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典詩文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誦讀經典詩文可以讓學生們養成高尚的品德。在經典詩文誦讀教學中,教師要精心選擇誦讀內容,耐心指導學生深入理解經典古詩文的內容,積極地幫助學生將古詩文精髓內化心靈深處的精神食糧。在教學中要努力避免經典詩文誦讀教學理想化,讓傳統文化精華在學生的身上煥發出無限的生機。
關鍵詞:經典詩文;誦讀教學;理想化;積極引導
經典詩文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凝聚了歷代名賢的高大智慧,濃縮了華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在日常教學中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目的在于讓學生們在讀經誦典中養成高尚的品德,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帶著這樣的初衷來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教學,一切似乎平靜而又美好。然而,不久你就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教師在教學中按照既定的內容要求學生誦讀,而學生就在教師的要求下認真誦讀。一天,兩天,三天……天天如是,周而復始。學生們在半醉半醒之間失去了“朗朗”的生氣,教師們在按部就班中靜待“美好”的結局。這種理想化的經典詩文誦讀教學現象普遍存在。學生最終在考試默寫時,那些天天在誦讀的詩句,要么錯亂,要么錯別字成堆,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更是無從談起。這樣的結果,似乎意外,實則必然。因此,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教學,要極力避免這種理想化的經典詩文誦讀教學。那么,該如何避免呢?
一、 要精心選擇學生誦讀經典的篇目
經典語文誦讀教學的內容是要經過教師精心選擇的。一般而言,教材中要求學生誦讀的作品為課標必背的篇目,而課外的選擇要做到少而精。課標必背篇目包含兩個方面內容:一是文言文名篇誦讀,二是經典詩詞誦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文言文名篇誦讀包括《〈論語〉12章》《曹劌論戰》等經典文言文21篇;經典詩詞誦讀包括《詩經·關雎》《詩經·蒹葭》《十五從軍征》等經典詩詞40首。課外經典詩文誦讀內容選擇范圍為《大田五中經典詩文誦讀校本教材》中篇幅短小的名篇名句,且不宜過多、過難、過雜。如《論語》中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等名句,韻律整齊,讀起來朗朗上口,深受學生歡迎。
精心選擇誦讀經典的篇目后,一定要做好誦讀規劃。較好的方式是以學期為單位,以周為單元,以表格的形式呈現整學期誦讀的內容。這樣,在引導學生誦讀時就可以避免隨心所欲,讀到哪算到哪的現象。
有了誦讀的內容規劃,就必須有誦讀的時間。當前學校教學科目多,課時緊。為了保證學生有時間來落實誦讀內容,就需要學校對誦讀的時間進行統籌安排。我們學校較成功的做法是,在上午第一節課前,全校統一安排20分鐘的語文、英語誦讀時間,語文、英語各10分鐘。在學生誦讀時間,學校領導、班主任、相關科任輪流值班跟班監督指導,學生在誦讀時間只能誦讀,不能做其他的事。通過多年的實踐證明,這樣在老師監督指導下日積月累的經典詩文誦讀,取得了較好的成果。2017年中考,我校的語文平均分超全市語文平均分近10分位居全縣第一,與長時間堅持經典詩文誦讀不能說沒有任何關系。
二、 要耐心指導學生理解作品的內容
經常會聽到許多語文老師說,誦讀誦讀就是讓學生自己讀,這是最簡單的教學,難道還有什么高深的理論嗎?我想說的是,經典詩文誦讀教學的確沒有什么高深的理論,但我們語文老師要做到自己所任教的班級在考試中古詩文默寫滿分率百分百,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認識不到這一點,你的經典詩文誦讀教學就難逃理想化教學的惡果。
那么,如何避免理想化的經典詩文誦讀教學呢?最為重心的環節就是要耐心指導學生理解誦讀作品的內容。只有讓學生深入理解了經典詩文的內容,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只會誦讀不會默寫的現象。例如,在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一詩中,有很多學生會把“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錯寫成“漢青”。要避免這種現象,就要耐心指導學生理解“汗青”的意思。古代處理竹簡以防蟲蛀,用火烤出的水分就像出汗一樣,所以稱“汗青”。后來就漸漸成了竹簡的代名詞了。再后來,又成了“史冊”的代名詞。理解了“汗青”的意思,學生在默寫時腦子里就會閃現出青竹出汗的情境,自然就不會將“汗青”寫成“漢青”了。
當然,為了避免學生“先入為主”的效應,在教學前先讓學生自己誦讀并默寫經典古詩文的做法是不推崇的。教師在首次教學古詩文時就要指導學生深入理解古詩文的內容,否則,將會導致事倍功半的后果。
三、 要積極引導學生內化誦讀的成果
經典古詩文誦讀教學,指導學生理解古詩文的內容,不能只是為了考試,而是要引導學生內化誦讀的成果。經典古詩文不僅能讓人欣賞其優雅的文字,沉醉于其優美的意境之中,更在于其能從內心深處煥發出人們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人學會了面對逆境和困難的勇氣;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讓人感受到豪邁自信的氣度;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讓人感受到豁達灑脫的真摯友情……學生們如果能在經典古詩文誦讀中內化為人生的精神食糧,那才是經典古詩文誦讀教學的終極目標。
對于一個年紀尚小的初中學生而言,教師不能理想化地認為只要古詩文讀多了,學生自然而然就會領悟其中的內涵,進而影響學生內心的精神世界。要實現內化誦讀成果的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主動創造學生應用經典古詩文的環境。或者在節日舉行配樂情境朗誦比賽,或者為學校各種場所設計宣傳標語,或者鼓勵學生在寫作文時活用經典古詩文,或者召開“說說我的座右銘”勵志班會等等。都能很好地幫助學生內化經典古詩文的成果,讓古詩文成為學生裝點人生的亮麗風景線。
總之,在經典詩文誦讀教學中,只要教師精心安排誦讀內容,耐心指導學生深入理解經典古詩文的內容,積極地幫助學生將古詩文精髓內化心靈深處的精神食糧,就能夠有效地避免理想化的經典古詩文教學,讓學生心靈接受著高尚情操的洗禮,讓傳統文化精華在學生的身上煥發出無限的生機。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李穎.談古詩文誦讀教學的特點及作用[J].考試周刊,2015(20).
[3]陳春梅.古詩文的誦讀教學方法淺探[J].語文學刊,2015(2).
作者簡介:陳長極,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