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對初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歷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授給學生們基本的歷史知識和學習技巧,還要加強德育教育,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調動課堂氣氛、拓展教學內容,讓學生充分了解本民族的歷史文化,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還要從歷史知識中學習優秀先烈的道德品質,并將其繼承和發揚,這對于提高初中歷史的教學水平以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德育教育
強化德育教育,幫助學生培養起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初中歷史學科的教學目標,而在其中貫徹德育教育則是當前素質教育改革下我們所必須重視的一部分工作。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一線歷史教師,我們應該對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制訂科學嚴謹的工作方案將這部分工作落實到位。以下筆者結合日常工作經驗,對這類問題進行了總結,旨在對相關工作的落實有所幫助。
一、 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 校園違法案例屢見不鮮
近些年“校園暴力”事件頻頻出現在各大媒體的報道之中,且該類事件的發生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初中是學生學習生涯的重要轉折點,很多學生升入初中之后就已經離開了父母和家庭的庇護,而頻頻發生的“校園暴力”事件反映出的是學校、社會監管的錯位,德育教育的缺失更是造成這類事件的直接導火索。在“校園暴力”事件的拷問之下,青少年德育教育已經成了全社會關注的熱點,而初中生的德育教育更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內容。
2. 新課程改革標準的要求
新修訂的課程標準中強調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這是歷史課程教育的“三維目標”之一。初中生的思想狀況將直接影響到國家未來的發展,而德育教育更是貫穿于教育體系的一部分內容。歷史是以史實為依據展開教學的學科,相較于其他學科,在其中滲透德育教育更具優勢。課本中的思想觀點,歷史人物的品德情操都能夠對學生起到感染、熏陶作用,進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歷史教學更強調學生主動性的發揮,教學的重點已經不再只是知識的傳遞。對歷史教師來說,利用好現有的歷史課堂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進而促進其全面發展,是必須要重視的一部分工作。
二、 初中歷史教學中貫徹德育教育的具體措施
1. 強化道德知識的教育
初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其主要是通過歷史人物的道德形象對學生的道德評價、道德判斷進行教育,并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們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初中歷史課本中不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他們的生平、所秉承的信念都是德育教育的素材。首先應該向學生介紹歷史人物的生平及歷史事跡,并對其道德行為進行基本的概述,優秀的歷史人物的道德行為是豐富多彩的,大到舍生取義、憂國憂民,小到不畏艱難、誠實守信等,這都有助于學生提高是非對錯的判斷能力。
其次,根據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我們還應當讓學生學會辯證、著眼于全局看待問題的思考方式。我們不僅要判斷歷史人物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規范,還要看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這一道德行為能否推動社會進步。歷史課堂中對歷史人物進行評價是課堂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因此我們要先對歷史人物的道德行為有一個初步的判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引導學生對歷史人物進行道德點評,應該在課下做好備課工作,選擇那些史料詳細、角度多樣化的評價資料來供學生們參考。在實際點評中教師既要選擇正面的歷史人物,也要選擇負面的歷史人物,通過這樣的對比研究,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道德評價的標準和尺度。
如近代中國遭遇外國列強入侵,同是處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些人愛國救國、奉獻生命,有些人卻貪生怕死、賣國求榮,這兩種行為形成的鮮明對比,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其中的差別。通過對比教學的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道德評價水平,使德育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2. 采用多種教學手段
歷史教學中,如果只是一味地強調德育教育、講解德育知識,那么學生很容易會產生厭煩的情緒。他們會將這種情緒帶到歷史學習之中,進而影響其學習效率。為了避免這種狀況,在強化德育知識教育的同時我們應該創新教學方法,采取多種教學手段來完成歷史課堂中的德育教學。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教學技術的創新帶來了契機,抽象、空洞的德育知識在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作用下變得生動、有趣,更容易理解。相較于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手段更容易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條件允許,教師可以嘗試將課本上的情節改編成歷史短劇,以此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適時地進行德育教育。用這種方式將個人與歷史的命運結合起來,有助于提高初中歷史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3. 由歷史教學的目的性出發科學地滲透德育教育
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現行的教學大綱科學地設定教學目標,要結合不同章節知識點的特點展開德育教育。本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依托于現有的教學理念,結合初中生的心理發展特征來落實這部分工作。要制訂出完善的教學計劃,將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考慮在內,深入研究教材,在完成既定教學目標的基礎之上將這部分工作落實到位。歷史教學的目標體現在知識、能力以及思想認識等方面,將以上目標整合在一起,采取科學有效的手段落實好強化德育教育。
三、 總結
隨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開始逐漸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得到了權威人士的認可,歷史這一學科中涉及的豐富的史料知識和真實的歷史素材,在德育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優勢。教師在歷史教育的過程中要尊重歷史、客觀評價,向學生們傳遞正確的德育觀念,引導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筆者結合個人實際經驗對此類問題進行了總結,希望能對相關工作的落實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賁志剛.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中華少年,2017(18):90.
[2]崔國成.德育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04):178-179.
作者簡介:
夏爽,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南開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