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仕斌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教育事業也取得了明顯的發展,當下小學教育的重點是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本文通過對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研究,使學生的學習質量有明顯提升。
【關鍵詞】核心素養 課堂練習 基本技能
【課題】本文系福州市教育科學院“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資源開發與應用的實踐研究》(立項編號:FZ2018ZX036)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3-0154-01
一、目前在課堂練習時出現的問題
其一,學生對數學概念的不明造成解題過程中出現大量概念性錯誤。概念是數學學習的核心內容,只有當學生充分掌握數學本質內容,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題能力;其二,缺少創新思維,學生受到平時教師課堂講授的影響,老師將自身掌握的知識直接或間接的遷移到學生的思想中,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在解題過程中就難以做到“舉一反三”的良好效果;其三,小學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對外界事物的認識存有片面性,而數學習題往往涉及到人們的生活問題,因此造成學習練習中的諸多錯誤。
二、針對問題探討提出的解決策略
(一)優化練習設計
通過對練習題的改進,可直接緩解學生做題壓力,同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創造性的設計好練習是成功練習的前提。設計練習要注意:①圍繞重點,精選習題;②由易到難,呈現題組;③形式靈活,題型多變。在對練習題進行擇選時,可以直接摘錄課本上的習題,也可以自己編寫,但是均應僅僅圍繞課程內容的關鍵點;所選擇的習題類型也應當多種多樣,符合整個班級所有學生的學情需求,使學生能夠根據自我能力靈活把握習題解答。
(二)分年段開展教材資源開發,充分發揮練習的應用價值研究
新教材內容中有諸多的可利用的教學內容,教師應當據此對課程內容進行適當調整,使教材的練習題能夠重新回歸到學生面前。充分利用課堂5-8分鐘的鞏固練習環節,培養學生的舉一反三的學習思維,盡可能的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激發他們的數學應用興趣,進而對教學效率起到積極作用。
三、有效應用課堂練習資源的意義
其一,進行有效的課堂練習資源開發,可以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提升技能熟練程度,促進智力增長,行之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同時,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消化吸收水平,數學學習熱忱,開創觀念以及實踐能力增強;其二,通過數學課堂練習資源開發與應用,激發教師研究熱情,同時在對課程內容進行研究設計的過程中,也可提高教師的專業設計水平;其三,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有效地開發應用數學課堂練習資源,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力爭用最經濟的時間和精力取得最佳教學效果;其四,通過相關課題研究,可直接培養出一支高素質、高水準、具備現代教學理念的教師團隊。
四、開發練習資源的策略
(一)學生生活現實與數學現實的溝通
在《幾分之一》教學中,分數產生的關鍵在于是否“平均分”,只有在“平均分”的基礎上,才能談“分數”。而學生對“平均分”的理解就是分物體時要“公平”,而這種“公平”的意識,恰好正是數學意義上的“平均分”。本節課先從整數的層面上來分蘋果,兩只小動物得到的蘋果數量不一樣多,讓學生感受到不公平。然后讓上臺的孩子自己動手分一分,進一步認識到在這里公平就必須要數量一樣多,也就是平均分。
課程的設計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從孩子們感興趣的小豬佩琪入手,說出四只小動物住的房間各是房子的幾分之一(如右圖)。這些都是學生喜歡的活動,在輕松快樂的氣氛下,是一種美的享受,這是我們所共同追求與向往的教學。
(二)在變式中對數學概念進行鞏固
在學習比例尺的概念時,教師通過“我說你畫”的游戲來引入課程教學,引入比例尺的初步概念,引導學生畫出“1m”,如利用1cm表示1m,或5cm表示1m。可以直接認識到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區別,而兩者之比即為比例尺。從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實際情況出發,在變式中對數學概念進行理解鞏固。
(三)課程設計符合童真
當我們思考教學時,應該跳出教材和教學,略微思考一些“數學本質”的問題,然后再來考慮如何教更好的問題。如當在學習“6、7加減法”時,利用孩子原有的經驗,從“變”與“不變”的角度進行比較和審視,可使孩子能夠真正的了解數學的神奇。課程的設計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從孩子們感興趣的事項中入手,可以借助身旁的事物,吸引孩子的目光,以此使學生的求知欲望最大化的解放,同時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快樂,實現一種美的享受。
五、結束語
對課堂練習資源進行充分的開發應用,對于孩子的學習質量與課堂的教學效率均可起到提升的作用。通過教學理論知識與現實問題相結合,在設計教學課程內容時,盡可能的貼合學生的思維方式,在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同時,對課堂內容也可有一個深刻的理解。
參考文獻:
[1]周青.小學數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應用探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