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層教學理念是一種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本文立足于高中數學教學實踐情況,先是具體闡述了分層教學的理念,接著對分層教學理念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價值進行了分析,最后又結合具體實例闡述了分層教學理念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概念闡述;價值分析;運用策略
隨著教育水平的日漸提高,越來越多先進的教育觀點應運而生,這在豐富了教學理念的同時,也為諸多基層教育工作者們的教學實踐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使得教育教學領域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機。分層教學理念便是當前引發高度關注的教學理念之一,其符合“因材施教”的觀點,因此,一經提出便得到了廣大一線教育同仁們的青睞,很好地運用到了各學段、各學科的教學實踐活動之中。身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我也在自身的教學日常引入了分層教學這一理念,學生們反響頗佳。以下,僅圍繞分層教學理念引導下的高中數學教學這一主題進行初步分析與探索。
一、 分層教學理念概念性闡述
首先,我們來闡述什么是分層教學理念,這將奠定本次研究的理論性基礎。
所謂分層教學即是指在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們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水平、學習習慣等因素將不同的學生大致劃分成不同層次群體并加以區別對待、區別教學的一種理念。分層教學中的分層主要分為兩大類,即顯性分層與隱性分層,顯性分層是指讓學生感知到自己被劃分到了哪一層次群體,隱性分層則是指分層秘密進行,只有教師一人知道,學生們不知道自己被劃分到了哪一層次,以尊重與保護學生們的自尊心。
二、 分層教學理念運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價值分析
具體來看,分層教學理念運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 能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
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學生,受到個人學習習慣、接受教育經歷等因素的綜合制約,不同的學生在同一學科的學習中也會表現出截然不同的學習特點,他們各自的學習基礎不同、學習能力水平不同、學習習慣也不盡相同,等等,這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每個人也有著差異化明顯的實際學習需求。高中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自然也是如此。以往“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很容易出現基礎好的學生“吃不飽”、基礎薄弱的學生“吃不下”的尷尬情況,這便是教師們所組織的教學活動與學生們實際數學學習需求不相符所導致的;但是分層教學理念的實施卻能有效地緩解上述尷尬情況,這是因為在分層教學中,班上的學生會被大致劃分成幾個層次,每一層次中學生們無論是學習基礎、學習能力水平、學習習慣等都大致相同,以此為基礎,教師針對不同層次學生所采取的不同教學方法便也能極大程度上滿足學生們不同的數學學習需求,從而在保護學生們數學學習熱情與積極性的同時,促使他們都能全身心地主動投入到具體數學學習活動之中。
(二) 能有效提高高中數學的教學效益
在以往統一、化齊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制定統一的教學目標,采用相同的教學方法,很難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如此,自然也便難以照顧到班級的群體學生,這就很容易致使有的學生理解了所學知識,有的學生沒有理解所學知識但卻被忽視的情況,高中數學的整體教學效益差強人意,不容樂觀。但是分層教學理念的踐行卻能很好地克服上述困境。這是因為,在分層教學理念的引導下,教師們能靜下心來認真分析班級所教每一名學生的實際情況,能將他們正確劃分到不同的學生群體之中,以此為基礎,教師接下來便能針對具體層次群體的學生采取有針對性、有區別性的教育教學活動,學生們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存在的問題也能被教師們及時關注、快速解決,不同層次的學生群體們都輕松理解了知識、高效掌握了知識,高中數學的整體教學效益自然也將得到顯著提高與改善。
三、 分層教學理念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接下來,我將結合具體教學實例探討分層教學理念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 正確分層是前提
正確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層次,是高中數學教師在自身的教學實踐活動中貫徹、落實分層教學理念的首要前提。考慮到保護學生們的自尊心與自信心,我在平時的數學教學實踐活動中主要采用的是隱性分層的模式。概括來講,便是根據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等因素將整個班級里的學生大致劃分為三個層次,具體如下:
A層次學生:該層次學生數學基礎薄弱,簡單的數學知識點理解起來尚存在極大的難度,不具備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數學學習能力也較差,對數學學習持有較強的抵觸情緒;
B層次學生:該層次學生數學基礎一般,能理解簡單的數學知識點,能在外界的督促下學習數學知識,數學學習能力一般;
C層次學生:該層次學生數學基礎扎實,能輕松理解教師課堂上講解的數學知識點,具備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數學學習能力較強,有著更高的數學學習需求。
由上述層次劃分來看,不同的學生根據其自身實際情況被劃分到了不同的層次,這便為接下來有針對性地采取分層教學做好了充分的前期準備。
(二) 區別教學是關鍵
在將學生們正確劃分成不同的層次之后,接下來我們高中數學教師要做的便是在實際教學中做到分層教學,即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群體采取有區別的層次化教學方法。
例如,在教學“冪函數”這節內容時,我便針對A、B、C三個層次的學生制定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像針對A層次的學生,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便是要了解冪函數的定義、圖像與性質,這是最基礎的學習內容;針對B層次的學生,教學目標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即要求學生在了解冪函數定義、圖像與性質的基礎上,要結合以往所學的指數函數的相關知識,對比指數函數和冪函數;而針對C層次的學生,教學目標則進一步拔高,即他們既要知道冪函數的相關知識、清楚區分冪函數與指數函數的區別,還要能聯想到生活中的冪函數情形,并用所學的冪函數知識嘗試加以解決,如此,在有了分層次的教學目標之后,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便也變得更加有針對性。再如,在教學“等差數列”這節內容時,我會用高斯計算“1+2+3+4+5+……+100”的趣味事例導入新課,以激發與調動A層次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及其積極性,因為只有在興趣的推動下,他們才能改變內心對數學學習抵觸的不良情緒,變得愿意學習數學、樂意學習數學知識;而針對B層次的學生群體,在學習完相關的知識之后我會以任務的形式給他們出示幾道練習題,引導他們通過做練習題判斷本節知識自己學會了什么,哪些知識還沒有完全掌握,即借助外界的力量督促他們學好本節知識;而針對C層次的學生群體,我則向他們展示歷年高考試題,以真題的形式拔高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其水平,如此,不同的教學方法面向的是不同層次的學生群體,真正做到了“面向全體學生開展教學,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與發展”。
四、 結束語
結合上述的分析來看,分層教學理念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產生了諸多突出的價值,賦予了高中數學以無窮的活力。為此,我們高中數學教師一定要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情況將分層教學理念靈活而恰當地運用到平時的教學活動之中,這既是創新高中數學教學形式、提升高中數學教學效益的必然需求,更是推動學生數學素養及其能力都能從中獲得進步與發展的必然需求。
參考文獻:
[1]趙彩蘭.尊重差異,以生為本——談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法的實施思路[J].高中數理化,2017(18):16.
[2]李沖,張云峰.分層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18(10):72.
[3]張書洋.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應用探究[J].高考,2019(5):212.
作者簡介:
陳作國,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