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永香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作為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教師成了這場改革的核心因素,他們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和身份悄然發生了變化。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熟練并準確地把握自身的角色扮演是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教師應該扮演好設計者、參與者、指導者、促進者、發現者、評價者等角色。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 教師角色 教育主導
一直以來,教師都是以傳授者的身份出現,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是“權威——服從”。然而在今天,小組合作學習作為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作為教師成了這場改革的核心因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和身份悄然發生了變化。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真正要將小組合作學習行之有效的開展,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學生個體差異大,學習合作參與度自然就不均衡了;合作中小組角色分工不到位,沒做好充分準備就匆匆討論,學生發言就沒有中心;有的討論的問題過于簡單沒有價值,合作時只是在浪費時間等等。究其原因,并不完全在于小組合作教學本身,而跟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角色定位是有關系的。欲想小組合作學習效率更高,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定位自己的角色:
一、教師要要當好學習任務的設計者。
設計好合作學任務習的流程是開展合作學習的前提。傳統教學中教師對于教學內容和步驟的控制、組織是絕對權威,新課改理念下的小組合作學習則強調教學中師生的共同參與,平等互動。這一變化,打破教師預設的教學流程,實現學生的主權回歸。合作學習任務的設計要充分為學生先自主后合作提供學習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這是最重要的學習過程。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時應注意為得到某種學習結果,要求學生必須分工,各自承擔責任,共同完成任務,同時需對個體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匯總,篩選出最佳方答案。每項任務進行生生互動,配合完成認知結構的建構,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目標。
二、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和指導者。
在傳統意義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是教學的主體,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教師追求的是如何把結論準確地灌輸給學生,學生對課本更是敬若神明,得到的答案和方法自然成了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難免會扼殺學生的的探究意識,忽略培養學生的創造的能力。新課改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洞察學生的狀態,尊重學生的質疑,樂于聽取學生中的異音,平等與學生交流,共同探究最恰當的答案,適當給于知識上的點撥與學法上的指導。在學生合作學習時,教師以平等的身份參與進去,傾聽學生的意見,引發他們的疑問,實踐中給予幫助,學生需要時承擔一份責任。
三、教師要充當學生合作學習中的“促進者”。
學生性別、能力、學習成績、家庭環境的不同,決定了學生對事物,問題的看法也不盡相同,這樣就造成了在小組合作學的過程中常有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此時教師就不應以統治者的權威自居,而應當好“促進者”。當小組討論雜亂無章時,教師應及時幫助他們理清討論的過程,當小組討論偏離主題時,教師應及時制止,引領他們回到討論主題,當小組內部合作不合諧時,教師應及時干預,調解,當小組合作的方法行之有效時,教師就可把他們作為典范表揚,把他們的方法作為經驗宣傳。例如我在進行《童年趣事》作文教學時,其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有一個小組因兩個爭強好勝的男生爭著在小組發言講自己的童年趣事而爭吵起來,我便及時進行調和,化解矛盾,最后他們倆都在全班進行匯報交流的趣事,贏得全班同學熱烈的掌聲。這掌聲再一次證明,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充當“促進者”的重要性。
四、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做學生閃光點的發現者。
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一定會現場生成不少的問題,也一定會生成許多令老師想象不到的解決問題的途徑,而這些恰恰是合作中的閃光點,老師千萬不可放過,要給予鼓勵,要進行進一步的挖掘提升。什么是能力?能夠在合作中提出不一般的問題,這就是能力。教師以觀察員的身份縱觀大局,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特別是創新問題的提出),并迅速表揚個人或學習小組,讓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其他小組也能及時調整,形成趕超的良好氛圍。
五、教師要當好學生合作學習中的評價者。
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會對學生的發展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教師的褒貶有可能會影響學生的終身發展。好的評價會使學生愿為集體服務,樂于合作,善于合作。無論是書面考試形式,還是在活動、實驗、制作、討論等方面都要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新課標中提出:“倡導客觀記錄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具體事實,不過分強調評價的標準化。提倡用記錄卡片的形式記錄小組合作學習情況;提倡開卷和閉卷考查相結合;提倡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如:采用筆試、實驗操作與學習檔案等。
教師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創設寬松、和諧的合作環境,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把課堂由“我要你做”變為“我們來做”。同時,教師要采取必要的獎懲措施:一是,鼓動全體同學為優勝小組鼓掌表揚;二是,贊揚特殊小組取得的特殊成功,并給予特殊的獎勵;三是,對不同小組的小組合作作業本上打上“★”表示對他們的肯定和贊同;四是,給受挫小組信心和幫助;五是,有些小組急于求成,拼湊數據,剽竊他人成果等,教師要給予耐心的指導和必要的批評。
總之,要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效地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就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充當好“設計者” “參與者” “指導者”“促進者”“閃光發現者”“評價者”等多種角色。讓師生合作精神得到發揚,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從而促進整個教學過程的發展,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雷志柱.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教師的角色定位與行為策略[J]教育觀察(中下旬刊),2015,4(01):9-11+13.
[2]陳燕暉.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的定位[J]新課程(中旬),2012(06):145-147.
[3]張快.大班額課堂教學教師角色轉變及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時代教育,2018(02):4.
[4]張艷明,吳方敏.例談顛倒課堂理念下生本化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角色定位[J]小學教學研究,2015(3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