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帥
摘 要:隨著21世紀的基礎教育課程不斷進行改革,中學各門課程教學之中開始逐漸滲入嶄新教學理念,以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為主的教學理念也逐漸深入人心。高中地理作為高中課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涉及到了自然、社會與人文教育等多重方面的知識,是一門綜合性極強、時代性十分突出的學科,其特殊性使得學生很容易被激起質疑、探究的欲望。如何有效地掌控學生這一特點,提升其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是高中地理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內容。
關鍵詞:高中地理;創新思維;培養策略
高中地理學習的關鍵在于課堂教學,如果能夠做到在課堂教學中取得良好成績,那么可以說地理課程的教學就是成功的。因此,如何從課堂角度出發,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去進行積極地思考和探索,培養起他們的活躍思維和有效反饋,最終形成創新思維培養的基本鏈條,是教師應該思考的主要問題。
一、 立足地理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如果教師能夠成功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出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就能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放松狀態,而這種狀態可以使學生更加游刃有余地投入自己的學習熱情,在教師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夠更加積極地進行思考,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使學生自身的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
例如,教師可以在每一堂地理課開始之前,都預先設計出幾個同本節課程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分成小組提前進行預習,在課程開始之前收集學生的問題整理,將問題反饋到課程當中去,等到課程真正開始的時候,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之中,而這些問題會在授課過程中一個接一個的作為線索出現在課堂上,最后將整節課串聯成一個整體,學生會有一種解謎的樂趣呈現在課堂中,既能夠讓他們感覺有趣,又能夠在恍然大悟的同時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使學習更加具有針對性。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一面思考一面聽課,在無形之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維創新能力。所以,基于地理課堂開展的有效教學,通過提升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和樂趣,培養和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鍛煉了其思維創新能力。
二、 創設學習機會,激發學生思維能力
人的思維包括兩個方面,集中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那些善于利用發散性思維去進行思考的人,不會拘泥于一個固定的方向,而是從事物的多種角度,多種不同途徑去思考,解決問題。這一點和地理課堂所要求的內容是相符的。地理要素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決定了地理不是一個僅憑單一思考就能學好的學科,而是需要多方聯系,進行發散性思維的思考模式,對事物進行一果多因,或者一因多果的思考后得到答案。例如在講授魯爾區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時,學生在教師的授課中掌握了魯爾區成為礦工業重地的原因和優勢:煤炭資源產量豐富,靠近鐵礦,水資源充足,水陸交通便利以及市場廣闊。同時也掌握了魯爾區衰落的原因,即其生產結構十分單一,世界性鋼鐵過剩,煤炭在能源中的地位下降以及新技術革命的沖擊等這些基礎知識后,教師可以適時地提出新的問題,讓學生討論魯爾區在面對這樣的衰落時,是應該沉溺在過去工業重鎮的舊夢之中,止步不前,還是根據世界形勢和客觀因素的變化,去進行可持續發展的轉變呢?如果想要進行轉變,應該采取哪些適當的轉變措施?通過這樣的提問來引起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探究性心理,培養他們對發散思維能力的運用。
當然,學生在課堂上集思廣益進行討論時,也必然會得出一些錯誤結論,針對這一點,就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和點撥,引導學生重新回到集中性思維的領域,選出最好的解決方案。如在魯爾區治理方面,在學生討論之后就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著手整改:調整產業結構,改變工業布局,拓展完善交通網絡,加大對科技的發展力度,加強環境治理和整頓污染現象。集中性思維有助于學生將從發散性思維中得到的結果進行整合和分析,層層深化后得到一個結論。在教學過程中,常規性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根基,如果學生沒有掌握好最基礎的常規性思維,那么他們在進行發散的創造思維時就會碰到許多困難。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更加重視對基礎知識的傳授,讓學生能夠牢固掌握地理學科的基礎知識。只有根基打得牢固了,才能夠創造性地解決地理問題。
三、 鼓勵學生思考,提升學生思維創造力
學生的思維創造力不是一時一刻就可以擁有的,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去進行思考,培養其進行思維創新的習慣。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從許多角度出發,選擇多種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對學生的創新素質進行培養,比如在講到大氣的熱力環流時,教師可以提出設計大綱,讓班級中學生分成不同小組去進行實驗設計,讓學生在進行實驗設計的過程中加深對熱力環流的理解,然后全班設計出的幾套方案放在一起進行對比,看看哪個小組設計的實驗方案是最好的,加深學生的認知和理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對學生的提問來引導他們進行創造性思考,比如在講授人文地理的時候,詢問學生城市CBD在建設時應該考慮的因素和建造規模等等。在提問時教師應該注意自己的問題設計,既不能設計得太過簡單,也不能太過復雜。問題過于簡單的話,學生會發現他們并不需要經過很努力地思考就能得到答案,這會使他們傾向于不思而得。而過于復雜,學生自身的知識儲備和水平能力無法支撐他們對問題進行解答的話,會有學生因此而選擇逃避,放棄問題。教師應該在這之間把握一個準確的分寸,讓學生既能夠做到去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又能夠在經過深思熟慮和獨立思考后得出結論。
小結總而言之,在這個教育發展新時期,教師在高中地理學科的教學中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相關問題進行探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和基本技能訓練的基礎上,還應該重視學生的想象和思維創新能力,將抽象的書面知識轉變為生動形象的東西,使學生能夠靈活地對地理知識進行掌握和運用,發揮他們的創造力來解決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1] 尤金潔.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類比能力的培養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
[2] 晏煽.高中地理教學依托下的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