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英
【摘要】數學是我國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階段的主要課程,同時也是最重要一門基礎學科。在新的課改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重點培養同學們數學的核心素養,要注重課堂教學的創新與優化,增強學生對數字的思想意識,用數學方法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課堂教學要輕松愉快、如詩意一樣的讓同學們掌握學習數學的正確方法。本文以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內容與特點出發,探討如何愉快的進行課堂教學,快速提高同學們主動思考,創新思維的能力,增強同學們對數學的興趣與愛好,提高同學們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增強學生們數學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數量關系;核心素養;課堂互動;優化創新q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與空間結構變化的學科,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要以如何培養同學們數學的核心素養為前提,通過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增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讓同學們主動的參與求知、增加課堂互動,提高同學們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激發同學們學習數學的潛能,提高同學們對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讓同學們從心理喜歡上數學。教師也要讓學生懂得,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它伸入在我們生活及社會的方方面面,培養數學核心素養,是學好數學的必要條件,是我們掌握數學,理解數學,運用數學的基礎。
小學階段的數學核心素養包含數學意識與數學能力兩大方面。小學生應具備對數字的感覺、對數學符號的認知、空間結構關系的概念、統計的思維與思想意識、數學實踐與數學應用五種思想意識:
1.數字的感覺:數字的感覺是小學生數學的基礎素養,是學生認識與認知數學、理解數學的過程,小學生的學習知識主要靠感性認識為主,只有具備感覺這一基礎素養后才能進一步學好數學,數學感覺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養出來的,要從培養學生心智開始。例如我們從小剛開始學習數學,都是靠數手指,1加1等于2,漸漸的我們會發現10以內的加減法不用數手指了,直接就能脫口而出,這就是數感。數感是我們小學階段要養成的基礎素養。
2.數學符號的認識與認知: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的科學,數與數之間的關系可以通過數學符號進行聯系,例如2>1、2加2=4,這些數學符號的認識與認知,是我們學習數學的必要條件。
3.空間結構關系的認知:數學也是研究空間結構變化系的學科,例如物體的形狀,大小,位置等??臻g結構變化的學習也是我們從對事物的感知開始的,我們接觸自然界的物體形狀千變萬化,空間關系復雜多變,掌握空間結構與幾何形狀是我們學習數學必須具備的素養。
4.統計的思維與思想意識:統計是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搜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過程,我們從幼兒園時期老師就要求同學們報數,點名,這都是統計的應用。統計的思維與思想意識也是我們學習數學必須具備的素養之一。
5.數學的實踐與應用:數學的實踐與應用已經深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學階段對數學理論聯系實際素質的培養是學習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生活中通過數字記錄數據,表現事物的特征,都是數學的應用。例如:我們量身高,稱體重,買東西付錢,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字的身影,同學們要從小學階段就培養數學實踐的思想意識,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加深與理解數學知識,擴展數學思維能力,提高數學思想意識。
小學階段提高學生數學的核心素養應注重四個方面的能力,分別是數學的思維能力、數學的理解能力、數學的交流能力、數學的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主要內容如下:
1.數學的思維能力:以數學的觀點,思想去考慮問題就是數學思維,小學階段的課堂教學要優先培養數學思維的能力,一個小學生數學的思維能力可以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數學的想象力上,另外一個是對數字的敏感程度上。學生要學會用數學的觀點觀察、分析、比較事物,最終形成對數學的總結和推理。數學思維能力也是數學感覺思想意識的具體體現。
2.數學的理解能力:數學的理解能力是指對數學的理解與掌握能力,是學生從感性認識開始了解數學,到理性認識掌握數學的過程。數學的理解能力對于我們學習數學非常重要,只有學生真正理解了數學方法并掌握技巧,才能學好數學。
3.數學的交流能力:交流互動是我們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師生之間的交流是基本形式,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交流互動有利于我們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潛能,是我們學好數學的必要條件。
4.數學的解決問題能力:運用數學解決問題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解決課堂數學課題,二是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其中課堂數學課題是數學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而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則是數學具體實踐與應用。我們的數學教學應將兩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是小學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而如何輕松愉快的進行課堂教學,增強學生對數學的愛好,提高學習效率是學校、老師與家長重點研究的課題。我認為課堂教學要從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思維模式等幾方面入手,提高同學們數學的素養與能力:
1.興趣出發,提高學習能力
興趣與愛好是學習的動力,只有愛上數學,喜歡上數學,學生們才能主動積極的學習,才能提高同學們學習欲望,發揮學生們的潛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數學課堂教學要通過輕松愉快的教學方式,吸引同同學們的注意力,如:一年級加法練習的課堂上老師講述小品中的腦筋急轉彎,“樹上有些猴,地上2個猴,一共幾個猴,”要求學生們快速反應,快速搶答。雖然這是一個數字游戲,但可以提高學生們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鍛煉數學思維,如果學生能說清楚猴子數量的各種可能性,說明學生具備一定的數學意識與數學思維能力。又如六年級教學“比例尺”的課堂上,老師拿著一個地球儀,問同學們這是什么,學生回答“地球儀”,那么同學們知道地球儀是如何將我們如此巨大的地球表現在這個小小的球體上嗎?提問本身就可以吸引學生們的興趣,通過提問與老師的講解,同學們掌握了比例尺,繼而延伸到空間結構的變化,加強了對數學空間結構上的認識。
2.交流互動,活躍課堂氣氛
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即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進學生主動學習愿望,又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感情,尤其是課堂上老師多提問,多贊賞,多鼓勵可以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使同學們在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中建立數學的核心素養。游戲、唱數字歌、開展數學競賽等都是課堂互動的形勢。例如:連連看游戲練習,數一數圖中有多少個三角形、移動一根火柴形成一個等式的火柴棒游戲等,在學與玩的同時增進了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
3.借助媒體,提高課堂效率
教學課堂上要通過引入視頻、多媒體等現代的科技,來展現數學知識與內容。播放與數學有關的視頻,引起學生們的注意力,老師總結出其中的數學知識點,在學生觀看視頻的同時即掌握了其中的數學奧秘,又達到視頻教學寓教于樂的目的。例如:在統計一課時,課堂上放映我國的福利彩票的視頻,老師從中引出買彩票是如何中獎的,中獎就有概率,讓同學們了解統計,激發同學們統計學的思維能力。
數學是小學階段的主要課程,而數學素養的培養是小學階段的核心教學內容,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有助于我們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主動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習數學的效率,使學生真正愛上數學。
[1] 劉曉兵. 核心素養,詩意的奠基 ——探究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課堂實現[J]. 新課程·小學, 2017(6).
[2] 劉曉萍.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課堂表達——嚴冰老師《平面圖形的密鋪》教學賞析[J]. 教育科學論壇, 2017(4):45-46.
[3] 林志明, 高偉明.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轉型[J]. 基礎教育研究, 2017(14):21-23.
[4] 彭樹元, 周凌.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J]. 考試周刊, 201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