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增輝
【關鍵詞】 小學教育;學困生;轉化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
17—0051—01
作為一名教師,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會遇到很多不同性格、不同情況的學生。在多年的教育實踐及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學生由于所處的成長環(huán)境不同,所受的家庭教育不同,得到的綜合影響也不同,他們各個方面存在差異,這些差異導致了部分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不理想,而這些學生在師生中往往形成了一個概念——學困生。
教育的本質(zhì)是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要了解自己的學生,因人施教,這些學困生也不例外。做好他們的轉化工作,既是班主任工作的重頭戲,也關系到整個班務工作的好壞;既是教師職業(yè)道德所要求的,也是培養(yǎng)新時代人才的關鍵。所以說,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項十分迫切而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課題。
一、傾注愛心,善于捕捉
學困生或多或少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和毛病,往往得不到教師的關愛和同學的喜歡,他們?nèi)菀桩a(chǎn)生自暴自棄的心理。當他們犯了錯誤又拒不認錯的時候,思想上容易與老師產(chǎn)生隔閡,心理上容易產(chǎn)生抵觸情緒。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認真回顧他們的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以此作為談心談話的切入點,用以溝通師生兩方面的感情,消除隔閡。教師要懷著真誠的心去幫助他們,激發(fā)起他們上進的心理。
二、家校聯(lián)手,激發(fā)進取
我們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由于他們的遺傳因素不同,家庭、社會、環(huán)境、教育不同,學習方式、接受知識的快慢和學習結果也不同。有的家長忙于生活瑣事,平時很少關心孩子的學習,很少深入了解子女的內(nèi)心活動;有的家長把孩子扔給祖輩,自己外出謀生,形成隔代教育。這些家庭的孩子得不到應有的關心與愛護,與父母關系淡漠,且思想上有隔閡,致使他們?nèi)狈M取心。作為教師,要與家長保持密切聯(lián)系,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起來,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學習環(huán)境。應充分利用家校聯(lián)系手冊、電話、家訪活動、家長會、家長微信群、家委會等,切實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意識,使家長關心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以此來激發(fā)這些學生的進取心。
三、正面教育,積極鼓勵
學困生同樣有著要改變現(xiàn)狀、要求上進的心理,他們在教師和同學的幫助下,一旦取得了進步,會把這種進步看得很珍貴,并相信自己的努力。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這種苗頭,以春風化雨式的關懷,來保護這些學生的脆弱心理。當他們?nèi)〉靡稽c點進步的時候,教師要及時進行表揚,并和他們的父母溝通,把他們的點滴成績匯報給家長,以樹立學困生和家長的信心,激勵這些學生努力學習。這樣,這些學生在某一方面的進步得到老師、同學還有家長的認可時,心中會升起一種激昂的情緒,在享受到成功的愉悅之后,他們會看到希望,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會隨之增加。
四、循循善誘,教給方法
學困生并非天生形成的,當他們掌握了具體的學習方法,有了明確的學習目的,端正了學習態(tài)度之后,同樣可以成為班級中的佼佼者。在具備了自信心、上進心的基礎上,教師應該在學習方法上對這些學生加以幫助和輔導,把學習方法滲透到每一節(jié)課上,從他們的聽課習慣、記筆記的方法,到具體的作業(yè)要求都一一給予指導,正確處理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的關系,盡可能地給這些學生訓練的機會。比如,課堂上多提問他們,發(fā)現(xiàn)困難時多給予啟示和啟發(fā),讓他們積極思考、聚精會神地聽講,爭取認真上好每一節(jié)課。教師還應該教給這些學生圍繞新知識復習鞏固舊知識的方法,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理解、掌握,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
五、互幫互學,開展活動
教師要充分發(fā)揮班集體的作用,開展幫帶活動,建立檔案卡,利用班集體的凝聚力,倡導全班同學都來關心這些學困生。根據(jù)這些學生各自的癥狀,把他們分組歸類,并制定出相應的轉化方案;同時,挑選幾名表現(xiàn)好的學生對他們進行幫扶,組成小組,這樣不僅能夠感染、激勵他們,同時也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學生們都能養(yǎng)成健康向上、互幫互學的良好風尚及優(yōu)良的學習品質(zhì),從而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當然,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這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工作,對于廣大教師來說,最關鍵的是要有耐心、愛心和細心。教師除了自己的教以外,還要下功夫去研究學生的學,研究這些學生后進的內(nèi)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對癥下藥,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從而使這些學生得到關愛和尊重,使他們健康成長。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