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暉
摘 要:在新課程不斷深入改革的今天,數學是將會陪伴學生很久的一門學科,是學生在社會中賴以生存的必備科目,也是決定學生是否能成功邁入大學學府的重要學科。因此,高中數學教師要提高自身課堂的教學有效性,堅持從掌握學情,因材施教;精讀數學教材,明確教學目標;創造學習環境,與生活相結合;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策略;注重培養學生理解題意的能力這幾大方面入手,減少學生對高中數學的畏難心理,為他們未來的學習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思考
一、精讀教材,掌握學情,因材施教
數學老師對于數學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老師是教學工作的主體,而學生又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應該和老師一起完成教學任務,所以說教學效果如何,不只取決于老師,這是老師和學生雙方努力的結果。但是,從另一方面講,數學老師又主導著數學教學的內容以及方法。所以說,教學的有效性在很大一方面還是取決于老師。作為一名數學老師,首先要做的就是精讀數學教材,透徹地了解相應的數學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從而更好地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除此之外,數學老師在精讀教材的同時,還應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并制定具體可行的教學策略,努力達到這個目標,這樣,對于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也是很有幫助的。要想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數學老師首先要了解班級內的學生情況,其中包括他們的學情、認知能力、自學能力等一些基本情況。然后老師在了解這些的基礎之上,依據每個人的不同情況,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使得每一名學生在自己所學的基礎之上,成績得到一定的提高,并且能夠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提高學習數學的相關能力。
二、創造學習環境,結合生活實際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要使學生在玩的同時學習到相關的數學知識,這對于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是有很大幫助的。這就需要數學老師創造一定的學習環境,提倡學生聯系日常生活進行學習,同時數學老師也要將數學學習生活化,在玩的同時學習到一些知識。除此之外,要鼓勵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要多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這些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很大幫助。例如,高中我們會學到三角函數、雙曲線等知識,數學老師就要多鼓勵學生將這些知識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將這些抽象枯燥的知識點轉變為更加形象具體的內容。這樣就能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數學知識,并能更加牢記且靈活運用。
三、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策略
一般來說,學生學習效率的高低與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有很大關系。一方面,科學的學習方法有利于構建好的知識體系,同時也有利于避免生硬記憶的情況出現。而學習策略更是幫助數學老師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法寶。所以說,數學老師要為學生提供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從另一方面講,能夠體會到知識建構的樂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他們在嘗試過成功的學習之后,學習自然會變得積極主動起來,不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催促。所以,作為一名數學老師,要想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努力幫助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構建的學習過程,也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數學內容。同時,數學老師要及時鼓勵學生,由衷地夸獎學生。例如,當一個學生在某一方面取得進步時,數學老師要及時表揚他,使他獲得一定的成就感。與此同時,數學老師還要提高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使他們能夠全方位地投入數學學習中,鼓勵他們正確地預習數學,不要急于求成,學會循序漸進,讓他們設定自學題綱,使他們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題意理解能力與學習習慣的培養
教師要學會從現實情況分析,要清楚地知道許多同學數學成績不好并不是因為他們不會做題目,而是因為他們對題目的理解程度不夠,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強,導致他們不理解題目。所以,高中的數學老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理解題意的能力。學生只有準確地理解了題目的意思,知道自己要解決什么問題,才能更加準確地解答題目。這就需要老師科學地引領、引導學生,提高學生領悟數學題目的能力。在加強理解能力的同時,高中數學教師還要讓學生找到一個好的學習方法,以此來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一個好的習慣,可以讓學生終身受益。所以,數學老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讓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數學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努力讓學生學有所獲,從而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在現當代教育模式的大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要堅持做到以上幾大方面,加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減少他們心中的畏難心理,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在加強教師自身教學水平的同時,也讓學生高中生活變得充實!
參考文獻:
[1]陳曦.借助直觀表征培養數學思維能力[J].小學數學教育,2016(9).
[2]唐志娟.數學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探析[J].新課程學習(上),2015(12).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