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西亞
摘 要:新課改對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所有的教學學段中都要注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目前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效果較差,如何實現小學數學和初中數學的良好銜接?文章通過相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來闡述相應的解決措施,使學生較快地適應小學到中學的過渡階段。
關鍵詞:新課改;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
學生小升初后,教學環境完全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會發生變化。小學和初中具有完全不同的學習要求,導致學生在接受教育時會有些不適應,學習方法也需要改變。在新課改環境下做好中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的銜接,是數學教師需要研究的課題。
1.做好學科教學內容的銜接
中小學教師要認真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具體要求,要特別重視中小學數學知識和數學能力方面的銜接要點,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可能對初中數學教學產生負遷移的部分,要及時地進行處理。目前課程改革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和實踐能力,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所以必須以學生為中心,課程結構要從以基礎課程為主轉變為基礎課程、拓展課程和探究課程相結合。學生要有自己的數學觀念,要培養自己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見做好中小學數學的銜接,可以在實踐中發挖更有價值的課程標準。
2.轉變教學方法,做好中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銜接
(1)著重進行數學概念的銜接。在傳授新的數學知識時,要注意新舊知識點的聯系,讓學生在學習中理解新知識點的本質。初二數學教學內容中的“正數”“負數”“絕對值”這些概念,如果學生仍采用小學時的機械記憶方法,就無法透徹地理解這些知識點。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些新的概念,要采用變式和比較的方法,指導學生掌握內容的含義和特征,概念理解通了,才能運用它來解決實際的問題。
(2)對學生的學習心理進行銜接。小升初后學生的學習心理會發生變化,這個階段學生既希望可以獨立思考,同時又具有一定的依賴性;既有主動學習的意愿,又會習慣性地被動接受學習。所以,教師必須多多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消除學生在過渡階段的心理障礙,讓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也可以設計一些形式豐富的數學游戲,通過游戲互動可以讓學生開闊思維,產生學習的積極性。
(3)做好學生認知規律的銜接。小學生在學習數學時一般是進行直觀思維,中學階段教師要多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教學時遵循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律,如果做不好認知規律的銜接,就使學生在接受知識方面有難度,可以借助一些實物、模型、圖片等來讓學生主動地進行思維,從而更快地掌握知識點。
3.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銜接
(1)讓學生主動預習,培養自學能力。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預習,可以在預習前布置一些用定理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預習,學生養成了預習的習慣后,再適時地布置一些有關數學概念的變式題目。學生可以主動地提出問題,為學習新的知識點打好基礎。
(2)培養學生認真聽講、多思考的能力。小學生升入初中后,注意力分散的習慣還會存在,教師要讓學生養成一邊思考、一邊聽講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專注力。教師在課題上提問時要切實符合每個學生的實際數學水平,要讓學生通過聽講和思考以及回答問題來加深對數學定義、定理的理解,直至掌握知識點。
(3)加強訓練,嚴格要求作業質量。小學生在做數學作業時,往往會以完成作業為目標,對寫作業的過程比較忽視,進入初中后由于學生的獨立性和主動性不強,所以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會為了完成作業與別的同學核對答案,而不通過思考獨立地完成作業。所以教師必須對學生作業中的解決步驟進行嚴格的要求,強化訓練,讓學生真正意識到認真獨立完成作業的重要性。
(4)做好復習,對學習內容進行總結和歸納。教師要做好學生復習的指導工作,幫助學生厘清每個單元的知識結構,弄明白每個數學公式、定理的原理以及相互的聯系,要教會學生主動進行單元知識點的歸納和總結,平時作業、單元測試中一些具有解題技巧的問題要做好總結和收集,通過總結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鞏固所學內容。
(5)針對課后復習的做法,要及時地糾正。學生小升初中后存在著不恰當的復習方法,采用單一的復習方法,認為要先做完作業再復習,學習時也不認真,有的學生甚至沒有復習的習慣。針對這種現實,教師要重點進行啟發和引導,讓學生養成正確的復習方法。
(6)對學生和家長的錯誤認識,要進行糾正。小學階段學生和家長會存在一些錯誤的學習觀點,認為依靠教師傳授和布置任務就可以了。針對這種錯誤的觀點,教師要進行正確的引導和糾正,要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習能力,同時讓學生自主安排學習,采用多種學習方法。
參考文獻:
[1]呂尋琛,宋清爽.探索中小學數學銜接的有效途徑和措施[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5(2):116-117.
[2]王鐵軍.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初探[J].甘肅教育,2015(20):58.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舜文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