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艷鳳
摘 要: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是幼兒的生活方式或生存方式,幼兒園應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教師支持和引導幼兒游戲的能力是核心專業能力之一。本文以中班“毛衫店”主題角色游戲為例談教師在游戲活動的支持與引導行為與能力。本文提出教師要敏銳捕捉幼兒游戲的興趣點,幫助孩子生成新的游戲主題;在游戲開展的過程中根據游戲進展情況豐富幼兒的相關經驗,從而支持游戲情節的不斷深化;教師要給予幼兒游戲空間規劃、材料提供的支持等方面保障幼兒開展游戲的條件,從而引導幼兒獲得多方面的發展。
關鍵詞:角色游戲;支持;引導;專業能力
生活是幼兒游戲的源泉,主題角色游戲就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一種積極主動的再現,游戲的主題、結構、情節、使用的材料均與社會生活有關。幼兒以自己對社會生活的種種印象對游戲的情節進行設計和安排,并按照自己的愿望、興趣和能力來進行游戲。《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提出:教師支持和引導幼兒游戲的能力是核心專業能力之一。
一、 毛衫店的開張——敏銳捕捉幼兒游戲的興趣點
幼兒園游戲兼具自然性和教育性,即幼兒園游戲既具有自然活動的自發、自由、自在的特點,也具有教育活動的計劃性、結構性、引導性的特點。“毛衫店”主題角色游戲的發起就有著這樣兩重性。
隨著中班談話活動“說說自己家生產的羊毛衫”開始,孩子們之間就開始了“羊毛衫”這一中心話題。在游戲中自然而然地出現了模仿成人間的買賣活動,一間毛衫店就此開張了。毛衫哪里來?孩子們自己從家里帶來了許多成品。可是這邊所生產的羊毛衫以女衫為主,童裝和男裝很少,在游戲中媽媽要給娃娃買羊毛衫就成了問題。眼看著毛衫店由于品種單一而面臨倒閉,我就在班級QQ群里向家長發出了收集嬰兒毛衫、男女童裝毛衫的通知,家長們也積極配合,甚至用家里的毛衫片子自己制作了許多小號的童裝,這樣一來貨源問題就此解決。有家長還提供了服裝吊牌和打吊牌的工具,孩子可以自己制作標簽、貼標簽、打吊牌,定價格。游戲中孩子們還從娃娃家搬來了“電熨斗”用來熨毛衫,從家里帶來了紙袋子作為毛衫的包裝袋。
教師必須懂得讓孩子在游戲中獲得快樂和滿足,并讓孩子在游戲中獲得快樂和滿足。在“毛衫店”游戲中,老師了解孩子的游戲興趣,也了解開展游戲需要給孩子提供怎樣的支持與幫助,但真正能讓孩子在游戲中獲得快樂、得到發展,還需要將游戲引向更深層次。
二、 毛衫店的經營——豐富幼兒的相關經驗支持游戲情節的不斷深化
幼兒游戲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幼兒的相關生活經驗。幼兒個人的生活經驗越豐富,角色游戲的水平也就越高。我們這里的家庭大多數從事羊毛衫的相關產業,孩子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們有這樣的生活經驗才有了現在的“羊毛衫店”這一主題角色游戲,現在開展了一個階段后,孩子們的游戲有沒有進展呢,他們的興趣還在嗎?這就需要我們老師細致的觀察與了解。
1. 細致觀察了解游戲的真實情況。
當地的產業特色決定了孩子生活在一個到處充滿毛衫的社會中。雖說他們對毛衫的生產、買賣司空見慣,但從孩子的幾次游戲中就可以看出他們對于羊毛衫的印象是浮于表面,無意識的。兩名“毛衫店”營業員在招攬生意,有顧客來人就問:“請問你要買哪一件?”顧客用手指了一下說:“這件。”營業員把顧客要的毛衫店從衣架上拿下來,折疊了兩下就用包裝袋裝起來遞給顧客,顧客拿了衣服付錢,游戲就結束了。一連幾個顧客都是差不多的經歷。看來在孩子的毛衫店游戲中,并沒有發現他們高于其他游戲開展情節,我們不能被一些表面的現象所蒙蔽,不是孩子談話中涉及毛衫這一內容,就認為孩子對毛衫的認識有多深,我們更要深入的了解孩子對于毛衫的種種到底了解那些,注意豐富幼兒的生活印象,積累有益的生活經驗。
2. 開展各類實踐活動豐富相關經驗。
為豐富幼兒生活經驗,老師先在班級QQ群里和家長們討論毛衫的制作過程,從毛紗的品種到加工的機器,從毛紗線到片子再到毛衫,期間有許多復雜的工序,孩子會在游戲中感興趣嗎?我們從組織孩子參觀開始,讓孩子了解毛衫的基本制作工藝和毛衫店的經營情況,在參觀中我們發現許多家里做毛衫的孩子也表現出了積極、驚訝的神情,老師有組織的活動和孩子自己在家無意觀察看來區別很大。除了集體參觀外,我們還建議家長帶領孩子觀察家里成人的工作,以繪畫、講述的方式在幼兒園里進行交流。有了這樣的基礎,在游戲中情節就越來越豐富了,毛衫店成了最火的一家店鋪。
三、 “一條龍”服務——保障游戲的條件引導幼兒獲得多方面的發展
專業的幼兒園教師應充分利用與合理設計游戲活動空間,提供豐富、適宜的游戲材料,支持、引發與促進幼兒的游戲。提供符合幼兒興趣需要、年齡特點和發展目標的游戲條件。
1. 再次規劃“毛衫店”空間。
在一次游戲中,有顧客提出來要兩件一樣的羊毛衫,可是店里找不出相同的毛衫來,這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孩子家里生產的羊毛衫可都是有成百上千的相同款式。怎么辦呢?在游戲的討論環節中,有孩子提出這樣的問題后,教師就把這個球拋給了孩子們。是呀,我們家里有開網店的孩子知道毛衫都是從廠家進過來的。這么一說,馬上就有孩子補充,樂樂說:“我們家開網店,但家里也在做羊毛衫,賣自己做的毛衫,也賣人家做的毛衫。”這樣一種前店后作坊的模式是毛衫制作、經營的好方法。于是我就提出:“我們店里除了賣羊毛衫之外還可以做什么?”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佳偉說:“我們可以開加工廠,上次我們小吃店沒有東西了就是加工廠的工人制作的。”孩子能聯系到之前的游戲經驗。雯雯說:“我們可以在毛衫店里開一個毛衫制作的小工廠,為顧客定制他們需要的毛衫。”這個主意得到了大多數孩子的贊同。要增加一個小加工廠,在空間上馬上就要進行再次規劃,就空間規劃,大家一起討論出了前店后廠的方式。把原來的“毛衫店”挪出來一些,里面添了兩個小方桌和椅子,還有放工具和材料的盒子,這樣一個新的“毛衫店”就規劃成功了。
2. 豐富適宜的游戲材料確保游戲的深入開展。
有了適宜的空間接下來就是材料問題了,在游戲討論環節,老師提出來:“這個小工廠里需要哪些材料,我們小朋友才能自己制作毛衫。”老師請大家分組討論,有些孩子就說要毛衫片子,要輔料、要針線、要……在討論的過程中老師又提出了幾個注意事項,一是我們的需要的材料從哪里來;二是生產羊毛衫的一些工藝我們小朋友不能做,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替代,如套口、縫紉能用什么方法來解決等等。在這樣的提示下,孩子們七嘴八舌都有了自己的主意。第二天,大多數孩子都從家里帶來了各種顏色的毛衫片子、蕾絲花邊、紐扣、布料等等,還有家里開輔料店的大田帶來了許多彩珠、彩帶等毛衫裝飾品。老師根據上次游戲孩子商量的結果給孩子們提供了各種膠帶、剪刀、白紙、畫筆等材料,這樣毛衫小工廠就在毛衫店的后面開工了。
3. 幼兒體驗游戲的快樂與滿足獲得發展。
“毛衫店”的加工廠成立后,佳燕、思思和小雨幾個喜歡做手工的女孩子選擇了做第一批的毛衫設計師,看她們熟練的用筆在白紙上畫出毛衫的樣子,然后將毛衫樣子用剪刀剪下來,再開始挑選毛衫片子開始照著樣子裁剪,還真是有模有樣,把顧客都吸引過來了。營業員們開始介紹他們自己加工廠制作的“羊毛衫”,對于自己完成的作品,從熨燙、包裝等他們都是小心翼翼,還推出了“來樣定做”、“送貨上門”、“電話預定”等服務。至此毛衫產銷一條龍服務算是基本成型。
“毛衫店”的開張、經營到一條龍服務的游戲發展過程中,教師應扮演怎樣的角色,才能使孩子能在游戲中既有發展,又不覺察到老師對他們游戲的干涉呢。做到教育無痕,就要求教師放棄自己成人的姿態,以孩子的視角參與其中,隱藏或者躲藏在孩子中,以同伴的角色去幫助去介入。教師所起的組織與引導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是在游戲之外的,如游戲萌發之前的談話引導,游戲遇到困境之后組織的參觀,教學活動等等。教師在幼兒的游戲中要學會做一個觀察者和支持者,學會觀察和判斷幼兒的需要,適時地給予幼兒幫助,支持幼兒主動、創造性地參與游戲,充分體驗游戲的快樂與滿足,還要鼓勵和引導幼兒在游戲中自主學習和獲得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
[2]華愛華.幼兒游戲理論,上海教育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