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良
摘要:教師教學要適應學生,而不是學生適應教師。教師的教學要與學生的基礎相適合,與學生的經驗相適合,與學生的需求相適合,與學生發展的節律相適合。
關鍵詞:適合教育;學情調查;分層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2-0189-01
適合教育是適合學生的教育。適合教育既要適合所有的學生,又要適合不同的學生。因此,適合教育的教育要求既要有統一性,又要有差異性,對不同的學生應該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方式,讓 不同的學生都得到較好的發展。適合教育是讓學生處在"最近發展區"的教育。教育不僅要滿足學生已有的基礎和能力,更要促進他們的發展。適合教育既要關注、重視學生現有水平,更應當是積極地引導他們,在現有的基礎上"跳一跳摘到果子"。用贊可夫的觀點來說,就是適合教育應當走在學生發展的前頭。
1.加強學情調查分析和學生學習心理研究
加強學情調查分析學生個體內部個性的知識、情感、興趣、體力等生理、心理及社會諸方面因素來講 , 它們不是平均發展的 , 而是具有不同的質和量上的規定性的。教學設計及教學實施前要加強學情調查分析,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學情調查分析應考慮的若干方面: (1)學生已有的化學與相關學科知識基礎、生活與社會經驗。 (2)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體精神,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和水平。 (3)不同類型學生學習中的特點與困難情況,知識類型的學習策略。
2.加強學生學習心理研究
當代認知心理學 強調知識在學生心理發展中的重要性,強調認知因素 ( 認知工過程、認知結構 ) 在學習與發展中的直接作用,認為知識在學生信息加工 ( 信輸入的選擇、編碼、儲存和提取等 ) 能力的提高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形成學科能力的知識結構發展過程中,在解決問題的知識信息加工活動中,個別知識單元的缺陷或薄弱,足以導致整體學科能力的薄弱。
2.1迷思概念及對化學學習的干擾。 迷思概念 就是學在學習某一領域知識時,依據自身己有經驗所形成的一種自認為解釋合理的概念。迷思概念的存在會影響學生對新概念的正確理解,從而造成學生學習的困難。迷思概念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 化學存在大量相異構想和化學概念結構差。 迷思概念導致化學學習困難。 迷思概念導致同化學習受阻;迷思概念導致化學知識組織缺乏結構化;迷思概念導致知識的上位化水平低。
2.2化學學習的三種表征及對化學學習的影響。 化學學習中的三重表征 是指從宏觀、微觀和符號三種表征水平上認識和理解化學知識,并建立三者間的有機聯系。
從化學學科的特點出發利用三重表統領整合化學學習,理清紛繁復雜的宏觀、微觀、符號領域間的關系,化學知識在頭腦中的表征就能形成化學知識網絡,就能方便今后的提取應用。
化學問題表征能力影響化學問題的解決。 學優生在解決化學問題時,一般傾向于使用概念或原理等深層的問題表征方式,并在解決問題中,根據原理提供的線索,進行正向推理,快速求得問題解決。而多數學困生,只能從問題的表面特征出發,根據問題的字面含義,嘗試地從結果逆推過程,經常出現反復,這主要是其表征不正確的結果。
2.3化學策略性知識及對化學學習的影響。 學習策略是學習能力的重要構成要素。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一種運用學習策略的活動過程。 策略性知識指關于如何學習和如何思維的知識。化策略性知識不僅僅指與信息內部加工過程中的化學認知策略,還包括對信息加工程進行監控與調節的化學元認知策略。 缺乏適當的策略性知識,從而導致化學認知結構在知識類型方面存在缺陷,影響了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與應用。
元認知水平低,缺乏對化學認知活動的有效監控。
2.4化學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對化學學習的影響。 學習動機愈強烈,學習的積極性愈高,學習的潛力愈揮,因而學習的效果也愈好。 化學學習困難的學生在學習動機上表現為動機不足、不穩定、持續時間短,多為外部動機 ; 而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有穩定的學習動機,且多為對化學本身部動機。成績好的學生一般都是喜歡或比較喜歡化學生。
3.適合性教學實踐探索
開展分層教學與合作學習的實踐探索。 (層次性目標如何有效落實的策略和方法方式)
3.1分層教學。分層教學 是班級授課形式下的基于學生存在的個性差異基礎上的一種個性化教學模式。促進學生良好個性潛能的充分發展是分層教學所追求的目標。" 分層教學 " 容易在學校教育中扎根而得到普及的問題。面對層次各異的學生,我校確立了"強優、提中、補差"的指導思想。實施了"師包生"、"生包生"的幫扶"導師制" ,在實施分層教學、分層作業的基礎上,實行分層輔導、分層抽測。
3.2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 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的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 , 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與過程 , 在單位時間內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的教學 。 合作學習的形式 多種多樣 , 主要有 : 同伴之間的互助合作學習 ( 主要是課堂中的同桌之間的合作學習、課余時間好朋友之間的合作學習 ) 、小組合作學習 ( 如課堂中的小組討論學習、研究性小組學習、興趣小組學習等 ) 、教學活動過程中全員性的合作學習 ( 又稱合作教學 , 如班級授課過程中的討論學習、角色扮演活動等 ) 。小組合作學習又可分為同質小組和 異質小組。
總之,教師對于教學過程應該精心設計,以便有效地調控課堂,實現適合學生的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化學教學大綱【M】.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