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故事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門戶,可以對學生起行為習慣的導向作用。故事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對不同層次、不同年齡的學生認知能力發展方面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教育不能脫離生活,要通過生活來進行。一要立足故事,引起思維碰撞,實現教育生活化;二要運用故事,實現角色轉換,進行探究式學習。教師運用故事,利用探究式學習,讓學生“讀故事—悟故事—演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的道德認識,從而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感。
關鍵詞:品德教育;故事教學;案例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4-18
作者簡介:張曉燕(1973—),女,廣東省廣州市海珠鎮泰實驗小學教導主任,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利用故事教學培養學生友善交往的品質。
一、故事教學具體過程
1.教材分析
《誠實的孩子人人夸》是北師大版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第一個主題《誠實故事會》后,初步懂得分辨是非,認識到說謊害處大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個主題主要讓學生從正面感受誠實行為帶給自己和別人的快樂,養成誠實的良好品質。
2.學情分析
誠實這個話題對學生來說,十分熟悉,在他們牙牙學語的時候,父母就已經有意識地向他們進行熏陶。但是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誠實又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因為他們雖然具備一定的分辨是非能力,但自制力有限,在生活中,為了避免來自教師、家長方面的批評,在犯錯時,常常采用說謊來逃避現實。而本班個別學生做錯事情不承認,總把過錯推卸給別人,還經常說謊欺騙同學或老師。因此,本課設計需要突破的難點是讓學生在生活中勇于承認錯誤并努力改正,而重點則是讓學生感受誠實的快樂。
3.教學目標
讓學生知道誠實會得到大家的夸贊,能與教師、家長真誠溝通,體驗誠實帶給別人和自己的快樂;學會在做錯事時誠實地承認錯誤,勇于承擔責任;有改正自己行為的積極愿望和行動,在生活中做誠實的好孩子。
案例描述:
片段一:
有一個小朋友叫蘭蘭,她遇到了煩惱,請大家幫幫她。(講故事)蘭蘭是個二年級的孩子,她今天遇到了麻煩事。原來,這個周六是她的好朋友小紅的生日,蘭蘭答應周六去參加好朋友的生日會,但媽媽今晚又對她說:“蘭蘭,爸爸這個周六休息,我們去看《喜羊羊與灰太狼》。”說起《喜羊羊與灰太狼》這部電影,蘭蘭可是盼望已久啊!可爸爸、媽媽工作忙,一直沒時間帶她去看,現在可以一家人去看電影,機會太難得了。蘭蘭怎么辦呢?請大家當“小雷鋒”,替蘭蘭想想辦法。(小組討論后匯報)
生1:蘭蘭既然先答應同學,就要說話算數,不能輕易反悔。電影可以等下一次再去看。
師:說得對,一諾千金,不能反悔。有哪個小組跟這個小組的解決辦法是不一樣的?能說說嗎?
生2:我們也認為蘭蘭要去參加生日會,說到要做到。看電影的時間看看能否調到生日會的時間之前或者之后,如果實在沒有合適的時間看電影,可以等過一段時間上網看。
師:同學們可真會想辦法,你們還想到幫蘭蘭調配時間。大家都是贊成蘭蘭守承諾,要去參加同學的生日會的……(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師小結:是啊!答應別人的事情就要說話算數,不能輕易反悔,否則就會失去別人對你的信任。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都能代入角色,設身處地站在蘭蘭的角度去思考,并表明自己的立場:說話算數,不失信于人。
片段二:
有時候我們雖然約了人,可是又有急事發生,那又怎么辦呢?假設蘭蘭約好同學去生日會,但家里發生了重大的事情,奶奶突然生病了,爸爸、媽媽又要上班,需要蘭蘭留在家照顧奶奶。這時,如果你是蘭蘭,還會繼續參加同學的生日會嗎?請大家在小組里討論一下,再演一演。
學生在小組討論、表演后進行匯報。蘭蘭說:“小紅,本來我答應去參加你的生日會。可是,現在我家里有急事,奶奶病了,爸爸、媽媽又不能請假,我要留在家照顧奶奶,不能參加生日會,真的對不起!”小紅說:“原來是這樣,你真是孝順的孩子!沒關系的,照顧奶奶更重要。”蘭蘭說:“謝謝你的諒解!”
師:這兩位同學的表演怎么樣,誰來點評?
生:蘭蘭不能實現承諾時,能誠懇地跟同學道歉,得到諒解。她們都很有禮貌,表演非常到位。
師小結:雖然我們說要守信用,說到做到,但有時遇上突發事情就要分清輕重,答應了別人又做不到,要及時、主動地與別人溝通、解釋,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諒解。如果自己解決不了,還可以請大人幫忙。
案例分析:
故事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門戶,它對學生的吸引力是無窮的。故事教學法在教學活動中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對不同層次、不同年齡的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一個個感人的小故事能激起學生情感的火花,引起學生思維的碰撞,開啟學生的心窗。
二、故事教學引發思考,滲透學生品德教育
1.立足故事,引起思維碰撞,實現教育生活化
陶行知說:“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教育不能脫離生活,教育要通過生活來進行,無論教育的內容還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據生活的需要。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創設有效生活情境,巧妙運用學生身邊的小故事,拉近學生生活與課堂教學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節課中,教師設計的故事中的蘭蘭遇到的煩惱也是學生會遇到的事情,故事緊扣生活,學生感同身受,自然情緒高漲。接著教師用故事一環又一環地加以深化,讓學生能根據教師的設計思路展開想象,達到預先的教學設想。讓學生從故事中明白誠實是不說謊話、說話要算話,還教會學生在守信用之余學會靈活變通,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不能盲目追求“說話算話”。
2.運用故事,實現角色轉換,進行探究式學習
新課程標準中重申“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小學品德課的探究式學習,是指學生從自己的意義世界即生活出發,發現生活中的問題,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感悟,通過整理、分析信息等系列的探索活動,獲得對世界、生活的真實感受,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探究式學習跟新課標的精神是吻合的。這節課中,教師正是運用故事,創設直觀、形象的教學情境,利用探究式學習,讓學生“讀故事—悟故事—演故事”, 由自身表演進入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學生的道德認識,從而提升了學生的道德情感。低年級的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演故事時生動活潑的動作、手勢與特點鮮明的表情融為一體,這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融入故事的情景之中,為調動學生非智力因素、營造濃厚課堂氛圍創造了有利條件,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新穎感,還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形成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品德教學的最高境界是無聲勝有聲。閱讀、講述、傾聽故事到表演故事,正是這樣充滿詩意的生命成長過程,在不知不覺中觸動學生心中最柔軟的地方,使學生有所感悟。故事教學使學生在活動中與人發生積極的互動,改善了我國課堂教學實踐中灌輸式教育所導致的沉悶、僵化的局面。
參考文獻:
[1]劉天平,蔡美靜,王林發.故事教學的規則與方式(新理念教學叢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2]薛曉麗.培養孩子愛心友善的教育故事[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0.
[3]李永會.故事在兒童教育中的作用[J].新課程(下旬刊),201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