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健
摘要:武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其自身具有特殊的意義,武術不僅彌補了校園場地不足的缺點,而且對學習武術者的年齡沒有限制。弘揚和繼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和重要價值。在全面發展職業學校學生的素質教育實施的過程當中,武術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和手段,其中包括健身、觀賞、擊技和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職業學校; 武術教育; 現狀
中國武術是中國四大國粹之一,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保障,是引導實踐者進入中華民族傳統教育模式。
面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面對日益開放的環境和社會發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要求下,我們需要全面開展素質教育,促進職業學校學生全面發展和弘揚民族精神。為了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教育部選擇了(田徑、游泳、體操、籃球、足球、排球、武術)等七個項目,其中,武術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國青少年學生應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培養職業學校學生尊師重道的精神,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國的青少年學生更應該加強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學習,養成尊師重道、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青少年怎樣去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武術文化,需要各個中小學、職業學校在體育課程中開展武術課教育課程。
一、職業學校的武術教育
學校武術教育不僅事關青少年身體健康,而且事關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建設[1]。所以,武術教育的課程應該得到學校的重視,積極開展武術教育課程,提高職業學校青少年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
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多從事服務業,而在武術的長期發展中,一直是以尊師重道為重點。練習武術,不僅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還要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品質。它不僅能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品質,而且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自我修養的最好途徑。
武術教學形式是多樣化的,武術教學是不受場地的限制和設備的要求,具有較強的競爭強度。武術不僅能有效地塑造良好的體型,而且能促進學生的身體力量、靈敏性、柔韌性、耐力等素質的提高。
武術不僅可以發揮其自身的功能,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觀念奠定基礎。職業學校武術教學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活動和課外生活,而且彌補職業學校學生業余生活單一的不足。
二、職業學校的武術教育現狀
一份歷時2-3年遍及中小學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顯示[2]作為國粹的中華武術在中小學開展很不樂觀。有70.3﹪的學校沒有開設武術課,有些學校不僅沒有增加武術內容,反而削減武術以增加跆拳道等域外武技項目[3]。“學校不開設武術課程、”“領導的不重視”、“師資力量的缺乏”、“學生喜歡武術,但不愿意上武術課”“教學內容的單一”等等,成了這份科學調研報告中出現最多的詞語。
與中小學武術教育相比,普通中學和職業學校武術教育也有著諸多的問題。對于職業學校的武術教育,缺乏規范教育模式、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沒有改革創新,達不到活躍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達不到鍛煉和培養學生的一個根本的目的。
三、結束語
社會在不斷進步和發展,為了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武術作為中國四大國粹之一,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的基礎文,身為職業學校的青少年學生,背負著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責任和需要。武術不僅僅是一種體育鍛煉,也是一種有效的培育職業學校青少年學生的方法。在職業學校體育教學中,要通過武術教學有機地滲透中華民族精神教育,把中華民族精神教育的促進和培養納入職業學校教育的過程中,在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進行武術尊師重道的教育。為適應體育教育人才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提高職業學校學生的素養。職業學校的學生有義務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趙光圣,戴國斌.我國學校武術教育現實困境與改革路徑選擇[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4.
[2]武術研究院組編.我國中小學武術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7.
[3]《關于學校武術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研究》課題組.我國中小學武術教育狀況調查研究[J].體育科學,2009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