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姝
【摘要】《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和智慧結晶。在音樂教學中深化多元文化音樂教學,不僅能夠熏陶提升受教育者的文化素養、傳播文化知識,還可以提升受教育者的人文情懷,為建設我們美麗的祖國做出應有貢獻。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學往往被人忽略,本文針對我國當前高職音樂教學中多元文化音樂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供解決思路,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高職教育;音樂教學;人文素養
【中圖分類號】J60?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多元化音樂教學對高職受教育者的積極影響
(一)豐富學習生活
音樂是讓人放松和釋放壓力的快樂源泉,音樂的教學在整體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不可替代的。高職教育階段,受教育者要面對繁重的課業壓力,還要提升實踐能力,承擔尋找工作的壓力。而高職院校為了更好地培養受教育者的能力,普遍會選擇較為嚴格的教育方式,對受教育者進行嚴格的學習、生活管理,這種舉措在一定程度上會激化受教育者的叛逆心理和心理壓力。綜合作用之下,高職院校的受教育者面對巨大的壓力。而高職院校的音樂教育能在教育過程中為受教育者舒緩壓力,使受教育者放松心情,更好地進行學習,提升能力。
(二)提高受教育者審美水平
音樂是表達情感的方式之一,享受和聆聽音樂的過程就是情感的體驗過程,是發現美的過程,也是培養受教育者審美水平的過程。教師通過理論聯系生活實踐,提升音樂的認同感和文化感,逐步培養受教育者的審美情趣,提升欣賞水平,遠離低俗暴力的音樂,從一定程度上凈化受教育者的心靈和周邊環境,也是排解壓力的一種渠道。
(三)提高人文素養
人文素質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新時期,時代對人文素質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科技的創新,人的創新能力的培養,都離不開人文素質教育。“人文素質教育”就是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通過知識傳授、環境熏陶以及自身實踐等教育活動使其內化為人格、氣質、修養,成為人的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人文素養的提升不僅僅是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等科目的教育,音樂教育對于提升受教育者人文素養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
針對受教育者而言,音樂教育是一種較為輕松、寓教于樂的學科。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是一種通過音樂的形式,反映不同地域在長期歷史發展之下形成的社會事實和文化傳統,這不僅讓受教育者對不同地域文化有客觀、深入的了解,還加強了受教育者的文化知識積累,從側面提升了受教育者對社會的認識水平,也加強了文化的交流與碰撞。
(四)加強素質教育
音樂對人的價值觀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現階段很多備受歡迎的流行音樂只能說旋律上口,內涵則不夠豐富,在這樣的前提下,深入多元文化音樂教學顯得尤為珍貴。音樂體現的不僅是音樂本身,更是通過旋律來體現當時的人民生活水平和歷史事實。音樂與文化信仰是密不可分的,這些也正是現階段的受教育者所需要學習的,音樂不僅豐富受教育者的課余生活,更可以幫助他們樹立民族自信心,增強民族歸屬感和認同感,樹立文化自信以及愛國意識,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尤其是處在高職階段的青少年,他們的人生價值觀塑造得并不夠完善,但面臨的卻是畢業就要工作的現狀,在這個階段,如果不加強對他們的精神素質培養,會使他們的生活在精神層面極其匱乏,缺少正確的價值導向,不利于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從而影響社會建設進程。從此看來,多元文化音樂教學對受教育者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作用巨大。
二、高職教育音樂教學現狀分析
在我國十分重視音樂素養的大教育背景之下,部分高職學校對于音樂教育是不重視的,這表現在對于音樂教育的課時安排少,對音樂人才的培養不夠重視。而聘請一位優秀的音樂教師花費很大,對學校的要求也更高,基于師資力量,大部分學校甚至不會去更新音樂素材,更何談安排專門的音教室、聘請高素質的音樂教師?相對于音樂教育,學校更重視對受教育者其他能力的鍛煉培養,這使很多有音樂天分或是熱愛音樂的人無法發揮自己的優勢。
分析廣大教師的心理,大部分高職教師更重視受教育者的應試水平培養,而沒有意識到多元文化音樂文化對人的熏陶作用以及在高職階段受教育者的音樂需求。這導致很多受教育者原本不多的音樂課程被其他課程頂替。也有個別教師本身就對音樂理解不夠深刻,只能進行非常淺顯的教學,讓受教育者覺得乏味,而對音樂教育產生偏差理解。
從受教育者角度出發,在高職階段的受教育者往往處于青春期,比起在課堂上聽取“傳統”或“老土”的音樂而言,他們更愿意去接受流行音樂,這使他們對多元文化音樂存在認識錯誤,而無法理解其蘊含的深刻內涵。而流行音樂大多都只是旋律上口、歌詞好記,其內涵則不夠深刻,會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這三者共同作用之下,使得音樂教學不達標,致使很多受教育者對于音樂以及音樂文化的理解是有偏差甚至是扭曲的,這對青少年的成長有一定負面作用,對人才培養計劃也有阻礙。而加強多元文化教育,可以更好地引導受教育者對文化進行理解,提升文化認同感和整體價值意識、加強多元文化教學,同樣需要從學校、教師、受教育者出發,從轉變音樂教學觀念開始,以改變教學方法為手段進行文化教學改革,提升受教育者的學習興趣,加強受教育者的審美情趣和文化理解與認同。
三、深化多元文化音樂教學策略
(一)選擇合適教材
長期以來,音樂教材是不受大眾重視的,導致教材與社會事實聯系不夠密切。加強多元文化音樂教學要從教材出發,可以對音樂教材進行改編,以結合傳統音樂文化的現代音樂文化為主。同時,增加不同地區特色音樂文化篇幅。教師也可以結合教材利用網絡平臺對音樂教育進行教材創新改革,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效果。
(二)教育者觀念革新
學校與教師,要使受教育者進一步認識到音樂對塑造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作用,讓學校和教師重視音樂教育,從而合理地安排受教育者課時,給受教育者合理的音樂學習時間,尤其是校方,要聘請專業的音樂教師,有條件的還可以建設專門的音樂教室,給受教育者更多的音樂發揮空間,因材施教,幫助受教育者發揮天分。
對教師而言,創新教學方式是很好的激發受教育者學習興趣的舉措,比如利用現階段的新媒體技術,讓受教育者更深刻地感知多元文化音樂。同時,教師可以將些簡單的樂器融入到音樂教學中,這可以讓受教育者們更好地聆聽課堂,通過對樂器的學習提高受教育者對音樂的興趣,增加參與課堂的主觀能動性,讓受教育者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音樂。
(三)受教育者主動學習
要做到配合學校的安排,從興趣中尋找到學習的樂趣。高職學校則可以通過組織一些課外活動來激發受教育者對于多元文化音樂的學習樂趣,例如,組織歌唱比賽或音樂改編大賽等有獎參與活動,既豐富了受教育者的課外生活,也激發了受教育者對于音樂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樂趣。
四、結語
深化多元文化音樂教學是學校幫助高職受教育者樹立正確人生、價值、世界觀的重要手段與途徑,更是關系到每一個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學校、教師、家長都不能忽視音樂教學的作用與重要意義。對教學場所以及教師要轉變思路,對高職受教育者進行正確價值引導,合理把握課堂,進行音樂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深化多元文化音樂的教學,針對部分無法抗拒的現實情況,盡可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創新變更教學模式,讓受教育者受到音樂文化的熏陶,從而培養較高的音樂素養,加強受教育者的民族認同感以及愛國情懷,提升高職受教育者的核心素養及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于立坤.簡述高職音樂教育中多元文化音樂教學的作用[J].藝術評鑒,2018(6):92-93.
[2]仝軍.多元文化音樂教學在高職音樂教育中的作用[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5(14):141-142.
[3]蔡風琴.論多元文化音樂教學在高職音樂教育中的作用[J].知識經濟,2017(15):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