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毅
摘要:所謂的分層異步實際上是由異步達標與分層教學兩種模式共同構成的,分層即參照學生條件、能力、水平、興趣將學生提前分為多個等級。當然這里的分等級并非是說要另眼相待學生,而是提供給學生更具有針對性的活動,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提升知識理解效果。分層包括備課、教學與評價三個結構。而異步達標所體現的就是學生在這些分層當中完成與自己水平相對應的任務,隨后達成對應指標。也就是說分層異步最大的特色就是多元化,能夠帶給學生不一樣的學習感受。學生需要按照對應的條件學習,在循序漸進中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
關鍵詞:分層異步;小學數學;教學應用
數學是教育系統中地位最基礎的學科,也是定位最突出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關注每一名學生的成長、發展與習慣,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在學習中得到進步。當然不同學生有著不同的成長環境,所以用統一化教學方式顯然很難達到預期要求。此時教師就需要應用分層異步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確保學生能夠在學習中得到更全面的成長,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分層異步教學意義
(一)關注學生發展
分層異步看似十分簡單,但效果卻十分突出。分層異步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規避學生在課堂無所事事的問題產生,所有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中獲得相應能力的提升,保障自身的學習效率,優化自身的內在品質與心理素質。學生會形成強烈的知識探究欲望和向往,學生的問題解決、分析、觀察能力得到了全面加強,提升了學生的數學素養。并且學生的合作過程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意識、參與意識,這對學生今后的成長幫助作用突出。
(二)提升教學有效性
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組織好每一個層次的學生,為學生安排對應的學習內容,鍛煉教師的隨機應變與組織調控能力,保障教學質量、教學效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涵蓋很多的知識點。數學本就是一門來源于生活的學科與知識。教師在提出對應的問題時,往往能夠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教師需要善用嶄新的話題激發學生的興趣。而教師在思考的過程中就需要不斷探索、不斷學習,這一過程有助于強化教師的教育能力,從而全面提升教育有效性。
二、分層異步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應用
(一)分層學生
不同學生有著不同的成長環境,雖然小學生進入校園時間不長,但仍舊會在家里條件、氛圍與環境的作用下出現學習態度、心理特點、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差異。為了保障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需要予以每一名學生更多的關注與理解。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需要提前處理好分層要求,用分層異步的方式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夠理解自己之前不理解的內容。如加減法知識是小學數學教育中的開篇課程,是最基礎的內容。很多學生都能夠順利地理解加法知識,不過一些能力差,尤其是接收新知識能力差的學生則無法理解減法要求。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用合適的方法開展活動,如用情景教學幫助能力不夠出色的學生在熟悉的場景中,循序漸進地解讀與熟悉知識。教師要先培養好學生的加法能力再培養學生的減法能力。這么做可以在鞏固學生加法能力的同時,鍛煉學生的減法能力。
(二)分層目標
為了確保學生的學習質量達標,分層異步教學中,教師就需要提前處理好分層目標、教學要求。教師需要先行考慮好每一名學生的能力、情況,隨后設置對應的教學目標,考慮好所有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層次差異,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夠順利完成對應指標、對應任務。課堂教學前教師有必要做小型課堂測試,為的就是提前掌握學生的當前學習能力、學習進度、學習狀況和學習潛力。當然結果應該涵蓋很多要素,除了平時成績以外還要包括考試成績、學習態度等。隨后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為能力稍微弱一點的學生,這類學生的學習目標是打好學習基礎,處理好基礎性知識點的學習要求。第二個層次學生的學目標為拔高學習,為的是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思維素質,開拓學生的綜合能力。最后一個層次為拓寬視野,應對的是能力最好的一批學生,教師要對這些學生投入更多的注意力,主動和這些學生交流一些難度高深的問題,使學生獲得綜合素質的全面成長。教師在設計活動的時候需要根據學生的能力要求以及教學的進度和質量要求設置對應類的習題,保障每個層次學生都能夠學習到對應難度的知識點,處理好學生的薄弱環節。
(三)分層提問
小學數學教育需要打好的基礎有很多,除了學習習慣以外還包括學生的思維意識。分層異步教學中需要應用分層提問方式。用分層提問的做法簡化學習難度,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夠得到對應難度的知識與問題,實現由簡入難的自然過渡。教師需要讓學生思考與理解難度不大的問題,當然大多數情況下,這些難度不大的問題都是留給能力稍微弱一點的學生的,為的是使學生意識到學習的樂趣,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不要將這類問題留給能力出眾的學生,因為學生很有可能會因為這類問題的出現,對學習失去興趣,覺得知識點太簡單、太無聊,而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教師要用階梯難度的問題,在循序漸進中培養與開發學生智力。如學習“長方體與正方體”一課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設置難度不同的問題,第一個問題: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長方體與正方體;第二個問題:長方體與正方體之間的不同和關系;第三個問題: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體積、面積計算方法,用生活中的案例說明。比如學生可以用家里的雕塑展臺作為對象說明展臺這種正方體的體積、面積計算方法。
(四)分層指導
小學生年齡小,對于抽象內容的理解能力遠不如成年人。學習是一場對腦力的風暴,對腦力有著很高的要求。學生在學習知識、學習問題的過程中,需要處理好個人要求、個人習慣問題。當然因為不同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所以學生在最后的表現會出現很大出入。教師要用對應的方式激發學生態度、培養學生習慣和熱情。教師要將學法貫穿于始終,處理好學生知識內容的輔導要求、學習習慣和輔導方法。教師有必要重點處理學生的習慣差異,這是因為學習習慣對于自身能力的影響是最為突出的。不同學生需要用不同的學習方法指導。比如學習能力稍差的學生大多沒有良好的基礎,對待這類學生的時候,教師需要用到打好基礎的活動,主動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使學生不斷積累更多的知識。如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知識的時候,很多學習能力稍差的學生就無法處理好這些數字要求,比如在面對214×52這個問題的時候,此時教師就需要先帶領這些學生回顧一下乘法知識的原則,隨后告訴學生個位數和十位數最后的差別,之后讓學生分別用214×5,214×2,得出1070和428,之后在十位數5所得到的1070后面再加一個0,將結果10700與428相加就得到了正確的11128結果。從中可以看出,這一課知識的學習最重要的就是合理應用之前所學到的知識,包括乘法知識與加法知識。在學生累積了足夠多的經驗以后,學習起來會更加順利,學習效果也會有所提高。而對于普通學生來說,其能力素質平平庸庸,在面對常見問題的時候能夠很快地處理,而在面對拓展問題的時候則會出現不知所措的問題。在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教師可以先測試這些學生的基本功情況,隨后為學生匹配拓展類知識,如學習“負數”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在得到學生成績結果反饋以后,為學生布置與知識點相關的負數乘法、負數除法一類的知識,這些相關的知識點與內容,能夠帶給學生不一樣的視野,使學生獲得不一樣的學習感受。在面對這些知識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將會變得更加靈活,才思敏捷的學生才能夠處理難度更大、更開放的問題。對于優等生來說,其不僅能力優秀,同時也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應對這些學生的時候,教師就需要主動與其交流對問題知識的看法,這里的知識可以是小學階段的,同時也可以是初中階段的。在學生熟悉了各種知識點以后,學生的學習素養才能夠形成適應社會能力與終身學習意識。
(五)分層考核
智力是一種源自于對興趣的深度發掘素養,只有在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其才會主動參與到學習當中,啟發自己的智力要素。為了使學生產生興趣,教師就需要根據學生的成長進度、成長情況合理設置教學活動。表揚是一種很適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手段,表揚對于學生來說就好比陽光和養分對于植物的作用。教師需要合理使用表揚激發學生動力,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欲望。不同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能力,學生的這種能力差異會對學生造成非常直觀的影響。教師評價時有必要合理運用分層評價模式,遵循不同標準異步達標原則。教師不應該用過于苛刻的言語,小學生年齡小,本身心理承受能力就不強,如若教師忽視學生的感受,很有可能會毀了孩子的一生。教師要讓所有學生都意識到學習的趣味性,感受來自教師的認同與支持。如學習“因數與倍數”一課的時候,這一課對于許多學生來說都有很大的難度,教師在教學前,需要斟酌考慮,為學生按照等級匹配對應難度的問題。能力稍差的學生匹配難度最低的問題,能力普通的學生匹配正常的問題,能力出眾的學生匹配關聯性問題。在學生回答問題以后,教師需要及時表揚與鼓勵學生,比如如果能力稍差的學生反饋了正確答案,教師就需要及時說:沒錯,答得很好。如果學生的答案不正確教師也要用鼓勵的言語,比如:欠缺一些深度考慮,不過相較于上次已經很不錯了,下次應該能更好的,請坐。用合適、妥當的言語激勵學生,化學生的動力為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
分層異步本身的優點非常的多,針對性十足、實效性效果突出都為學生的綜合素質成長奠定了基礎。教師需要合理使用分層異步教學模式,分層異步教學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張揚學生個性品質。教師要意識到,每一名學生都有自己的潛力,教師要主動發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平衡好師生關系。只有在學生意識到了學習的價值以后,才能夠獲得更全面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