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改深入發展,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得到創新,為提升教學綜合質量給予有效方略。本文通過對小學數學空間觀念教學理念滲透方略進行探究,以期為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綜合成效,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小學數學;空間觀念;教學滲透
小學數學是培養學生數感的重要教育階段,通過教育引導學生充分感知并領悟數學知識,拉近學生與數學知識之間的關系,對提升數學運算能力具有積極意義。然而,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卻存在忽視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現象,使學生數感僅停留在表面,未建立數學知識關系網,影響學生數學運算綜合成效。對于擁有一定獨立思考能力的高年級小學生,數學教師在培養學生數感時,應注重數學空間觀念的教學滲透,有效培養學生數感,為提高學生數學運算綜合能力奠定基礎。
一、 以人為本,滲透小學數學空間觀念
隨著我國教學理念不斷創新完善,教育思潮更具豐富性,打破以往僅以教師為課堂教育主體進行教學的固有教育形式,將學生視為課堂主體,從學生思維能力、知識基礎、學習訴求著手,有效滲透教育目標,使學生得以自由徜徉在知識海洋中,感受學習樂趣,滿足學習需求,凸顯以人為本教育理念重要性。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勇于實踐敢于創新,利用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為滲透小學數學空間觀念提供路徑,確保學生在教師人本化教育理念指引下張開慧眼,對空間物體得以形成系統認知,以此為基礎,提高幾何運算能力,達到提升學生數感教育目的。例如,教師在進行“圓柱與圓錐”的教學時,應充分了解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對空間觀念的認知水平等客觀因素,繼而探析學生學習訴求,以此為突破口,找到空間觀念教學滲透切入點,為提升教育綜合質量奠定基礎。為此,教師可在正方體、長方體等多面體空間知識基礎上,引出圓柱與圓錐概念,削弱學生對圓柱、圓錐知識的陌生感,繼而落實圓柱與圓錐認識教育目標,使學生初步構成圓柱與圓錐的空間觀念,為提升學生幾何空間數感奠定基礎。為了使空間觀念教育滲透更具科學性,教師在講解圓柱與圓錐知識時,應秉持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達到消化理解數學知識的目的,滿足學生學習需求,使學生通過教育引導提升空間觀念思想認知成效,為提高學生空間幾何數感夯實基礎知識。
二、 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實踐,滲透小學數學空間觀念
為有效提升小學生空間觀念,教師除應秉持以人為本教育理念,構建高效課堂外,還應做好教育引導,使學生得以找到走進知識的鑰匙,開啟探索發現知識的大門,只有被學生真切體悟的知識,才可真正融入學生的思想中,成為日后攻克學習難關的利器,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教育目的。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勇于創新教學方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觀察與實踐,達到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數學空間觀念的目的。例如,教師在進行“比例的應用——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的教學時,可采用“三段式”教學法,引導學生針對該章節學習內容進行自主探究,為提升自主學習成效,教師可將課堂分為“閱讀、理解、練習”三個模塊。在“閱讀”模塊中,學生針對數學知識進行自主探究,了解并掌握比例尺的作用,在腦中形成比例空間概念,為提升空間觀念奠定基礎;在“理解”模塊中,教師引導學生探討自主學習成果,為學生構建知識交互平臺,使學生看到自身數學知識學習盲點,找到自身學習重點,為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奠定基礎。同時,教師通過聆聽學生學習成果,可充分了解學生學習程度,通過理解教學,集中攻克學生學習需求,提升數學空間觀念教育滲透成效,使學生得以充分消化吸收比例尺空間觀念,提升數學能力;在“練習”模塊中,教師主要針對學生比例尺換算這一薄弱環節,進行圖形的放大與縮小運算練習,使學生在空間觀念教學滲透過程中,逐漸提升幾何運算數感,達到提高學生數學能力的教育目的。
再如,教師在進行“空間與圖形”的教學時,可啟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鼓勵學生通過團結協作、互幫互助進行知識探究,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掌握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及圓形的特征與關系,得以靈活調用平面圖形知識,解決幾何問題,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梳理幾何知識,樹立空間觀念,提升幾何空間數感,形成數學知識網絡,夯實空間觀念。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做好教育引導者的角色,及時解決學生在合作探究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以便形成高效師生交互,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為教學過程中有效滲透數學空間觀念營建良好氛圍。
三、 構建空間運算數學知識體系,提升小學生空間觀念
數學空間觀念是幾何運算的基礎,是提升學生數感的重要教育內容,為此教師應通過構建空間運算數學知識體系,提升小學生空間觀念,使空間觀念教育滲透更富成效。例如,教師可利用思維導圖教學法,充分利用學生的發散思維,捕捉學習與生活中呈零散狀態的空間認知內容,將其吸納到小學數學空間觀念體系內,其中學生用發散思維探究并充實空間觀念知識體系的過程,就是培養自身幾何運算數感的過程。在此基礎上,空間運算數學知識體系得以成型,形成互相關聯、互為依托,可交叉運用、靈活調配的數學空間觀念“資料庫”,為提升學生數學能力奠定基礎。如教師可將“空間與圖形”作為思維導圖核心,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將平時學習或了解到的空間與圖形相關知識融入其中,以平面圖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空間圖形(圓柱、圓錐等)等內容為主線構建思維導圖,形成數學空間觀念知識體系,同時為幾何運算提供方略,在有效滲透數學空間觀念基礎上,達到培養學生幾何運算數感的目的。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是培養學生數感的重要階段,教師應秉持以人為本教育理念,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實踐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數學知識自主探究,形成數學空間觀念。在教師指引下構建空間運算數學知識體系,提升小學生空間觀念,同時達到培養學生數感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楊代琴.關于小學數學空間觀念建立的策略探討[J].中國西部,2017(7):226.
[2]徐江蓮.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J].西部素質教育,2017(20):76-77.
[3]虎玉蓮.小學數學教學學生空間觀念[C].2016:401-402.
作者簡介:
黃麗萍,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