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強
【摘 要】高中數學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不僅是要讓教師“教”的作用得以發揮,也需要讓學生“學”的作用得以發揮,同時做到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并重的教學培養模式,以便令高中數學的教學水平獲得有效地提高,使學生的整體素質能夠得到更為有效地提升。
【關鍵詞】高中數學 數學教學 教學相長 學思結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9.097
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不斷提高,教育也迎來了一次又一次的發展浪潮,加上高中數學中涵蓋了大量的理論知識,使得高中數學教學面臨著新形勢和新任務的雙重挑戰。同時,傳統的教學已無法適應當前新的需求,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都迫切的需要得到更新,以便使一些逐漸凸顯出來的問題得以順利解決。因此,為了讓高中數學教學得以更好地發展,我們有必要對現行的高中數學教學進行全面深入的反思,以求獲得切實有效地改進策略。
一、教學相長
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教師和學生,二者既是相互獨立的,又是相互統一的,即教師和學生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成的教學閉環,若要想讓高中數學教學得以更好地開展,那么就要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互結合,令其具體的作用能夠得以充分的發揮。因為,就目前的高中數學教學而言,教學的成功與否判斷非常簡單,不是要看教師到底教授了多少內容,而是要看學生學到了多少東西。
所以,學生的“學”是極為重要的,這既是以往教學容易忽略的問題,也是當前教學需要抓住的問題。隨著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不斷開展,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不再是實施教學的教師,而是進行學習的學生,這樣才能夠有效達成提升教學水平和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相關目標。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除了教師要進行努力外,還需要學生充分的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以便學生能夠在具體的學習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令學生能夠更為充分地融入到實際的教學之中,使得教師和學生能夠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形成一個良性的持續循環,這樣的高中數學教學才能稱得上是“教學相長”。
從建構主義的角度來看,學生的學習過程從來都不是一個被動的尷尬過程,而是學生積極主動的通過學習來選擇有用的和可用的知識,然后通過一系列的復雜過程完成知識的內化,最終完成相應構建的過程。也就是說,學生是自己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扮演了一個引路人的角色。可是在應試教育模式的長期影響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只是認識到了教師教學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而沒有意識到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所以目前的高中數學教學要開始進行回歸,一方面回歸到教師的“教”之上;另一方面回歸到學生的“學”之上,使教師和學生的“雙主體地位”得以有效保證。
與此同時,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雖然為了使教學的效果變得更好,需要有意識的將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放在學生的身上,但這并不意味著對教學作用的輕視,因為在教學中教師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教師的存在也是非常重要的。只要一提及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應試教育、填鴨式教學”,學生在此種教育模式下的“學”不可避免的出現了流于形式、流于被動的不良情況,教學的整體效果是極不理想的。
比如,教師在“教”的時候,除了要對教學內容本身進行關注外,還應將目光放在學生的興趣和需求之上,同樣是對學生進行概率的知識教學,如果只對概念、公式、例題進行機械式的講解,讓學生一步一步的按照所謂的“套路”來進行學習,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不會高的,整個學習都會落入一個較為被動的境地,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會受到較為明顯的影響,可是如果教師能夠將所要教學的數學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之中,那么學生的興趣就能夠被成功的喚醒,此時教師的教學工作也就變得高效起來了。
當然,教師除了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之外,還可以盡可能的為學生創設出利于學習的良好環境,同時對學生輔以必要的引導,將一些學習的方式或方法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從“學會”慢慢的轉變為“會學”,比如,歸納方法、演繹方法、衍生方法等。同時,教師還要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有效地引導,讓學生在教師提供的導學學案的輔助下開始嘗試著去進行自學,令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間能夠建立起更為緊密的聯系,使學生和教師能夠更為和諧的相處,最終學生才會更樂意接受教師的教學指導,此時學生才能夠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做到有目標、有方向、有重點的學習。
二、學思結合
嚴格的說來,學并不是教師和學生所追求的終點,而只是達到重點的一個過程、一種方法、一項手段,最終的歸宿是做到“學以致用”。一方面,在“用”中可以讓學生成果得到必要檢驗,并使其得到有效地鞏固;另一方面,將數學知識不斷地去進行“用”,那么可以讓學生對數學認識得更為深入,令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地培養。此時,學生所學到的高中數學知識才更為實用。因此,高中數學教學除了是“教”和“學”的相互結合外,還需要考慮到數學思維模式對實際數學知識學習的影響,即需要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教學中進行思考,以便讓問題得到更為深入透徹的探究。
總的來講,高中階段的學生均具有較強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多喜歡在學習中去進行思考和探究,以便能夠將問題進行更為深入的理解。若教師能夠把握好對學生的引導,將教學的相關要求予以逐步提高,那么就可以讓學習的目標得以有效提升,不再只是單純的對“教”和“學”的問題進行關注,而是要讓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即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去進行思考,做到“思學結合”,這對于高中數學教學的發展很有必要。比如,將數學思維模式引入到具體的教學中去,令教師開始采用數學模型來教學生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使學生在數形結合的思想下開對教學進行不斷的探索,從而把原本抽象的問題轉變為簡單、具體的問題,進而讓學生能夠抓住問題的本質,以便學生更能體會到所學知識和實際問題間的內在聯系,這樣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全面素質才會得以有效提高。
總之,高中數學教學所面對的是新形勢、型任務、新挑戰,教師要致力于舊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淘汰,通過不斷的反思來促使教學得到有效地改進,讓師生在教學中做到教學相長、學思結合,以便為教學帶來巨大的改變,使當前高中數學教學的教學水平和教學實效得以有效提升,從而令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夠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得到更為有效地提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