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武華
【摘要】本文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作為雙助力引擎,探索高校-企業深度互嵌互聯,倡導教學融入生產且生產促進教學,改變人才培養模式與評價體系,強調以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為出發點,重構應用式的課程體系,完備教學質量把控與培養反饋體系,全面提升人才質量。
【關鍵詞】產教融合 校企合作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2-0231-01
1.引言
近年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就業差問題日益突出,高校針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特點、專業需求開設了各類理論課程,然而學生存在動手能力差、實踐與理論脫離的問題,直接導致就業難等問題。
教育部在國家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以及十三五規劃中均提出進行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山東省于2012年開始部署全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2015年加大投入力度,實現預算1.04億元重點支持35所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專業建設。
2.國內外現狀
歐美等國家進行了實踐探索并展開了實際應用,取得了一些經驗,德國率先采用了“雙元制”[1]的校企教育模,美國采用了合作教育模式(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CBE)[2],19世紀初英國實施“三明治”式的教育模式(Sandwich Education)[3],澳大利亞采取了一種稱之為“TAFE”的應用型培養模式[4]。
我國高校轉型起步時間較晚、發展步伐較慢,缺少配套制度,需盡快制定相關條例措施,明確學校地位、作用等,從學生、教師、學校、企業等各方關注點著手,形成整套的方案計劃。
3.雙擎助力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改革舉措
(1)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創新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以就業為導向,突出實踐動手能力在培養過程中的作用,基于目標崗位需求安排課程,反向設計課程體系與知識構成,以技能提升為主要目標實現理論知識與動手實踐的相結合,充分發揮企業一線的領動作用。
(2)強化教師應用技能提升,培養“雙師型”在崗教師
校企合作在共建基地、共享資源的同時,應強化師資隊伍的建設,“雙師型”一線教師的培養,將企業實際工程開發項目引入校園課堂,實現企業工程師、高校講師、創業導師的三位一體,建立“雙師型”一線教師評定標準以及職稱評定辦法。
(3)加大企業項目進課堂的力度,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基于產教融合實現校企融合基地建設,采取行動導向下的項目驅動教學模式,強化執行項目素養訓練、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調動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管理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具備獨立的學習和工作能力。
(4)實現教學資源、開發資源的有效整合,推動教學方法的創新
根據不同學校的定位在充分調研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未來對能力要求的前提下,實現教學資源優化配置,并能夠基于企業已有軟硬件資源進行整合,并根據各類工程認證需要、廠商的技術手冊制定課程標準,與企業開發人員共同編寫配套教材。
(5)基于市場行為準則,更新人才培養評價體系
實現高企兩級平行管理評價架構、雙向導師負責制,基于項目完成度、技能掌握度、理論扎實度切實有效對學生、校內導師、校外導師進行立體化評判,同時考慮市場行為準則,進行末尾淘汰制,建立退出制度,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4.結論
本文借我省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之東風提出了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作為雙助力引擎,進行高校-企業的深度互嵌互聯,搭建融合生產、教學行為,基于企業需求構建課程體系,深化教師團隊“雙師型”發展目標,完備教學質量把控與培養反饋體系,全面提升人才質量,真正做到電子信息專業學生培養跨越式新騰飛。
參考文獻:
[1]胡青華. 應用型大學轉型背景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路徑選擇[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2):38-41.
[2]Irvine C K S, Kevan J M.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J].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settings, 2017: 1-27.
[3]Bowes L, Harvey L. The impact of sandwich education on the activities of graduates six months postgraduation[M]. National Centre for Work Experience, 2000.
[4]Kangan M. TAFE in Australia: Report on Needs in 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 April 1974(Kangan report)[J]. 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