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美龍
摘 要:初中數學是初中階段的重要學習內容,同時也是很多學生的學習難點,差異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環節的應用,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關注重點,體現了學生在教學環節中的主體地位。通過對差異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進行深入的探究,分析其可行的應用方式,旨在促進差異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拓展以及應用水平的提升,進而促進初中數學教學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差異化教學;初中數學;教學運用
隨著我國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普及,國民素質得到明顯提升。初中是義務教育的結束階段,在數學學科的教學過程中也出現很多問題,小學升初中不再通過考試來決定升學與否,所有學生不論基礎好壞都進入初中,進行新的學習生活,由于知識儲備基礎的參差不齊,老師難以客觀地制訂符合學生群體本身的教學計劃和進度安排。家庭教育和個人素質也有差異,使得有些課堂秩序都難以保證,何談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差異化教學方法便是迎合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使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身的學習基礎情況實現知識的儲備和實踐經驗的拓展,探究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進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一、差異化教學方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以滬科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全等三角形”一課為例
(一)差異化教學目標的設置
差異化教學方法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環節中針對學生差異化需求進行教學內容安排,學生的個體差異會造成其對教學內容的接受程度也存在差異,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基礎情況進行不同的教學目標設置,教學目標要具備可行性和發展性的特點。對于學習基礎較好、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要深入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性質特點,能夠熟練應用其正向論證方式以及反向論證方式,并能夠對其性質特點進行拓展性的應用;對于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則需要掌握其基本的性質特點,并能夠掌握其正向的論證形式;而對于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相對欠缺的學生,則需要其能夠對其性質和特點進行基本的掌握,并能夠跟隨教師的思路進行實踐性的論證。
(二)差異化教學方案的實施
教師在差異化教學方案的實施過程中,需要提前對教學方案進行合理的設計,既要考慮到教學集體的共性需求,又要考量到其存在的差異化需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初始階段,需要對基礎的教學內容進行講授,使學生能夠對教材的教學內容有深入的了解,同時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學習,根據不同的學習情況進行小組劃分,并根據差異化教學的要求,為不同的學習小組設置不同的探究式學習問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能夠增強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內容的參與意識,并通過不同的實踐問題引導,實現學生不同學習深度的拓展,并對學生的教材學習內容通過實踐練習探究的方式,加以鞏固,促進學生知識應用實踐能力的提升。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關注學生的小組學習進度,及時對其學習探究思路進行引導,促進其學習效率的提高。
(三)差異化教學評價標準
教師要根據差異化的教學標準進行差異化的教學評價,并結合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情況,對學生的學習目標完成情況以及學習態度、課堂表現進行綜合的評價分析,對學生的進步積極給予肯定,對學生存在的欠缺之處進行有效的指正,激發學生對于學科學習的積極性,這有助于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及其學習能力的提高。
二、教師在應用差異化教學方式時應當注意的問題
初中生處于青春期,有較為明顯的叛逆心理,心理和情緒都較為敏感,教師在應用差異化教學方法時,需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心理疏導,使學生能夠明確差異化學習方法并不是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產生質疑,或者進行不同等的教學活動,只是期望能夠通過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要求以及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獲得符合自身學習需求的能力提高,進而有助于學生對教師教學活動的配合,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新課標對初中數學提出新的教學理念,對其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作為培養人才的基地,為社會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綜合性人才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目標。差異化教學方法的應用能夠為教師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拓展新的途徑,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尊重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進行差異化的教學目標設置,利用差異化的教學方式,并進行差異化的教學評價,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之下提升課堂學習效率,進而促進學科綜合教學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黃占標.對初中數學教法與學法的探討[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中旬),2013(11).
[2]凌堅.初中語文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途徑[J].科普童話,2016(5).
[3]張換來.基于研究式教學模式下的初中數學有效教學分析[J].考試周刊,2017(8).
[4]羅登楚.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說寫結合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J].當代教研論叢,2016(5).
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