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就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非常重要。這一點沒有人去懷疑和否定。但是,知識的教學不是全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也應是一個重要的方面。
關鍵詞:小學語文;審美能力;培養策略
就我們小學語文現在所使用的教材來說,不管你是在刻意之中還是在無意之間,相信你都會能從里面找尋到或者發現到你所喜歡的美文的。在這些美文之中,我們可以品鑒到含蓄而又凝練、生動而又優美的一些美詞佳句,還可以感受到那些強烈的抒情色彩。當然,不僅僅是這些,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可以被作者帶入那令人神往的引人入勝的深邃但又不失的奇異的意境之中來。這是一種多么美的享受!為此,作為我們廣大語文教師,是不是該借助這些美文之中的各種各樣的藝術形象,依循學生們的審美特點,將教材之中蘊含的有關美的因素采取適當的形式,由淺入深的引導學生去體驗,從而培養學生們的審美能力呢?接下來,筆者就結合這一話題,談談自己平時教學中是如何具體開展這方面的實踐的。
一、 通過琢磨,領略課文語言美。
筆者認為,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首要的是我們要引導學生去推敲課文本身的語言之美。就這一塊來說,我們不必太費心,這樣的資源隨處都是,比如,從用字講究傳神的詩歌中,從句式不呆板且不失優美的散文里等等,我們都可以以此為憑借,引導學生進行欣賞。這樣,一方面可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語感;另一方面,我們則可以讓學生領略到所學課文之美。
以《安塞腰鼓》這篇文章為例。筆者認為,這篇文章之所以能打動無數讀者,首要的一點是其語言是美的。雖然文字是靜止的,當這篇文章的語言卻極富音樂之美。正因為有音樂之美,所以這篇文章給人以如詩如畫的感覺。這篇文章除了排比和比喻等用得很有講究之外,文章的疊字和疊詞等用得就非常有特色。比如“茂騰騰”,再比如“咝溜溜”等疊詞。文中大量這樣詞語的使用,讓這篇文章的音色和旋律十分的和諧,給人以動聽的音樂之美的感受。
當然,在引導學生具體分析時,我們一定要引導學生認真地去琢磨,還要引導學生反復去誦讀。
二、 通過對比,感受課文形象美。
有一點我們都是明白的,這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對課文的理解程度,決定著審美所能達到的層次。為此,我們就要引導學生們對課文有一個深入的理解。為此,我們要靈活地引導學生學會通過對比,感受課文中的有關形象的美。
比如《船長》這篇課文的哈爾威船長,其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在大災大難來臨之時的鎮定自若。我們在教學當中,就可以引導學生分析課文是如何表現這一點的。這里我們不妨設置一個全班性的大討論活動。從討論中我們不難發現,大多數學生都能通過課文中的相關語句(有關人物的語言和行動的描寫),來佐證船長這一形象的品質(比如,某某句子體現了哈爾威船長的沉著;哪些句子說明了哈爾威船長的機智……)。這樣做,從教學任務達成層面上來說,當然是不存在什么問題的。但是,學生很難想到對比這種方式在文章之中的作用。教學中如果我們引導學生從這一個角度進行分析,自然效果會更好。比方說,在船發生可怕的動蕩之時,人們的表現是怎樣的?而這時船長的表現又是怎樣的?再如,在繩索被解開之時,大家表現怎樣?此時船長呢?等等。
通過對比分析,特別是通過教師必要的引導,在學生的內心世界自然會呈現出一把丈量的尺子。通過這把尺子的丈與量,學生自然會體會到并且能認識到和真正地體驗到相關人物的形象之美。更為重要的是,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可以讓學生們嘗試著去評判何為美(有自己的判斷視角和標準,不人云亦云)。這樣,就在潛移默化之間不斷地使學生們的審美能力得到提升。
三、 通過想象,拓展課文意境美。
就我們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客觀上說,我們的學生因為特定的和不特定的原因,他們對于一定事物的認識還是有著明顯的缺陷的。就對某一篇課文的鑒賞來說,他們的鑒賞能力也是很低的(大多數學生都是這般)。但是,有一點我們應該不能否認,這就是我們的學生因受到的方方面面的框框的限制還比較少,他們身上有著豐富的想象力。
教學《安塞腰鼓》這一課,筆者考慮到教學僅僅局限于課堂還顯得很不夠。為此,筆者考慮到要將這一篇課文進行一定深度的延伸。基于這一考慮,筆者又考慮到要以此為支撐面,以激發學生想象力。為什么要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呢?因為只有使學生們的想象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激發,才能將他們膚淺(恕筆者這樣直言)的認識得到提高到深邃。為此,筆者以發現為主題,設置了一個活動(圍繞中心句進行拓展性練筆)。
這樣的設置,學生從自己的認識出發,充分圍繞自己的理解進行練筆,筆端流露出他們所發現的安塞腰鼓含蓄之美、火烈之美……通過對學生的練筆情況的整體分析,筆者有一個深深地體會,那就是在教學之中,我們教師一定要善于和充分的挖掘我們所使用的教材之中的一些素材,讓我們的學生與他們各自所熟悉的生活片段粘合起來,從而以一定的角度展開各自的想象。這樣就能很好地將學生的審美意識得到一定程度的培養,并在此基礎之上使學生們的審美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培養和提升。
針對以上所述,在我們日常教學之中,我們一定要結合具體的對象,摒棄唯知識為上的片面做法,加強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畢竟說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不僅是我們學生個體發展所要求的,而且從更大層面上來說,也是社會發展對于其個體成員的一種質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吳燕,楊小君.“‘有感情朗讀在小學語文不同學段的階梯式指導策略探析”,《師資建設》2016年第12期第78頁.
[2]唐會容.“尊重孩童獨特視角”,《師資建設》2017年第2期第96頁.
作者簡介:陳雷,江蘇省新沂市新安南陳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