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激發探究興趣是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我們要保護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科學探究的興趣,為幼兒營造良好的科學學習環境,提供可操作性的材料,有效地策劃幼兒科學區域游戲活動,引導幼兒將隨意性的“玩”變為有目的的科學探究活動,鼓勵幼兒認真觀察,不斷嘗試、探究,幫助幼兒建立協作關系,克服活動中的困難,積累操作經驗,提高幼兒科學學習的積極性和效果,使幼兒的科學探究活動成為樂事,為幼兒的終身學習和能力發展打好基礎。
關鍵詞:區域活動;興趣;科學探究
《綱要(試行)》的領域要點強調,幼兒的科學教育應以萌發幼兒的興趣和探究欲望為首要目標,改變了傳統科學教育只重傳授知識的弊端,強調幼兒體驗發現的樂趣,創造條件,提供豐富的材料和工具,讓幼兒在探究活動中觀察、操作,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保護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自由探索,滿足幼兒好奇好問、喜歡嘗試的需要。這是為幼兒的終身學習和持續發展打好基礎的新要求。通過科學區域活動讓幼兒萌發科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幼兒科學學習的情感,激發幼兒探究科學的欲望,讓他們在游戲活動中獲得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科學探究興趣。因此,教師要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科學探究環境,精心提供材料和工具,用心策劃,引導幼兒將隨意性的“玩”變為有目的的觀察發現、動手操作和探究活動,通過不斷嘗試,發現科學探究的真諦。
一、 營造輕松愉快的環境,保護幼兒的好奇心
實踐證明,在輕松愉快的區域活動中,幼兒可以無拘無束地去發現和探究,教師要做好“引路人”,引導幼兒參與科學探究活動,而對于幼兒可笑的提問,不能回絕,不能搪塞,要真誠接納,多方面支持和鼓勵,耐心地引導幼兒去探索問題的答案,只要是安全的,就鼓勵幼兒大膽嘗試,給予幼兒空間和時間上的支持,讓幼兒堅持到底,得出探究結論,獲得成功體驗。
例如: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顏色變變變》中,在啟發幼兒思考,讓幼兒說出瓶子為什么會變出不同的顏色時,有的幼兒說是仙女變的,有的幼兒說是巫婆變的,還有的幼兒說是因為老師會變魔術……這時應真誠接納幼兒的回答或提問,并給予幼兒多方面的支持幫助幼兒揭秘,耐心引導幼兒逐步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二、 提供豐富多樣的材料,促進幼兒的探究欲
幼兒的好奇心強,且喜歡親自嘗試。為了讓幼兒將隨意性的“玩”變為有目的的科學探究活動,老師需要提供豐富多樣的材料,給每個幼兒都擁有自由探究的機會。
例如:為了讓幼兒了解紙的性質,我們需要為幼兒提供與紙有關的材料:各種顏色的紙,軟硬不同的紙,用途不同的紙,蠟筆,水,火柴等。讓他們盡情地涂畫,折疊,揉皺,撕碎……在我的耐心啟發下,有的還發現一張平鋪的紙能浮在水面上;有的紙能吸水,吸水后又使勁地捏擠;探索紙的燃燒,還有的做出了海盜船……就這樣,孩子們逐步進入了操作——思考——得出結論的探究過程。由此可見,教師精心策劃,用心組織的科學探究活動,能讓幼兒在活動中不斷發現,并樂于探究科學知識的奧秘,從而有效促進幼兒科學探究的欲望。
三、 給予交流合作的空間,發展幼兒的探究力
在區域活動中,幼兒的發現是多樣的,幼兒的自我表達方式也是多樣的。有的能表達自己的發現,有的能表達自己經驗,有的能表達自己的創造,有的能表達自己的感知,還有的能表達自己的操作,教師要給每個幼兒表達交流的機會,積極鼓勵幼兒講出自己的操作,引導幼兒做出思考,幫助幼兒建立協作關系,找出思考后的答案。在這樣的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恰在“無意”間給予幼兒交流合作的空間,協作探究的機會,給每個幼兒創設了科學探究的良好環境。
例如:在《沉與浮》的區域活動中,我讓幼兒尋找生活中能夠嘗試沉浮的材料,幼兒的興趣大增,游戲活動還未正式開始,幼兒就開始了自己的探究:哪些材料是“浮”的,哪些材料是“沉”的。接著我開始以提問、思考、協作的方式引導幼兒進行進一步的探索:誰能想出好辦法,讓“浮”在水面的東西“沉”下去,讓“沉”在水里的東西“浮”上來?幼兒的好奇心再次被激活,個個躍躍欲試,有的在紙船里裝上石頭讓紙船“沉”到了水底,有的用硬紙做了折疊小筏子讓鐵釘“浮”在水面上……最后我有引導幼兒進行交流,說說自己的新發現和好辦法,每個幼兒都表現得異常興奮,科學探究的興趣大增,在不知不覺中幼兒早已掌握了物體沉與浮的科學知識,也為今后的科學探究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 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培養幼兒的堅持性
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幼兒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只有不斷嘗試,堅持到底才能成功,教師在多給幼兒引導、肯定、表揚的同時更要給予幼兒遭遇失敗的鼓勵和幫助,鼓勵幼兒克服困難,繼續嘗試。通過多次嘗試獲得成功,培養幼兒的堅持性和克服困難勇敢前進的良好品質。
《指南》建議: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為幼兒選擇多變化、多功能、能操作的玩具材料,真誠接納、多方面支持和鼓勵幼兒的探索行為。因此在科學區域的游戲活動中,教師要給幼兒創設輕松愉快的游戲活動環境,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材料,給幼兒充分的活動支持,讓幼兒有自由操作和自主思考的機會,合作交流的機會,用心引導幼兒將隨意性的“玩”變為有目的的科學探究活動,讓幼兒通過不斷嘗試,發現科學探究的真諦,為幼兒的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陳曉芳.幼兒科學活動設計與指導(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叢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
魏卿,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藍天幼兒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