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茂強
【關鍵詞】 數學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學習小組;組建;引導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19—0074—01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分工協作,互相交流,綜合概括,從而獲得知識的學習方式。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有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操作,還有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和競爭,更有學生之間的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因此,學生不僅獲取知識,而且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獲得一定的發展。在此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立足實際,積極為學生創造適合小組合作交流的條件,幫助學生能力的提高和發展。
一、合作學習小組的組建
1.同桌合作。由自然班級中異質搭配的同桌兩人組成,這種合作方式,學生的交往范圍較小,所占時間不長,容易操作,特別適用于低年級學生。
2.小組合作。為了讓小組很好地發揮作用,教師在分組時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力量均衡”的原則。在依據學業成績的同時,要注重考慮學生性別、學業能力、語言水平、性格特征等因素。在小組規模上,一般以2~6 人為宜,確保每個成員都能積極參與小組活動。
3.鄰近合作。 鄰近合作是一種校外的學習形式,主要是由鄰居或家長關系密切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一般2~4人為宜。教師在組建學習小組時應選擇責任心較強的學生擔任學習組長,并選擇比較負責任的家庭作為學習的地點。這種形式由課內的合作延伸到課外的合作,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學習,擴展了學生求知的視野,也拉近了同學之間、鄰里之間的關系。
二、恰當引導學生合作學習
1.創設環境,營造氛圍。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安全、融洽、自由的環境,為學生積極的思維創造了條件。教師要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學生當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勵、寬容。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更加活躍,探索熱情就會更加高漲,合作的欲望就會更加強烈,課堂就會更加生機勃勃。
2.合理分組,多項交流。在合作學習中,合作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合作小組的組建。一個合作進取、分工協作的學習小組,就能很好地開展合作交流活動,更好、更快地完成合作任務,同時使每個成員在合作中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愉悅。一般來說,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按學習成績、興趣愛好和交往人群每4~6人分為一組。組內人員有具體分工,設一名組長,負責組織管理工作;另設記錄員、匯報員、資料員等。為了避免優等生壟斷課堂,一定時間后,組內成員之間要進行角色轉換,隨時進行調整,讓每個成員都能從不同位置上得到體驗、鍛煉與提高。
3.合理轉換,正確定位。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職責已經從傳授知識逐漸向引導學生思考轉變。教師需要觀察小組的活動情況,包括學生個人的參與情況,以及與他人合作的情況;需要深入小組中,了解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分析他們的解法,及時發現他們的失誤,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意見,并能及時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對有獨到見解或出現創新性觀點的個別學生和個別小組時,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在整個過程中,教師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參與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
4.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如何對小組合作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是關系小組合作學習成敗的關鍵,因為一個好的評價體系可以有力地促進這種教學模式的開展和應用。相反地,如果評價體系不好或不完善,不但不會起到促進作用,還會阻礙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教師通過評價機制,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實踐證明,科學合理的評價,可使學生的競爭意識不斷增強,能激發學生奮勇爭先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協作精神。
總之,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其立足點不是要否定教學方式,而是對傳統教學進行一種補充、改進,進而改善教學現狀,改變傳統教學中師生之間單向或雙向的交流模式,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交流,使小組中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也樂于傾聽他人的意見,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愉快的事情,從而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并充分開發了學生的情感資源,最終實現了使學生學會、會學、樂學的目標。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