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文文
摘 要:根據新課改的要求,現階段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占主導地位,而學生才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教師的教是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學,那么,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才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重點。而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內容多以抽象的知識為主,所以要改變高中數學課堂上的教學形式則需要更多的變形技巧。
關鍵詞:高中數學;學生主體;變形技巧
高中的數學內容過于抽象,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往往會直接給學生提供公式,然后再用教科書上的例子套用這個公式。更常見的是讓學生直接把公式背誦下來,然后這個類型的題就全部會做了。不得不說這種方式的效率確實很高,并且適用全體學生。但是高中數學教學的內容更加抽象,所以單純地記公式會讓整個教學過程異??菰?,學生不理解也難以應用。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應用教學變形的技巧。
一、學生的理解是學會知識的首要任務
在高中數學的教科書上有著特別多的公式,學生記住這些公式很簡單,但應用時會很費力,因為這些知識有很多容易混淆的內容,往往一不留神就會搞亂答題時所對應的公式,并且不同的公式所運用的方式也是不相同的,這就看學生是否理解這些公式。當然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肯定是行不通的。因為我說過了,高中教材的公式太多,只是單純告訴學生每個公式的用法與注意事項學生肯定不能一一掌握。這個時候,很多教師會采用聯想法、口訣記憶法與對比記憶法。那么運用這些方法其實也是提高學生的理解力。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兩角正弦、余弦二倍角公式的時候,學生記住了我給他們的口訣,兩角和與差的正弦公式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的口訣為“sɑi、kou,kou、sɑi,中間同號”。兩角和與差的余弦公式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的口訣為“kou、kou,sɑi、sɑi,中間異號”。為了教學方便,這個口訣我是用拼音來標注的,因為這樣念起來比較順口,學生掌握起來也比較容易。學生學會口訣后,我發現學生對于兩個公式的同號和異號有些混淆。雖然是個小細節,但要是應用起來,如果搞錯了那么得出的答案也是不正確的。于是我向大家提問問:“sin是什么?”同學們回答:“正弦。”“正弦是不是有個‘正字?”“是有一個‘正字?!薄澳敲粗攸c來了,在公式中如果看到‘正字,那就代表中間的符號是同號,所以正弦的兩角和與差的公式是中間同號,也就是左邊是+,右邊也是+;左邊如果是-,那么右邊也是-。而余弦公式正好相反,所以我們只要記住了正弦的是中間同號,那么余弦的就是中間異號了?!边@樣通過口訣與理解才能使學生牢牢掌握知識。
二、學生的興趣是學會知識的有效手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趣的事物很容易讓人接受,但數學知識卻很難掌握,因為高中數學的知識過于枯燥,除此之外,因為生理結構的不同,一些女生掌握數學知識就更加困難。這個時候,學生對數學本身就沒有興趣,所以學習效率也不會太高。當然,我們不能因為學生對數學沒興趣就取消數學課。那么如何讓學生對沒有興趣的事物產生興趣,這就需要老師的指導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常見的有開展競賽活動,巧設數學問題以及理論聯系實踐。
例如,在給學生復習“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時候,我先給學生一個問題,如果你是一位汽車司機,而你現在正開著沒有裝載貨物的汽車以每小時50千米的速度行駛,當你剎車時,你將用25米把車完全停住,如果這輛汽車裝著等于車重的貨物行駛時,突然發現在你車前20米處有個大坑,問汽車最大限制時速為多少,才能不會把車開到坑里去。這樣的問題會讓學生感受到一元二次不等式的重要性,同時又能把實際相聯系,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興趣,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與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時也能夠讓他們明白數學不僅僅是簡單的運算,它還是以一定的理論作為基礎。因此產生興趣是教學變形的有效手段。
三、學生的主動是學習知識的重要環節
新課改強調了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因此,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已經不能順應這個時代的要求。教學應該是讓學生發現了什么,而不是讓他們單純地學會什么?,F在的教學中,教師是輔助學生的“向導”,而學生才是探索知識的“探險家”。因此,教師應該創造一個和諧民主的學習環境,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究時間,培養學生主動預習,多感受學生的情感表達,學生能夠反思整個學習過程。
例如:在教學活動中可以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根據課本找出本課的知識點,然后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小組之間發表各自看法。老師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總結與歸納,并及時地進行修改與補充。也許有的學生沒有積極性,這里老師可以采取賺積分的方式,刺激學生參與到課堂當中去。而老師一定要肯定學生的成果,認真分析學生學習過程的優缺點。通過保證學生的主體性,才能讓教學變形有意義。
總之,高中數學雖然有些難以理解,但找到一個合適的方法,也可以變得生動有趣,在教學變形中也應該注意一些對應的技巧,在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也要積極探索。教師對于不同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要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也要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考慮學生的全面發展,也要關注學生的獨立個性,要讓學生成為“好之者”甚至是“樂之者”。
參考文獻:
[1]鄭桂芬.高中數學變形技巧在函數恒成立問題中的應用[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7(6).
[2]鄒晶晶.淺談高中數學中的變形技巧[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8):41.
編輯 溫雪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