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碧蘭
【摘 要】初三階段學生開始接觸到化學學科,并且相應的會有大量的化學實驗。化學學科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而實驗環節承擔著實踐的部分,但是在當前初中化學課程中,有許多因素阻礙著學生創造力發揮的因素,影響著化學實驗的質量。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成長,能夠全面推進教學工作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關鍵詞】化學實驗 創造能力 課堂實踐
化學學科本身就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需要在試驗中驗證知識、扎實基礎等,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與探究意識。反觀我國當前的初三化學實驗環節,往往會使得學生感受不到化學實驗的樂趣所在,阻礙著學生創造力的發揮。在當前初三化學試驗中進行革新,最終實現學生能力的綜合發展。
一、初三化學實驗教學中阻礙學生創造力發展的現狀分析
1.實驗課時長短
在當前化學學科教學中,普遍存在著課時短、時間少的問題。化學學科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但是在課時安排上,教師更多地關注到的是理論知識的講解,實驗課程安排少之又少,學生真正能夠參與其中的實驗課程非常少。在這個較短的時間內,學生很難真正地投入到試驗中去認真思考就已經結束了,很多時候實驗課都是隨著理論課而展開的,忽視了實驗課本身應當具備的特點所在。
2.實驗課趨向程式化
在對當前的化學實驗課的觀察中可以發現,化學實驗課程越發進入到一種固定的模式中,往往是教師先為學生講解實驗規則,并且是依附于相應的理論課之后,而學生真正需要做的就是按部就班地追隨著教師的節奏,按照教師的要求去完成任務,而不是自主地探究與學習。盡管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跟著教師的安排產生行動,但是真正投入思考的環節卻十分少,沒有思考的環節往往是一種缺乏靈感的過程,程式化阻礙了學生的創造力發展。
3.實驗素材的限制
之所以當前大部分學校都未廣泛、大范圍地推進實驗課程,是因為化學實驗往往需要專業的器材、物質等,同樣的,一些實驗由于化學元素會發生的一些反應,需要有特定的環境、器皿等,這些都是需要準備給學生的,需要學校建設專門的化學實驗室提供給學生。除了限制了時間之外,化學實踐也經常出現的是器材的反復應用、材料準備的不充分等情況,這些情況的存在都限制著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二、初三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力的策略思考
1.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想要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將更多的主動權留給學生,化學學科本身就是一門科學性學科,需要大量的質疑與探究、驗證與總結等,而在這個過程中,是需要思想發生轉變,認可創新的。在當前的初三化學教學中,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在課堂中,通過提問,激發學生質疑與想象的意識;在日常的教學中,將創新意識培養作為教學目標的一部分,融合在課堂中,為每節課制定具體的創新目標,潛移默化地轉變著學生的思想。在對教材的內容講解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幫助學生養成舉一反三的習慣與能力。整體而言,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具備創新的思維方式,大膽創新與質疑。
2.幫助學生扎實實驗操作水平
想要實現在實驗中的創新,仍然需要幫助學生扎實自身的實驗操作水平,由于初中階段學生接觸到的實驗課程的時間相較于理論課程還是比較少,對于這個過程是既新奇又陌生的。此時教師幫助學生規范自身的實驗操作,包括量杯的使用、試劑的傾倒、實驗之后的垃圾處理等,這些是化學實驗中最為基礎的內容,但是也正是在這一基礎之上,學生才有進一步創新的余地,才能更進一步地去思考與進行接下來的操作,才有可能在熟悉原則的基礎上嘗試變通。事實上,受到種種因素的限制,學生在初中階段真正能夠接觸到的化學實驗儀器少之又少,如果仍然不能熟悉操作,就會極大地限制著學生的成長,難以實現突破與發展。
3.注重實驗原理與知識的遷移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地滲透實驗原理講解,并且進行知識的遷移。在進行每一個實驗中,都要使學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例如,在講解氣體的搜集法時,通常有2種方式,一種是排水法、一種是排空氣法。排水法利用的原理是任何不溶于水的氣體;而排空氣法利用的原理是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從管口出來向下沉;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從管口出來向上升。只有教師將這些道理為學生講解清楚,才有可能進一步的激發學生的思考。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其實就是要使學生有自主思考的余地,而不是按部就班地追隨著教師。在傳統化學教學中,存在著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亦步亦趨的操作的問題,許多時候教師對學生是不信任的,教師將教材中明確寫出的實驗,再完完整整的帶著學生做一遍,其中并未給學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與操作的空間。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掌握的主動權減少,并不被信任,很難再進一步發揮想象力。
4.將化學實驗與學生生活實踐結合
初三階段的化學學科被定義為“生活中的化學”,其中很多知識都能在生活中找到依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將生活場景與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結合。例如,在酚酞遇堿會變紅這一實驗中,教師可以不急于為學生講解原理,而是將電視作品等常見的道士做法以及道服上出現紅色“血跡”的情景傳遞給學生,使學生能夠明白通過酚酞和堿就能完成這一實驗,進而逐漸打消封建迷信的想法,而逐漸去學習到知識,用化學知識解答這一問題。其實這只是其中的一個例子,在進行化學實驗的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反思,將以往解決不了的問題尋找到化學的思路去解答。創造力不是對以往有的會模仿,而是教材中沒有的能夠發現和探究。
在當前初三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才能切實的推進學生的創造力的發展。在整個化學實驗教學中,勇于打破傳統,鼓勵學生創新與發展,為學生的成長奠定扎實的基礎,最終實現教學工作的發展與完善。
參考文獻
[1]譚興智.化學實驗教學與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1,S2(9):35—36.
[2]王棟梁.化學實驗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8,19(2):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