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軍
【摘 要】 小學科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而小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理解力與思維還沒有得到完善的發展,因此,在接受小學科學知識中有一定局限性。而在科學教育中融入科學探究,不僅能夠加強科學知識之間的聯系,還可以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深度理解,從而有助于學生構建科學知識架構,以此提高小學科學教育的實踐性與完整性。 本文旨在探討科學探究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以期對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提出更多的建議!
【關鍵詞】科學探究;小學科學教學;運用
一、科學探究在小學科學教學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一)科學研究效率低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在學校組織的科學探究活動中,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夠,同時師生間的互動也不夠。比如,在進行科學探究實驗過程中,大多數只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單一交流,這樣不僅沒有真正激起實驗的興趣而且課堂效果比較低。總之,這種表層性的互動教學不僅不利于學生學到真正的知識,也不利于學生的真正成長。
(二)教學模式過于老化
過于老化的教學模式容易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乏味,自然不利于提高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比如,在教授小學科學的具體知識過程中,某些教師總喜歡采用單一的教學模式甚至每次的教學活動形式也都相同。而小學生活潑好動,這種沒有創意的教學模式不僅會令他們感到枯燥也會降低他們的參與度。無論是傳統的教學方法還是比較老套的教學思維,都會讓學生們從思想上、心理上感到疲憊。
(三)科學探究設備不足
在很多學校,對小學科學的教學設備并沒有投入足夠的資金。某些學校比較注重基本學科的教學設備,對小學科學教學不夠重視,或者在對小學科學的講授中忽視科學探究的重要性,這樣自然也忽視了學生的操作能力。由于設備的不足,容易讓學生在知識理解上難以產生較深刻的印象,同時也降低了對科學學習的趣味性。
二、加大教科研究,提升科學探究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一)重視在科學探究活動中的探究過程
其實,學生的探究結果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并不十分重要,老師應對探究過程給予關注。在整個探究過程中,教師不僅對每個學生的特點能夠觀察仔細,同時也可以為以后的教學工作提供相關的參考。老師要因材施教,才可以讓教學變得非常輕松。比如,在講授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時,在激趣導入階段教師可以打開教室門讓學生們聽聽外面的聲音,例如走路時鞋子發出的聲音、風吹樹葉的聲音、書本掉落地上的聲音等,并引導學生猜測這些聲音究竟是怎么發出來的。小學生雖然活潑好動,但是對新奇事物往往保持強烈的好奇心,這樣他們回答得就非常踴躍。比如,鞋子發出的聲音是鞋子與地面之間相互摩擦產生的、書本發出的聲音是與地面撞擊而產生等,雖然學生們的答案多種多樣但是某些已經與正確答案非常接近了。這時老師可以根據活動進程讓學生們分組進行實驗活動,比如讓學生們自己彈橡皮筋、用兩個三角板進行敲打、用尺子敲打桌子等,從而進一步啟發學生主動思考聲音的來源并對聲音發生的特點進行自主探究。通過這樣的引導,讓學生們積極參與到探究活動過程中,從而得出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正確結論。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提高了學習科學的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改變教師教學模式
在新課改方針的指引下,教師在課堂中不僅是教學的引導者,同時也是優秀的組織者,因此,教師要擔任起活躍課堂氛圍的職責。在課堂中,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同時也要通過相互交流與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授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水珠從哪里來》時,教師就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實驗驗證假設方法加深學生們的理解。例如,拿出一個裝有冰塊的水杯同時向學生們提問:“大家發現水杯上有什么變化?”“有很多小水珠。”“同學們,大家想想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水珠呢?”“水珠是從杯子中滲出來的吧!”雖然老師知道這個答案是不正確的,但也不要急著否定學生的答案,可以通過以下的實驗進行推證。老師可以針對學生的這個答案進行假設,水杯外邊的水珠是從杯子里面滲透出來的這個觀點是否成立呢?在實驗環節中,老師可以向水杯內放入紅色的水,同時在水中放入冰塊,然后將之前的實驗步驟進行重復,經過實驗,學生們會發現水杯外面的水珠并不是紅色的,這就證明了水杯外面的水珠不是由內部滲透出來的,接下來老師可以為學生們引導出水蒸氣遇冷液化的相關知識內容。這種教學模式,使課堂中的問題經過實踐得到正確答案,在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提高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既生動又有趣,課堂效率自然提高了不少!
(三)加大資金投入、充分利用實驗資源
為了能夠更好地開啟學生的科學思維,學校需要加大資金投入,購買相關的實驗設備。我們應清晰地認識到,小學科學的教學對學生的成長非常重要。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要盡量讓學生們體驗完整的探究環節,通過充分利用實驗資源引導學生們自己悟出結論,在實驗過程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也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意識!
從本文論述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科學探究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可以讓學生從整體出發,從而構建出自己對探究教學的自主認識,同時也極好地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為了營造出更高效的小學科學課堂效率,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科學探究教學方式的真正價值!
【參考文獻】
[1]王長志.科學探究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華少年,2017(08):232-233
[2]孟令紅,石新妹.科學探究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2):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