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正平
【摘要】對于學生來說,自主學習不僅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還是一種必備的學習能力,要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充分的激發出來,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促進學生的發展。語文對于小學階段的教學來說重要的基礎學科,教師應重點思考在教學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如何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本文主要探討了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希望能夠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 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9-0041-01
引言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已經明確的提出教學應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創造能夠進行自主學習的環境,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在實踐的過程中自主的對知識進行汲取,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
自主學習能力,顧名思義,即是學生的學習是自發性和主動性的,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對知識能夠進行主動的汲取,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對知識的理解會更加深入,鍛煉思維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師往往是課堂的主體,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也主要來源于教師的講解,這是一種被動的接收模式。從另一方面來看,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無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為自主學習是需要教師引導學生主動的對知識進行探究,滿堂灌式、填鴨式的教學無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這種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氛圍是枯燥的、乏味的,學生沒有對知識進行探究和學習的欲望,這對學生的學習和未來發展都是極為不利的。
2.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策略分析
2.1采用多元化教學手段創設語文課程良好情境,有效調動學生語文自主學習積極性
由于小學生自身心理性格普遍存在活潑、愛玩、好動的特點,并且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相對較弱,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基本前提就是,必須充分調動起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語文學科的魅力和語文學習的快樂,從而讓學生主動投入語文學習當中來。并且,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發展和深入,為小學語文教學也提供了良好的大環境,作為學校也應為教師創新語文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提供良好條件,在精神和物質條件上都應給予語文教師大力支持,推動教師工作積極性不斷總結實踐教學經驗,創新和優化語文教學方法,打造良好語文教學情境,切實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為培養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打下堅實基礎。
2.2在語文教學中給予學生積極評價,幫助其樹立語文學習自信心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讓學生長期養成自主學習習慣,重點在于能夠掌握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切實提高學習效率,學生能夠自主性的展開學習和探究,教師就必須給予學生及時有效的引導,并給予學生積極評價幫助學生樹立語文學習自信心,讓學生以自信、高漲的情緒投入到語文課堂學習當中來,真正的成為語文課堂的主人。比如,讓學習一篇全新的文章時,教師可給學生布置課前自主預習的任務,并且給予學生自主預習導學案,學生依據導學案展開預習,確保學生順利有效的完成自主預習,促進學生自主預習習慣的養成從而逐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在導學案中也應設置相應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預習后自主完成,如遇到疑問待到正式課堂中向教師和同學提出,大家共同探討解決。在語文正式課堂教學時,教師也應設置不同難度的問題,對語文能力較差的同學盡量提問一些簡單的問題,從而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樹立自信心,體會到教師對自身的重視;而對于語文能力相對較好的學生可提出一些難度較高、開放性的問題,從而引發這部分學生深入思考和探究,當學生回答問題后無論正確還是錯誤,教師都應給予鼓勵,并且要對學生多一些耐心和包容,教師的鼓勵和贊揚往往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最大動力,這也充分體現了現代教學理念“”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改對小學基礎教育提出全新標準和要求,不僅應使學生掌握學科基礎知識,同時更應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學以致用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不僅對學生語文學習有著重要作用,對學生其他學科學習以及未來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應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在重視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
參考文獻:
[1]康利平.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能力[J].電子制作,2014(18):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