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可明
【摘要】寧波是國內重要的汽車制造產業基地之一,隨著大眾、吉利二大整車制造平臺、以及世界500強為核心的汽車零部件企業相繼落戶杭州灣新區,對汽車技術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作為地方本科院校,需要與汽車產業進行零距離對接。以校園為中心,新的辦學新模式,通過組建政府、企業、學校共同參與的聯合辦學“理事會”,探索出了一條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政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汽車專業人才培養的特色辦學之路。
【關鍵詞】產教融合 校企合作 辦學模式
【基金項目】本課題來源于寧波市哲學社會科學項目“三螺旋理論視域下政企校合作關系的構建——以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為例”,項目編號:G18-ZXLL08;本項目還受到寧波市教育規劃項目“地方本科院校政企校融合協同育人實踐體系構建——以機械工程專業為例”,項目編號:2018YZD005、浙江省2016年度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改革項目“OBE教育模式引領體驗式課堂教學改革——以車輛工程專業具備工匠精神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為例”(kg20160463)等資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4-0234-02
1.引言
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轉型發展既是社會發展對高校內涵發展提出的外在要求,也是高校生存發展的內在需要。在國家創新驅動、經濟轉型升級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探索與地方政府、行業、大型企業等合作共建產業學院,推進產教深度融合發展,是高校適應行業、產業轉型發展的需要,培養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平臺,也是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的重要途徑。
2.創建產業學院的使命與價值
(1)產業學院是適應新一輪產業發展的戰略需要
世界范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進行,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綜合國力競爭愈加激烈?!爱a業革命的深入發展,將給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帶來嚴峻挑戰,同樣也為我國抓住新一輪科技和產業發展先機提供了有利條件。十九大報告提出,“要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尤其要大力推進以實體經濟為主的產學研協同創新,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斗?!?/p>
新一輪產業的發展需要教育和科技的融入和支撐,產業學院的建設正是精準對接產業發展,支撐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戰略需要。
(2)產業學院是促進新工科建設落地的有效載體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
為適應新一輪產業發展,響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中國制造2025”等重大戰略,培養造就一大批多樣化、創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為我國產業發展和國際競爭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撐,國家啟動實施了“卓越計劃”2.0版——新工科建設計劃。形成了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和北京指南,構成了新工科建設的“三部曲”,奏響了人才培養主旋律,開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徑,為地方高校在轉型發展中探索新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推進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產業學院辦學模式,是落實新工科建設理念的有效載體。實現工科教育從學科導向轉向產業導向,從專業分割到學科專業交叉融合,從支撐服務轉到創新引領三個轉變。
(3)產業學院是創新應用型本科建設的重要途徑
應用型本科建設的核心是需求導向,實現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同頻共振”。產業學院與產業需求高度契合,能找準應用型高校辦學方向,以此為切入點、突破口,可以更精準對接產業結構調整以及產業轉型升級需求,提高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3.杭州灣汽車學院發展的歷史背景
杭州灣汽車學院是寧波工程學院下屬的二級學院,伴隨學校應用型建設步伐不斷探索前行,努力朝著產教深度融合的產業學院發展。它的成立是學校推進應用型建設和區域產業發展的必然。
(1)是學校應用型辦學的使命要求
寧波工程學院1983年成立,為原聯邦德國援建的國內四所高專之一,1997 成為教育部示范性高工專,2009 成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計劃首批實施高校,2015 入選浙江省應用型建設試點示范高校,2016 入選國家產教融合發展工程建設高校。
學校出臺《關于全面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實施雙合作戰略,與地方共建象山研究院、奉化研究院、三門研究院;實施“雙百工程”行動計劃, 百名教授博士服務百家企業。
學校秉承中德合作辦學傳統,堅持應用型辦學定位,全面融入地方、立足地方、服務產業,這是學校辦學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杭州灣汽車學院誕生的價值所在。
(2)是區域汽車產業發展的客觀需求
學院位于汽車產業集聚的杭州灣國際汽車產業城。
——杭州灣新區位于浙江省寧波市北部,杭州灣跨海大橋南岸,居于上海、寧波、杭州、蘇州等大都市的幾何中心,是寧波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的門戶地區,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杭州灣國際汽車產業城擁有國內最先進、產業鏈最豐富的千億級汽車產業基地,集聚了上汽大眾、吉利集團兩大整車企業,中汽技術研發中心華東分中心,德國博世、法國佛吉亞等世界500強企業為首的100多家國際知名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汽車產值占全省20%,到2020年,汽車總產值將達到2000億元。
——杭州灣新區汽車智創小鎮,入選浙江省第三批特色小鎮。匯聚整車研發試制中心、零部件研發中心、獨立研發中心,打造全國最大的汽車研發中心、全國最全的汽車產業鏈。
發達的汽車產業催生對汽車行業專業人才、教育培訓、技術服務的巨大需求,專業鏈對接汽車全產業鏈是產業發展的客觀需求。
(3)是學院提升內涵發展的內在需要
杭州灣汽車學院因“城”而生,因“應”而強,因“勢”而為。在融入“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建設和杭州灣國際汽車產業城發展中,推動學院特色發展。
杭州灣汽車學院原寧波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2012年與同濟大學合作共建中外汽車學院,2014年9月正式遷入杭州灣新區辦學,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占地500畝,辦學規模在校生2500人。
4.汽車學院與汽車城的互動關系
(1)是體制機制創新:建立政產學聯合辦學理事會制度
成立由杭州灣新區管委會、寧波市教育局、上汽大眾、吉利集團和學校組成的杭州灣汽車學院聯合辦學理事會。由杭州灣新區管委會主任擔任理事長。
(2)是辦學目標定位:建成政產學研“四位一體”、校園、產業園、研發園“三園融合”、國內一流的汽車行業特色學院
即:是杭州灣國際汽車城教育研發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汽車城科教研發基地的核心,是汽車城開展教育培訓、科研開發、市場服務、學術交流等科教研發活動的主要場所。體現政產學研結合、國內外結合、教學與研發結合、培訓與實訓結合的特點。立足杭州灣、面向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打造汽車產業的特色學院。
具體發展目標:為區域汽車產業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建成區域汽車產業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建成區域汽車產業科技服務的公共平臺,建成國內產教融合、政產學研聯合辦學的示范窗口,建成國內一流的汽車NVH與CAE研究與設計開發平臺
(3)是實施五大工程,推進特色學院建設
一是聚焦汽車產業需求,構建優勢學科與特色專業群。構建以省一流學科為支撐的學科融合平臺,構建以車輛工程專業為核心、機制專業、材料成型專業、汽車服務工程專業為依托的專業群。
二是圍繞區域產業布局,搭建汽車產業發展支撐平臺。
成立杭州灣汽車研究院,搭建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汽車行業人才培養、戰略研究、技術服務和創業實踐的綜合性公共服務平臺,向實體化運作發展。
建成汽車NVH研究所和汽車零部件CAE設計研發中心、智能制造與新能源汽車實訓中心。
成立杭州灣汽車工程學會,搭建汽車行業、政府、科技工作者之間橋梁,推動汽車行業交流與發展。
三是校企零距離對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
以專業認證為引領,創新汽車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模式。 參加華盛頓協議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組建寧波汽車產業人才培養教育聯盟。加強政府、高校、產業服務機構、行業企業之間信息交流,分類分層培養汽車產業人才。
構建產教融合應用型人才培養平臺,全程校企協同育人。與政府、產業、科研院所搭建合作育人平臺,行業專家參與教學,專業課程行業企業專家進課堂,開展3+1訂單式培養,進行課程改造。
四是強化外引內培,建設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聘請國內汽車振動噪聲領域專家,校企共建師資隊伍,聘請企業工程師參與教學。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寧波市教育局與我校共建先進技術課程創新基地。我院建立汽車應用型師資培訓基地。
五是深化國際合作,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
教師訪學計劃和學生交流計劃,正在推進中德工業4.0創新學院的合作共建,格林納達汽車專業教師的培訓和師生交流,推進中美4+0合作辦學,開展留學生教育。
經過幾年的實踐探索,成為浙江省特色小鎮——杭州灣汽車智創小鎮的核心成員,2017年成功入選寧波市十大特色學院。
5.總結與展望
“汽車城里的大學”辦學模式將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有機的聯系在一起,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生動模式。我們有三分之一的畢業生在汽車城就業創業,企業需求源源不斷。在提供人才支撐、區域創新、服務產業過程充分體現了高校辦學的價值。
“汽車城里的大學”辦學質量的提升,需在兩方面下功夫:第一實現跨學院、跨學科的資源整合,主動適應產業需求,提高響應速度和效率。第二推進與政府、行業、企業多元互動融合、協同創新。尤其是要建立合作共贏的校企合作關系,企業主動參與人才培養(需政府政策的進一步支持)。
“汽車城里的大學”與政府的互動。一方面尋求政府的政策支持,發揮理事會的作用,共建汽車研究院,將汽車學院建設納入中國制造2025試點城市建設改革項目,支持特色學院建設。二是主動引領融入汽車城的城市文化。志愿者行動、文化藝術活動、創新創業等,融入汽車智創小鎮,參與復旦研究院、新區聯合舉辦的國際創業大賽等等,有作為才有地位,才會贏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