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國珍
摘 要:對于如何界定學生的核心素養,目前還是有著一定的爭論,但具體到具體學科,我們還是有著諸多的趨同認識的,就道德與法治這一學科而言,我們如果能夠把學生的關注素養、探究素養、思維素養等三個方面給做得足夠好,這也可以說是我們一個比較成功的實踐。
關鍵詞: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當今社會,中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已被教育部放在了課程改革進一步深化的基本地位,對于道德與法治學科來說,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更是責無旁貸,也無疑為我們落實立德樹人目標打開了一扇窗。那么,我們該怎樣將其轉變為學科核心素養呢?我們認為,在學校里面,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還是要通過教與學的過程來習得。具體而言,就是要通過不同學科教學活動的開展和特色化的實踐活動來實現。下面,筆者就試著以這一問題為中心結合道德與法治學科來做具體的詮釋。
一、加大關聯教學,提高學生整合力,培養學生關注素養
就目前道德與法治學科來說,新教材、新體例、新思路……但部分教師教學還是僅僅局限在就課本教課本上,很少能夠主動積極地去引導學生關注課本之外的人和事。事實上,課堂之外發生的一切才是我們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源頭活水。為此,我們要將學生的目光延伸到“窗外”。讓學生主動地去關注時事,做到“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應該是道德與法治學科要求學生必須具備的核心素養之一。為什么這樣說呢?這主要是因為一個生命個體,其與社會、與時代的融滲度乃至其參與社會的熱情度,都取決于這一生命個體對于時事的關注度。基于此,我們可以說現實中的社會人應該具有這種基本素養——關注素養。首先我們教師要重視這方面的關聯性教學。筆者上課時都會結合教學內容,或多或少地引述一些時事人物、時事事件等時事新聞。就課堂環節上,每節課的課初5分鐘,我都會讓學生(為保證質量,事先指定好)說一說最近兩三天自己都關注到哪些時事新聞,說給大家聽聽。之后,讓學生自由發言,交流看法或者認識。上文所說的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方面。另外,我們要注重對于學生這方面的考查,還主要體現在期中、期末考試上。平時要考,中考必考。當然,考試考查時要講究一個原則,這就是命題要確定好聯系點,這一聯系點就是要處理好時事熱點與教材知識之間的關聯性。
二、創設探究情境,注重過程的引領,培養學生探究素養
對于學生來說,學習不能局限于課堂,這一點筆者已經作了比較全面的分析和闡述。事實上,學生學習也不是僅僅表現在學生階段。終身學習是時代的要求。因此,讓學生掌握一種讓他們一輩子都會受益的學習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就目前而言,引導學生學會探究性學習就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學習方式。之所以說其有著很強的綜合性,就是因為這之間涵蓋了自主學習方式和合作學習方式的精義所在。 《增強生命的韌性》是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第九課第二框。教學這一課時,筆者創設了一個探究性學習情境。情境一:李××同學在期中測試中名次后退了5名,打這之后再也看不到他的笑容;情境二:趙××同學這次競選學生會主席失利,自此自暴自棄,還經常性地違反校規校紀。問題是:假如換做你是李××或者是趙××同學,遇到這些鬧心的事情,你會怎么做才能取得比較好的結果呢?由于情境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有話可說,這樣的問題當然是由學生通過合作探究來完成。學生完成問題的探究之后,筆者針對性地對他們的回答做了點評。點評的重點還是落在解答問題的思路上,也就是說無論是李××還是趙××的問題,都要做到三點:(1)用合理的方式調控好情緒,或者用恰當的方式發泄情緒;(2)冷靜思考,找到原因,積極尋求應對之法;(3)正確的態度應該是迎難而上,增強自己的耐挫力。這樣的設計,就是對學生探究性學習的一個比較好的指導方式。這種設計比較直接,它把探究性的一般呈現過程以簡單的角色轉換的問題方式呈現出來。通過引導,學生自然會遵循著一般的思維邏輯過程,這樣就可以做到條理清晰,環環入扣。
三、拓寬教學渠道,開展適切的活動,培養學生的思維素養
從某種程度上說,決定一個人的學習素養的核心參數應該還是思維方面的素養。思維素養有著不同的種類,而每一類也都表現在各自的具體思維能力點之上。縱使每個人的思維能力存在著諸多差別,但是,畢竟這些諸多的思維品質還是都能通過一定的渠道或方式加以培養的。就初中學生而言,培養學生的思維素養,不妨將培養他們的思辨力方面作為突破點。教學《網上交友新時空》這一課,筆者就安排了學生辯論活動。當然,課堂上開展辯論活動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1)學生根據自己的觀點,自由選擇加入一方,雙方還要自由選舉出各自小組的組長;(2)辯論準備要充分。這主要是課前搜集相關材料以備課堂上交流討論使用,梳理好發言思路;(3)出臺可行的辯論規則;(4)針鋒相對進行辯論;(5)辯論結束后,雙方從辯論之中得出各自觀點,從而形成科學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