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妮
摘要:空間觀念是指對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及其變化的直覺,主要表現為能由物體的形狀想象出圖形,由圖形想象出物體的形狀,進行幾何體與其三視圖、展開圖之間的轉化??臻g觀念有助于學生對其生存空間的理解和描繪,發展小學生的空間觀念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
關鍵詞:小學生;空間觀念;培養策略
1在觀察中發展
小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和發展需要他們進行認真的觀察。因此,教師要多給學生創造一些觀察周圍物體的機會,必要的時候給予指導和示范。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展示常見物體,如三角尺、紅領巾和五角星等等,讓學生進行觀察交流,引導他們注意角的共同點:一個頂點和兩條邊。這樣使學生在觀察中建立起對角的空間觀念。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僅讓學生觀察一些靜態的圖形。比如不少學生對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特別不理解,這可能就是他們缺乏對圖形進行動態的觀察的結果。為了幫助學生清楚地認識到這幾種圖形之間的關系,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在動態的觀察中形象地理解。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演示把長方形的長邊按寬邊相等長度去掉一部分,使其變成一個正方形,也可以拉動正方形或者長方形教具的對角,使其變成平行四邊形。這樣,三種圖形之間的關系就會十分清楚地展現在學生的眼前。
2在操作中發展
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尚處于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思維發展的水平,給學生創造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使其在多種感官的共同參與下,體驗豐富多彩的圖形世界,形成更加牢固的空間觀念。例如,在教學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之后,教師可以呈現“把一個棱長為 10 厘米的正方體木塊鋸成兩個相等的長方體,這兩個長方體的表面積之和是多少?”這樣的問題。對于這種問題,只要給足學生獨立思考和交流的時間,大部分學生都能夠解決。但再問他們“如果鋸成 4 個或 8 個相等的長方體呢?”,很多學生都會感到特別棘手。在這種的情況下,就是動手操作大顯神威的時候了。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分一分實際的物體,讓他們親自觀察,然后得出“每切一刀,就會增加兩個面”的結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諸如此類的問題一定會印象深刻,并建立起十分清晰的空間觀念。
3積極引導小學生觀察世界,培養其良好的空間觀念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直觀思維轉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階段,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賴于直覺觀察對空間和圖形進行充分認識。教師在開展日常的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盡可能地給學生們創造出更多的觀察機會,讓他們對生活、實際、社會進行全面有效的觀察,促使他們不斷積累豐富的知識,掌握更多的能力。通常情況下,小學生自身的空間觀念在發展過程中并不是隨著年齡增長而自然形成的,而是在學習的逐層鋪墊之中強化自身的感知能力。很多教師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有可能會忽略新舊知識之間的銜接,影響到學生們的學習效果,學生長期在這種教學模式之下,很難對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有效掌握。比如,幾何知識的教學,學生們已經初步掌握了平面幾何圖形之間的概念,但是在后來的立體幾何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做好這些幾何知識的銜接工作,導致知識點之間存在著一定偏差,不利于完整的知識體系的形成。
4充分聯系生活實際,促使學生建立起良好的空間觀念
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小學生本身的空間觀念較為淡薄,教師要從他們的實際情況出發,設計完整的教學結構,讓他們從生活實際中的各個事物著手,充分掌握各個知識點。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小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幾何經驗和知識,然后,教師針對小學生的生活空間進行進一步的拓展,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小學生對空間觀念的認同感和理解。另外,教師要針對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充分考慮到小學生自身的直觀感受和空間感知能力,讓他們自然而然地形成正確的空間觀念。最后,教師要將理論知識和生活實際充分結合,加強小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提升,促進小學生更加完整地認識生活世界,建立起良好的空間觀念。
5加強實際的操作感知能力,不斷深化學生的空間觀念
有效培養小學生自身的空間觀念,教師要提供良好的實際練習和操作機會,讓小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形成并逐漸深化自身的空間觀念。動手操作能夠讓小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空間的概念,從而形成自身的空間觀念。但是,很多教師在課堂實踐中并沒有充分發揮小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這主要是因為教師過于強調教學進度,而難以讓小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和機會進行實際操作和感知,也無法對空間觀念進行觀察、想象和思考,從而使得小學生自身的空間觀念受到影響。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為小學生們提供更多的動手機會,在小學生動手練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好相應的指導工作,給他們設置一定的操作規范,同時還需要針對他們在操作過程中的不當之處進行糾正。動手操作的方式符合小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和年齡特點,它能促使小學生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而且,培養小學生的空間觀念,本身就是培養小學生對其周圍的生存環境進行充分感知的能力。在日常的生活中,小學生通過觸覺、嗅覺、聽覺以及視覺等多種感官活動,形成自身的空間觀,而教師應該在此基礎上鞏固小學生的空間觀念,從而使其形成更加合理的空間觀念。
6結論
小學生對于外在世界有著自身的空間感知方式,但是這種觀念不夠完善、合理,需要教師積極開展相應的教學工作,有效培養和發展小學生的空間觀念,為此,教師要從小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和心理特點出發,積極引導小學生觀察世界,充分聯系生活實際,加強實際的操作感知能力,不斷深化小學生的空間觀念。
參考文獻:
[1]王海燕.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建立空間觀念的途徑[J].學周刊,2017(32):23-24.
[2]季浙玲.淺析如何培養和發展小學生的空間觀念[J].才智,2017(26):142.
[3]徐汝義. 小學數學教學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N]. 發展導報,2017-03-17(028).
[4]何曉明.培養小學生空間觀念的核心素養初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0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