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倩
摘要:本文從個人和社會角度出發,對殘疾人參與體育鍛煉的目的,項目、意識、組織,場地,指導的現狀進行深入調查與分析。提出促進殘疾人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相關對策,旨在為我國殘疾人體育活動的推廣和普及做理論參考及科學依據。
關鍵詞:殘疾人;體育活動;現狀
殘疾人作為社會的特殊群體構成了和諧社會的重要部分,體育事業在我國的發展蒸蒸日上,但是殘疾人體育卻成為了不平衡的一角,尤其是在普通殘疾人參與體育活動的社會支持上。殘疾人參與體育活動不僅受個體心理,生理的影響更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調查殘疾人參與體育活動的現狀發現:參與目的不明、參與項目單一、組織管理松散、自我意識薄弱、場地設施缺乏、專業指導欠缺等問題。
一、殘疾人參與體育活動現狀
(一)個人角度
殘疾人參與體育活動的目的不明。一部分殘疾人參與體育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強身健體,身體健康、作為康復治療的手段,加強與朋友之間的交流,一部分殘疾人參與體育活動的目的不明確,應家人的要求出門散步,或者朋友邀約下象棋、聊天。在實際訪談中發現很多殘疾人對于自己參加體育活動的目的還比較模糊。
殘疾人參與體育活動的項目單一。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殘疾人參與體育項目以低運動量的散步為主,參與過程中基本不出汗或者微微出汗感。較少殘疾人以健身操和球類項目做為自身鍛煉項目。很多殘疾人在選擇鍛煉項目時很大程度上受自身行動力的影響,例如輕度肢體殘障的人選擇散步,言語障礙的人偏向于球類活動,智力障礙的人對動感的操類較為感興趣。
殘疾人參與體育活動的自我意識薄弱。不清楚哪種體育活動適合自己,關于殘疾人體育活動的知識更是知之甚少,基礎知識大多來源于廣播電視以及朋友聊天。大多數殘疾人沒有主動了解過殘疾人體育活動知識,不知道如何進行體育活動更利于自身。小部分殘疾人進行體育活動鍛煉是被動的,是在醫護人員、家人的監督下完成任務量,甚至因為自卑、不自信、害怕嘲笑等負面情緒而不愿意進行體育活動。
(二)社會角度
殘疾人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松散。在實地調查中發現大部分殘疾人參加體育活動都是以自發組織為主,街道、社區組織為輔。大部分殘疾人表示很少參加過街道、社區舉辦的“有組織”的體育活動,參加體育活動都是自發組織的,很少知道其他形式的殘疾人體育活動。殘疾人進行體育活動的組織基本處于一種散亂、不嚴謹、無序狀態。
殘疾人體育活動場地設施缺乏。大多數殘疾人參加體育鍛煉的場所為河邊綠化帶,公園,或者在住所附近、家中空地,還有社區中方便免費的場所,很少有殘疾人在體育場館和健身房進行體育活動。其次,很多場地都缺少為殘疾人設置的無障礙通道,甚至出現部分盲道被占的情況,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殘疾人的出行。很多街道社區都有為居民設置的鍛煉場以及鍛煉器械,但是卻沒有適合殘疾人使用的專業器械。
殘疾人體育活動的專業指導欠缺。大多數殘疾人選擇體育鍛煉項目是經過親戚朋友之間的口口相傳或者電視廣播的介紹,對于殘疾人體育活動的知識了解不多。對于鍛煉器械的使用不清楚,沒有專業的指導人員進行指導。社區有殘疾人生活指導人員,有普通人體育指導人員,卻缺少專業的殘疾人體育指導員。我國在殘疾人體育指導方面的工作確有不足。
二、促進殘疾人參與體育活動的對策
加大對殘疾人體育的宣傳力度,激發殘疾人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在廣播電視、互聯網絡中經常性的開展殘疾人體育主題講壇或者專題節目,利用報紙、雜志對殘疾人體育活動進行報道,宣傳殘疾人體育相關知識,利用街道社區的宣傳欄、過街天橋等適宜地放置宣傳資料,定期開展殘疾人體育講座與咨詢活動。推動殘疾人對體育“自我意識”的發展,營造適合殘疾人體育發展的社會環境。
加強組織管理,集中松散的自發組織。建立殘疾人體育活動組織部門,保障殘疾人平等參與體育活動的權力。其次,在政府、街道社區的幫助下組成由殘疾人自主管理的,有計劃、有安排的基層殘疾人俱樂部,積極開展日常殘疾人體育活動。同時與高等專業院校合作成立殘疾人志愿者協會,形成一對一幫扶小組,定期開展志愿服務。
加快建設完善殘疾人基礎設施建設,在進行場館建設時考慮到殘疾人的特殊性,在各體育場館以及街道社區適宜地增加無障礙通道,方便殘疾人的出行。其次根據殘疾人的身心特點,增加適宜殘疾人使用的活動器械,在各街道公園、綠化帶等地加快建設健身徑等建設工程,同時各體育場館、公園對殘疾人實行免費制或者半價制。
加快研制適合殘疾人的體育項目,組織專業院校和專業機構,根據不同的殘疾類型,開發出適合不同殘疾人的體育活動項目,可以利用多項目組合進行鍛煉,增加殘疾人進行體育鍛煉的科學性,激發殘疾人鍛煉的積極性,其次,加強對殘疾人健身,康復器械的研究,研制出能更好促進殘疾人身體健康的專業器械。
加大力度培養專業指導人才,在高等院校中設置專項課程和專業必修課程,培養優秀的專業人才。重視殘疾人體育指導員的作用,定期開展殘疾人體育指導活動,印發殘疾人體育活動手冊,對殘疾人體育知識進行講解。對殘疾人體育活動進行免費指導,使殘疾人走上科學鍛煉之路。
參考文獻:
[1]劉亞娟.中國殘疾人體育現狀調查研究[J].體育人文社會學,2013,3 (22):123-124.
[2]蘇文濤.城市社區殘疾人體育活動的現狀與對策——以湖北省為例[J].武漢體育學報,2009,43 (9):77-78.
[3]于軍,李永獻,孫閩君.山東省殘疾人群眾體育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體育科學,2009,29 (8):6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