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軍
摘要:“投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在生物學教學中,根據生物學科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和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鞏固、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想學”,“會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我們教學活動中的根本目標。
關鍵詞:高效課堂;高中教學;生物教學
生物是高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自然學科,具有其固有的特色,由于生物的這一特殊性,以往的“一講到底”的只傳授口頭理論知識的教學易造成課堂枯燥無味,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不高。如何建立高效的生物教學課堂,提高教學實效性成為教育工作者們亟待思考的問題。
一、改變教學觀念,發揮學生主動性
一位具有創新觀念的教師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核心。在以往的生物教學中,教師擔當的主要是教材內容的復述者,課堂教學的模式主要是老師按照教學計劃復述教學內容,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這種模式下,很多學生其實對教學內容并沒有深入的理解和領會,在生物理論知識記憶背誦的時候基本是死記硬背,背誦記憶較為困難,很容易導致學生的厭倦心理,即使勉強背誦下來,也難以靈活地應用,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首先轉變陳舊的教學理念,改變課堂教學思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將傳統的目標教學轉化為能力教學,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鼓勵學生提問和獨立思考,使學生能夠更為深刻地理解教學知識,從而更好地掌握和運用知識。
二、創設問題情境,體現生物課堂特點
每節課都有中心問題和重點問題,這是創設問題情境的關鍵,問題要有趣味性、系統性、線索性。如《細胞生活的環境》一節中,因以人體自身的一些常見生命活動,設計如下問題:皮膚表皮細胞能從空氣中直接吸收氧氣嗎?洗手的時候手指皮膚細胞能直接吸收水嗎?這一問題的提出,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和討論欲望,帶著這個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并展示討論結果,學生通過展示、辯論、分析過程和原因,最終得出結論:氧氣和水等物質必須通過內環境才能吸收,并通過氧氣和水的吸收過程,構建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模型,一節課的主要內容通過這一中心問題的討論得以解決,整節課充分體現了幸福快樂的生命課堂、充滿活力的生機課堂特點。
三、注重提煉課本探究素材,充分體現探究性學習特點課
如果我們只是按照課本內容向學生介紹,不但學生學習印象不深,而且不利于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因此我在教學過程過程注重提煉課本探究素材,創造更多的條件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如《通過激素的調節》一節促胰液素的發現內容,教師可以將沃泰默的實驗設計處理如下:
①鹽酸→上段小腸腸腔→分泌胰液;② 鹽酸→狗的血液中→不分泌胰液;③鹽酸→上段小腸腸腔(切除通向該段小腸的神經,留下血管)→分泌胰液
按照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結果,得出結論的探究實驗程序將三個實驗相互對照,根據單一變量原則分析每組對照實驗的實驗變量及結論。
在此基礎上再結合斯他林和貝利斯的實驗,做如下設計:
(1)實驗假設:在鹽酸的作用下,小腸黏膜產生了一種化學物質,這種物質進入血液后,隨著血流到達胰腺,引起了胰液的分泌。
(2)設計實驗:讓學生分組討論,先自主設計實驗方案,然后展示各組的設計結果,小組間評價,選出優秀設計方案。
(3)展示斯他林和貝利斯的實驗設計:
實驗預期:胰腺分泌胰液
實驗結果:胰腺分泌胰液
實驗結論:假設正確,胰液的分泌是化學物質調節(促胰液素)的結果。
提出問題:科學實驗必須設置對照實驗,為什么本實驗沒有對照組呢?學生參考自己設計的方案思考討論,得出結論:本實驗的對照組是沃泰默的實驗②。
這種教學方法,真正發展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四、運用直觀教具,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優化教學方法,盡可能采用多種教學手段進行優化組合,充分利用掛圖、多媒體等教具,實現抽象問題具體化,枯燥問題趣味化,靜止問題動態化。這樣可以造成一種氣氛,使學生在歡樂中求學、求知、求會。例如在講解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這一節時,轉錄和翻譯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這部分知識很抽象難懂,我借助用多媒體課件,很形象地展現了細胞內的這個生命過程。學生們看過演示后都露出了笑容,而且對教具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都聚精會神地看著,這堂課上教具成了亮點。因它,重難點得到突破;因它,課堂效率達到最高水平
五、讓課堂知識回歸生活,加強體驗式教學
課堂教學生活化是新課程倡導的新理念,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是教學生活化的基本內涵。《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和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編寫都特別重視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學生學習的不再是抽象的文字符號,而是在現實的生活場景中學習。對知識的認識只有回歸到產生知識的源泉中,知識才會變得生動和鮮活,知識只有在應用中也才能體現它的價值和發揮它的力量。教學應當回歸生活,教學更應該用知識指導人們去豐富生活、提升生活。因此,在高中生物新課程的教學中,我非常注重有效地利用教材,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利用周圍的生活實例,將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學得有趣,同時注重讓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從中體會到知識的價值,更讓學生用知識去創造新的更加美好的生活。
如《群落的演替》一節,教師不能拘泥于課本的說教,而應該帶領學生到校園草坪、花園參觀,漫步在校園小路上,看著被踩踏的雜草,群落演替的概念和類型還能不理解嗎?
對于某些內容,應當避免將方法論當做知識來講授,應當讓學生通過活動來領悟。比如關于取樣調查的方法,常見的有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等。樣方法應當讓學生通過實地調查來體會和運用,標志重捕法可以通過模擬活動讓學生領悟。
六、結束語:
新課程的全面實施給高中生物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地轉變教學觀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方法,提高學習的趣味性,同時應注重實踐教學和學生的個體差異,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建立高效的生物教學課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