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張劍 趙芳 曲弋
【摘要】我國大學生普遍存在知識結構相對單一、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較為薄弱的問題。創造性思維作為創造性活動的前提和基礎,對于培養知識經濟時代所需的創新型人才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感官體驗的創新方法,并將感官體驗融入創造性思維訓練,把案例精講、課堂創新專項訓練、創新競賽與大創項目實踐貫穿成線,符合創造性思維過程,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創新融合。
【關鍵詞】創造性思維 感官體驗 創新方法 五感設計法
【課題項目】課題名稱: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專業建設,項目編號:03。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4-0019-02
大學生是創新創業的主體和生力軍,全國高校紛紛以此為契機制定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并探究新的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培養大學生的創造性思維[1-2]。但是我國高校的主要教育模式仍然偏重于知識的傳授,知識結構相對單一、知識面較為狹窄,導致大學生理論基礎扎實,但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較為薄弱,缺乏創新思維方法與習慣。創造性思維作為創造性活動的前提和基礎,對于培養知識經濟時代所需的創新型人才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大學生的課程與實踐教學中必須有機融入創造性思維訓練,研究新穎有效的思維方式和方法。
1.創造性思維的內涵與過程
創造性思維也叫創新思維,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選擇、突破和重新建構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新獲取的信息,以新的認知模式把握事物發展的內在本質及規律,提出具有獨特見解的、具有主動性和獨特性的復雜思維過程。
創造性思維是一個漸變與突變結合的變革過程。英國心理學家G.Wallas提出的四階段模式比較有代表性,將創造性思維過程分為四個階段:準備階段(提出問題);醞釀階段(問題的求解);豁朗階段(問題的突破);驗證階段(成果證明)。
2.基于感官體驗的創新方法
“感官”是接受外界刺激的感覺器官,通常指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五種感官。感官體驗是近年來在設計界、營銷行業興起的熱點研究問題,是人們通過感覺器官對客觀事物進行了解、感受,與感官和情感有著直接的聯系。博恩哈德·斯密特博士在《體驗式營銷》一書中,將感官體驗分為五種類型:知覺體驗、情感體驗、思維體驗、行為體驗和關聯體驗[3]。
基于感官體驗的創新方法可有效突破視覺傳統推廣模式所帶來的局限性,發展出新穎的創意與設計思路,并給用戶帶來多重感官的體驗。
(1)感官利用法 從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五種感覺變化中,對原有的事物或產品進行改造。
(2)感官補償法 利用其他感官來完成某一感官力所不及的任務,就叫感官補償。例如,針對殘疾人的某些感官上的缺陷,設計或發明新的工具,來解決殘疾人的困難。
(3)五感設計法 是將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之間相互溝通、相互交融的一種設計方式,是將多種感覺的結果在內心中轉換、融合的橋梁。
3.感官體驗與創造性思維訓練
(1)案例精講
講解相關發明案例、經典產品,新穎創意,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并開拓視野,啟發創造性思維。
(2)課堂專項創新訓練
設置“感官體驗創新訓練單元”專項訓練,激發感官的潛能。首先,訓練豐富的洞察力,理解事物與其所處環境的聯系,從生活中不斷發現新的問題;其次,假裝殘疾,體驗傷殘的滋味,把注意力放到感官傷殘而遇到的種種麻煩上考慮感官補償辦法,擺脫所遇到的麻煩;最后,運用感官體驗的創新方法,提出解決問題的基本設想,并畫出簡單的方案示意圖。
(3)創新實踐與成果
通過課堂專項訓練,發現了一些新奇而有趣的創意。例如:通過聞香識色的方式,為盲人設計一種色彩體驗儀。然后指導學生參加創新競賽、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進一步推敲題目和創意、優化設計方案,獲得了2014年遼寧省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三等獎,在此基礎上繼續完善,申請了發明專利,并于2017年10月獲得授權,從而很好地實現問題的突破和成果的驗證。
4.結束語
感官是人體接受外界刺激、與外界進行溝通聯系的重要通道,但除了視覺、聽覺之外,其它的感官開發還遠遠不夠。本文將感官體驗創新地通入創造性思維訓練,把案例精講、課堂創新專項訓練、創新競賽與大創項目實踐貫穿成線,符合創造性思維過程,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創造能力,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創新融合。
參考文獻:
[1]王志武,李仁.大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時代教育, 2016 (7):199-199.
[2]李世芬. 大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方法探討.長春大學學報, 2004,14(5):74-76.
[3]博恩哈德·斯密特. 體驗式營銷[M].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