳥兒一會兒在空中追逐嬉戲,一會兒棲息在樹上呢喃低語,訴說著陽光的恩澤。隔壁班傳來瑯瑯的讀書聲。
辦公室內,展開的作業本攤放在辦公桌上。批閱學生的日記,是我每天必做的一項工作。這學期剛接手的這個班,孩子們書面表達真的很成問題。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先看幾篇日記吧。
“今天早晨,我起床后,先梳頭,然后刷牙洗臉,再吃早飯。然后爸爸送我上學。中午,爸爸接我回家吃午飯,然后做作業……”
又是一篇流水賬,我皺著眉批閱下一本。
“今天放學的路上,我看見前面有一位老爺爺,正吃力地拉著一輛板車,我趕忙沖上去,幫老爺爺推車……”
這個孩子的日記不是幫老爺爺推車,就是扶老奶奶過馬路,再不就是撿到東西交給了警察叔叔。純屬虛構!
……
這一篇篇語言干澀、內容空洞的日記猶如磐石壓在我的胸口。哎——我深深地嘆了口氣。
啟·專著解惑
晚上,我坐在臺燈下沉思:五彩斑斕的世界、多姿多彩的生活無不是孩子們的寫作素材,為什么他們視若不見、置若罔聞呢?我從書櫥里搬出一摞作文指導方面的專著,尋求答案。
在安真合老師編著的《中小學作文新說》里我找到了答案。她這樣寫道:“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現實生活中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人生經歷的本身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教師要用滿腔的熱情、科學的理念、現身的做法開啟學生閱歷的寶貴財富,提高其寫作興趣,激活其感悟創作的靈感,讓其熱情洋溢地去讀、去看、去寫、去放飛自己的理想。”
安老師的話猶如黑夜里的一盞明燈,照亮了通往習作教學的五彩路。只有教師“耳聰目明”,讓學生深入生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在不著痕跡的引領中點燃他們的熱情,激起他們的興趣,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想到這兒,一個方案在我的頭腦中逐漸形成……
引·柳暗花明
第二天的語文課,我手捧一紙盒,邁著輕盈的步子,滿面春風地走進教室。孩子們好奇地看著我,我知道這些小家伙在想什么呢,老師一反常態,他們能不奇怪嗎?那我就賣賣關子吧。
我高舉紙盒,大聲說:“孩子們,你們猜猜,這盒子里有什么?”
有的孩子小眼珠骨碌骨碌直轉,有的抓耳撓腮,有的湊在同桌的耳旁低語……看著他們可愛的模樣,我忍俊不禁。馬上就有孩子舉手了:
“老師,是粉筆嗎?”
“不是。”
“是玩具嗎?”
我搖搖頭。
回答錯了的同學像泄了氣的皮球坐下來。
“你們想知道嗎?”
“想!”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
我輕輕地打開紙盒,把里面的紙拿出來。這時,班里噓聲一片,孩子們有種被欺騙的感覺。全校出名的“調皮猴”迫不及待地站起來了:
“老師,不就是普通的衛生紙嘛。”
我鄭重地說道:“這可不是普通的紙,這上面有許許多多的小生命。”
“小生命?在哪?我怎么看不見?”孩子們睜大眼睛,探著身子想有所發現。
揭謎底的時刻到了,我說:“孩子們,這上面有蠶卵,等到春雷一響,蠶寶寶就會從殼里鉆出來。到那時,你們就能看見它們了。”
“老師,真的嗎?”“小諸葛”似信非信。
“老師,我知道,我姑姑家的小姐姐養過蠶寶寶。”小班長說完,得意地看看左右的同學。
“孩子們,你們有興趣養蠶寶寶嗎?有興趣的請舉手。”
刷刷刷,全班超半數的孩子舉起了小手。這正是我所期待的。
“你們會養蠶嗎?”
孩子們搖搖頭。
“沒關系,老師帶你們去看看蠶農是怎么養蠶的吧。”
我把孩子們帶到電教室,把事先準備好的養蠶視頻播放給他們觀看。小家伙們看得可仔細了,有的還一邊看,一邊記錄著……
回到教室,我把蠶卵分給他們,請他們從今天開始在日記中記錄蠶寶寶的生長、發育……
在以后的一個多月里,孩子們經常聚在一起交流蠶寶寶的喂養知識,有時,他們還把視若寶貝的蠶寶寶帶到學校展示。很多家長也參與到養蠶活動中來,幫孩子采桑葉,清理蠶沙……
我也從孩子們的日記里體驗到他們養蠶的喜怒哀樂。每每批到寫得好的,我就開心地讀給其他同事聽:
“它的嘴老是一拱一拱的,吃起桑葉來,嘴像個耙子。兩只黑眼睛長在頭的外側,它的頭上還有皺皮,身體一節一節的,每節都有一個黑點。蠶寶寶一共14只腳,在它頭上有6只,身上有8只……”
“王老師,你們班孩子寫作水平進步不小啊。”聽到同事表揚,我樂不可滋。
緊接著,我在孩子的本上寫道:“觀察真仔細!繼續,堅持,你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今天我很難過。幾條蠶寶寶死了。我哭著問媽媽:‘媽媽,早上我去上學時,它們還是好好的呀,怎么忽然就死了呢?媽媽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
讀著孩子的日記,我的鼻子也酸酸的。孩子們在養蠶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喜愛上了這些小生靈,視它們如朋友,現在“朋友”突然離他而去,怎能不傷心呢?
我提筆寫道:孩子,別難過,記住你精心喂養蠶寶寶的日子,它們曾給你帶來的快樂。
在批改日記的過程中,只要發現孩子寫日記的水平有一點點進步,我就會給他送上笑臉(用印章蓋的);進步大的,會送上一張精美的書簽。
蠶寶寶結繭子了,養蠶的活動也接近尾聲了。我再次把孩子們帶到電教室,讓他們了解蠶繭抽絲的方法,我國養蠶的歷史,欣賞用蠶絲織成的綾羅綢緞……
最后,班干部還建議我召開一個養蠶主題班會,我欣然同意,完全放手讓他們準備。
星期一下午最后一節課,我被邀請參加她們的主題隊會,由班長主持,班會的內容著實讓我大開眼界,有的孩子朗讀自己的養蠶日記;有的孩子配樂朗誦詩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還有的孩子展示自己的手抄報……
聽著、看著,我的眼不覺潮濕了。我感動于孩子們的變化,感動于他們的成長,感動于他們的蛻變,他們也如蠶蛹一般,羽化成美麗的精靈。
導·精彩紛呈
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喜歡上了語文,愛上了寫作。教學中,生活上,我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利用的契機。
清明時節,我領著孩子們去茶園采茶。漫山遍野的茶樹,一叢叢、一簇簇,郁郁蔥蔥。茶農給孩子們講解完采茶要領,孩子們便像小鳥一樣散開,他們這兒摘一下,那兒摘一下,收獲著快樂。
回來的路上,他們興奮地談論著,迫切地想知道茶葉是怎樣制作的,茶有哪些品種……我鼓勵他們通過各種途徑去了解。
之后,我們專門召開了有關茶文化的主題隊課。孩子們品香茶,吟茶詩,對茶聯……最后還分享了兩段錄像(茶葉的制作和茶道)。
在這節課上,孩子們所收獲的信息將不再是單一的,所體驗到的“文化”將不再是抽象的,所受到的熏陶將不再是口號式的。此時,習作不是水到渠成嗎?
參考文獻:
[1]張伯華.教你作文巧達標[M].北京出版社,2009-01.
[2]安真合.中小學作文新說[M].上海大學出版社,2007-08.
編輯 溫雪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