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芳
【摘要】教師的指導與學生自主學習之間有著密切聯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依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對學生的學習進行適當的指導與引導,促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進而激發起他們的探究欲望。
【關鍵詞】三學 ?兩導 ?生本課堂 ?高二數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2-0141-02
一、三學兩導的基本內涵
三學即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兩導即教師注重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并指導他們將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提升他們運用知識的能力。
具體來講,教師應該首先安排學生進行課前的自主預習,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基礎;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所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提出相應的教學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基礎之上,讓學生體驗知識的生成。通過誘導質疑、鼓勵求新來激發學生創新學習;最后,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
二、“導數”教學案例
1.案例背景
(1)指導思想
三學兩導,教師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激發他們學習知識的欲望;在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引發他們的思考,促進他們更好地學習。
(2)教學內容
“導數的概念”是全章的核心內容,學習理論知識,將會為學生之后的實踐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三課時的“導數”屬于實踐教學,即通過教師的講解,讓在了解導數定義的基礎上,掌握求解導數的方法。
(3)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掌握導數的定義以及用定義求導數的方法。
能力方面:學生領悟導數的定義以及無限趨近于思想。
情感方面:學習導數概念之后,讓學生體驗和認同“有限與無限對立統一”的辯證觀點。
(4)教學重難點
重點:確定導數的定義,并利用導數的定義求導數
難點:理解導數的內涵
2.案例敘述
很多學生對于數學課都有著畏難情緒,一方面在于數學課程學習任務較為繁重,學習壓力較大,另一方面在于很多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方法單一,難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因此,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是每一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必須注意到的問題。
筆者將本次教學內容分為以下環節:
(1)導入新課
教師:任何知識的由來,都有一定的歷史背景。在前面我們學習了“曲線上一點處的切線”“瞬時速度與瞬時加速度”,那么這一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關于“導數”的相關知識。
(2)自學指導的問題
什么是導數?導數的特點是什么?學習本節課,需要注意些什么?導數對于之后的習題練習,會起到什么作用?導數與無限趨近于的關系是什么?在了解了導數的定義之后,是否明白點在某處的切線表達的涵義?
第一個環節,上課之前,教師可以將教學的重難點內容給學生講述清楚,要求學生依據此進行課前預習,了解到新課學習過程中,自己必須集中注意力去聽講的內容。
第二個環節,是課前的導入環節。良好的開端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前提與基礎,因此,為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前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播放某跳水運動員的跳水視頻,并告訴學生該瞬時變化率被稱作導數,本節課要學習的重點內容便是導數的定義,讓學生對學習導數產生濃厚的興趣。
第三個環節,講解具體的關于導數的知識。
首先,教師可以檢查學生的預習成果,看看他們是否對導數的定義有較為明晰的了解:給學生提出問題,讓他們表達導數的定義,檢查他們是否明確其實際的背景并讓他們給出物理、幾何解釋。詢問他們是否知道在一點處導數的定義等等。
【在要求學生預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引導,對于要學習的重難點知識進行重點預習,初步形成自己的印象等。教師的引導對于學生學習知識來說,有很大的幫助。適當的引導,會讓學生有基本的學習目標。】
其次,教師給學生呈現兩個來自物理學與幾何學的問題,并引導學生去解決這兩個問題。第一個是物理問題,即上一節課的內容,自由落體運動方面的知識,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極限”“瞬時速度”等方面的知識;第二個是曲線在某一點的切線以及其斜率的問題,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借助幾何圖形,幫助學生了解。
【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準確的引導,會讓學生有學習方向,一旦學生的學習目標精準,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就會全身心地投入進去,這對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有很大幫助。】
最后,給學生闡述導數的定義。在闡述導數的具體定義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從教材出發,通過分析教材中列舉的例子等,讓學生對此有較為精準的理解。
第四個環節,引導學生借助導數定義求導數。
可將練習題借助多媒體呈現出來:
例1:求f(x)=x2+2
(1)求f(x)在x=1處的導數
(2)求f(x)在x=a處的導數
例2:設函數f(x)為偶函數,f'(0)存在,證明f'(0)=0
第一個習題來自于教材,第二個習題能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在解題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從導數的定義出發去分析題目,并且,學生可以一起合作探究。如此,在學生解題的過程中,將會加深他們對導數的定義的理解。
第五個環節,教師給學生提出探討問題:
(1)研究點在某一處的切線,意義是什么?
(2)導數的定義是什么?導數的幾何意義是什么?
(3)求導數的依據是什么?步驟是什么?
要求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依據本節課教師所講解的內容,將其總結出來,并要求學生回答出來。
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能將所學習的知識歸納出來,并在與自己同學的探討過程中,可能會形成對知識的新認識,這樣也完成了教學目標。
待學生探討結束之后,教師可進行適當的總結:
本節課,帶領學生由前面的實際問題出發,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導數”的定義,讓學生明白導數與“無限趨近于”思想之間的關系。
這一節課,筆者設置的問題有導數的定義是什么?利用導數進行計算的具體步驟是什么?f(x)在x=0處可導是什么意思?
讓學生在完成練習題的過程中,進行分小組合作討論,小組內各個成員分工寫作,將探究的答案以及獲得答案的過程呈現在黑板上,這樣一個完整的討論過程,學生將會對他們所學習的知識有更為深刻的理解與認知。
三、教學反思
在高二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依據教學內容,選取適當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全身心地參與到學習中去。但是,在“導數”這一節課的教學過程中,仍舊有如下不足:
第一,關于教學內容。總結導數的定義是一節較為重要的課程。高考試題中較難解答的題目,都與導數相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導數的定義,并帶領他們利用定義進行計算,應該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應該多給學生列舉相關例子,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逐漸領會導數的概念。
第二,本節課要完成的教學目標有許多。其一,要求學生能夠領會導數的涵義概念,以及“無限趨近于”思想;其二,要求學生在解答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逐漸愛上學習數學。這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完成以上目標,需要教師做好課前的教學設計工作。
第三,習題的設計。習題要與學生所學知識密切相關,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為深刻的理解,也為了學生能充分利用所學的知識,教師所選取的習題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必須能夠起到鞏固所學知識的作用。
總而言之,在三學兩導的課堂上,教師的引導與指導必不可少。數學課堂上,教師依據所學內容進行正確的引導,促使學生依據自己的理解去理解、探究知識,并在此過程中,與同學進行合作探究,加深自己對知識的理解等,以此,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劉衛華.“兩導三學”模式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
——以《股票、債券和保險》為例[J].內蒙古教育,2012(2)
[2]吳華萍.三學兩做,讓自學導航更有效[J].新課程(上),2015(12)
[3]王榮獻.“兩導兩學”教學模式在《國家賠償法》課程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