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舉春
【摘要】“最近發展區理論”在抽象性和系統性較強的高中數學教學中和差異性教學范式的結合,將是高中數學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又一途徑。
【關鍵詞】最近發展區理論 高中數學 差異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9-0095-01
一、最近發展區理論的實踐現狀
一百多年以前,前蘇聯心理學家、教育家維果茨基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理論”。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一些教育專家以及教學一線的教師都在各種課程的教育教學中對最近發展區理論進行實踐和研究。在實踐中形成了一些共識,例如學生的發展水平狀態問題。一些研究和實踐者認為,學生知識與能力的發展存在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已經達到的通過自己的獨立活動,能夠解決的問題的現有水平,另一種是學生通過努力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即潛在的發展水平,這是通過教師或其他人的指導下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這種發展水平中存在一個動態最佳發展空間,也就是經常提到的最近發展區。另一些則認為,學生知識與能力的發展存在三種水平,一是學生現有的水平,二是學生通過自己努力可以達到的水平,三是通教學后可以達到的水平。筆者則認為,最近發展區是一個動態發展的空間,隨著教學互動過程的發展而發展,變化而變化。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最近發展區與差異教學的結合
鑒于最近發展區在學生學習發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這一發展空間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而關注這一點必然聯系到的就是最近發展區理論。高中階段數學知識特別是必修部分為立體幾何、平面解析幾何;算法、統計、概率;基本初等函數(三角函數)、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變換;解三角形、數列、不等式等,其抽象性和系統性的特點決定了關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必然會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學習潛能、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大有幫助。
教育教學工作原本就是極其復雜的育人工作,所面對的學生也都是各不相同的個體。在整個學習群體中,表現為各個不同的學習層次,各個學習層次的學習能力和接受水平是不一致的。盡管在教學中關注了到學生學習發展的最近發展區,但對每一個個體而言,發展區是不同的,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也應該是不一樣的。教學實踐中要針對每一個個體設計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既不現實也沒有必要,因為每一個層次的學生的知識儲備和知識學習能力不一樣。但是根據不同的學習水平層次的群體采用不同的措施和手段卻成為了可能。將最近發展區理論與這種有差異的教學范式相結合,在高中的數學教學中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基于“最近發展區理論與高中數學差異教學”實踐之“支架”模式
最近發展區理論強調的是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在確定的最近發展區這一最佳范圍將問題加以解決,實現有效教學。在最近發展區理論的指導下,設計教學方案、選擇教學策略實施具體的教學,經常遇到的就是關于支架模式的問題。
例如,在進行“空間幾何體的三維圖和直觀圖”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實際生活中的事例,將新知識的應用抽象出來,建立生活知識的理論支撐。同時通過提問讓學生根據之前所學的知識畫出相關的幾何體,并要求學生畫出常見的幾何體的三維圖和直觀圖,利用學過的知識,對空間幾何體的三維圖和直觀圖的特征作出總結。這樣建立起了知識基礎的支撐。當然,在設計和選擇時,必須考慮到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性,提問或者是其他能力訓練都需要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最近發展區理論當中,一旦設定了支架,就必須考慮支架設定時間和位置的合理性,在適合的位置設置在適合的時候將所謂的支架拆掉。
四、基于“最近發展區理論”教學空間維度的確定
按照過程教學的理論,教學是一個持續的動態過程,客觀存在的最近發展區也是動態的。我們討論的教學的范圍需要在最近發展區范圍內進行,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潛能,使學生的學習能力水平達到理論的最高值,教學的效果得到最高的保障。作為一線的教學實踐,需要對教學的“最近發展區”空間維度的范圍加以拓展,以便能夠有效利用這一機遇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同時借助差異教學的手段,更好地確定最近發展區教學空間的維度。
按照常規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大多數教師按照教材的例題進行教學,這樣做雖然能使解答過程簡單及解題思路清晰,學生能夠較為容易地聽懂例題教學。但是學生的學習水平并不整齊劃一,差異性沒有得到體現,最近發展區理論沒有得到實踐。此時,如果能夠從“最近發展區”的角度出發,積極努力地拓展最近發展區的學習空間維度,這樣就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看得見目標、看得見希望,從而積極地進行思索及探究,在不知不覺間構建起了較為完善的數學知識系統結構。
五、基于最近發展區理論的差異性教學實施
差異性教學是基于考慮全班學生在學習潛能方面存在差異的前提下,選擇的一種更能使每個學生在自身基礎上獲得最大提高的一種教學模式,差異性教學關注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正視學生智力發展在時間上存在的差異,盡管不能具體到每一個學生個體,但卻能夠在客觀上讓同處于某一學習能力水平的獲得更好的發展。在最近發展區理論和差異性結合的前提下,教師應當根據對學生的了解情況,制定分層教學目標,根據不同的水平安排不同的教學要求。另外,在課堂教學中,無論是講解、提問、討論、還是作業安排,在內容上都要有彈性和層次性可以操作,最后在考核和評價上也應該按照差異性的原則進行處理。
六、結語
最近發展區是動態的空間維度,差異性教學在客觀上也呈現出動態發展的形勢。優等生、中等生、后進生之間實質上也不存在明顯的一成不變的界限,后進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教師的指導可以變、成中等生或優等生,而中等生或優等生也可能疏于學習而變成后進生。在抽象性和系統性較強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最近發展區理論加上差異性教學的結合,將是高中數學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又一選擇。
參考文獻:
[1] 麻彥坤.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思想的當代發展[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4(2).
[2] 葉龍生. 最近發展區理論指導下的高中立體幾何教學實踐[J]. 新課程,2017(21).
[3] 石海清. 基于“最近發展區理論”的高中數學教學[J]. 數學大世界,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