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微
【內容摘要】本文探討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根據自身多年的從教經驗,分別從加強教師情感修養、激活課堂教學、豐富課外活動等三方面展開分析,就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提出一些建議和思考。
【關鍵詞】數學教學 實施 情感教育
引言
現在高中生數學學習的心理障礙是一種消極的心理現象,不僅不利于自己的考試,甚至會影響以后文化知識的積累方法。高中生產生數學學習心理障礙的原因是復雜的,同時數學學科價值還未真正被廣大教師和學生所認識,教法單調死板,缺乏針對性、趣味性和靈活性,本文探討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方面提出一些建議和思考。
一、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根據教學論分析,傳統的數學教學往往忽視了在學習中過程的情感作用,失去了活力和創造力。在教學實踐中大家應該感覺到,大多數學生也希望得到老師的平等對待和尊重,希望老師不光是良師,還是益友。因此要適應新形勢下的教學要求,就要打破以往傳統的師生關系,重新建立新的師生關系。數學教學也不例外,沒有人的情感就沒有(也不可能有)對數學學習的熱愛及對數學真理的追求[1]。
二、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
1.加強教師情感修養,創設情感實施條件
具有專業的數學學科知識和一定的教育理論修養,是作為一位數學老師完成教學任務的必備條件。但為了更好地與學生們進行情感交流,滿足學生們在教學過程中的情感需求,還同時必須具備廣博的文化素養,包括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嶄新的教學手段以及教育學、心理學等。落實到具體的教學中,如何使學生能夠接受教師的情感影響呢?首先,教師要學會放低姿態,把學生當作平等的朋友來看待,了解學生們的興趣愛好,逐步與他們建立起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其次,教師要以滿腔的熱情去進行教育教學,無論課上課下,教師都要用自己的愛和積極的情感去感染和影響學生,培養學生鉆研、探索精神,鼓勵學生克服困難,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的用心關懷。學生一旦在精神上得到滿足,就容易與教師發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把教師當成知心的朋友。這個時候教師所提的要求,就容易轉化為學生學習的需要,成為引導學生積極向上的力量。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積極的情感,而且還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果[2]。
2.激活課堂教學,實現情感交融
(1)巧妙的課堂設計
課堂教學實質上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心靈碰撞的過程。因此,數學教師精心設計課堂上的教學過程,盡量將數學中抽象的問題熟悉化、具體化、直觀化,以提高學生的興趣。此外,引入結合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課堂設計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它能將抽象的數學概念熟悉的、具體的、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而且能使文字、符號與聲音、圖像相結合,使得課堂教學更加生動、豐富。
(2)多樣的教學方法
目前的中學數學教學存在一個普遍現象,教師們的講授方式比較單一,上課講解枯燥無味,下課夾書走人。這使得很多學生對數學學習失去了興趣和信心。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小威廉姆·E·多爾在談到教師的教學方法時說過:教師是內在于情境的指導者,而不是外在的專制者。內在于情境的指導,要求教師放棄以支配、控制、專斷為特征的一套方式,在教學中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經驗、體驗和對問題的獨特看法,盡可能采用激勵、對話、合作與協商的方法去發揮學生的自主積極性[3]。因此教師要學會轉換課堂上的角色,由知識的代言人轉變為學習活動的合作伙伴、引導者。比如在數學建模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研究,并參與學生的討論、探索,同時尊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鼓勵學生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和創造,這樣的課堂更能煥發出活力和生機。
3.豐富課外活動,提升情感境界
中學數學教育不光注重數學思維教育,還注重數學文化的素質教育,其目的是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鍛煉他們的數學能力的同時,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運用自己所掌握的數學知識去開拓未來、開拓人生[4]。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課內外的交流活動,引導學生對一些課堂問題與現實問題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在活動中,學生適當的表達了他們的情感,并有效地與其他同學、老師進行情感交流。同時,教師們還應該注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輔導。比如,對于那些對自己缺乏信心的學生,教師要幫助他們學會如何增加自信、看到自己的長處,指導他們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相反,對于那些自視過高而自律能力不強的學生,教師則需耐心教育他們多看自己的不足,向著更高、更強邁進。
總結
情感是數學教學中的潤滑劑、催化劑。同時,不少數學教改實驗也說明,情感在數學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受情感因素的激勵可能使其思維能力獲得異于尋常的發揮,另一方面也可能會因為情感因素干擾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因此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培養其良好的情感自制力、情緒品質,在數學教學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參考文獻】
[1] 胡炯濤.數學教學論[M] 1版.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30-35.
[2] 曹才翰,章建躍.數學教育心理學[M] 1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5-10.
[3] 徐斌艷.數學教育展望[M] 1版.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0-15.
[4] 涂榮豹.數學教學認識論[M] 1版.江蘇: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43-45.
(作者單位:廣州市香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