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進忠
摘要: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要注重方法創新、情境創設,以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高效率參與課堂,獲得能力與素質的全面發展。為保證教學的有效性,在創設教學情境時要講究策略與方法。本文聯系實際,圍繞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情境創設策略展開探討,希望能為相關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些許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情境;創設策略
“創設情境”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 該教學策略更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度,注重對學生合作學習與探究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引進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在特定情境中進行學習、探究與合作,讓學生通過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要論問題、解決問題的這一個過程,形成對知識、對學習、對學科的正確認知,并養成科學的態度,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核心素養得到有效鍛煉與提升。下面就如何有效創設教學情境做具體分析。
一、創設故事情境,激法學習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利用學生喜歡的事物創設教學情境,可以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以良好的狀態投入學習活動中去,從而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雙豐收。為提升數學教學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立足實際,結合具體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學習情況,選擇科學合理的情境形式,從而讓情境教學法的作用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對稱圖形”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利用豐富有趣、引人入勝的故事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從故事的人物身上找到與自己心靈產生共鳴的情感體驗,并從故事中得到啟發,獲得對數學知識的濃厚興趣。首先,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動畫故事短篇,將正方形、長方形等人圖形擬人化,制作出一個動畫小短片,之后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讓學生從動畫短篇中找到樂趣,并獲得對軸對稱圖形的初步認知,在此基礎上主動、深入探究對稱圖形的共同特征,實現有效學習。
二、創設應用情境,培養實踐操作技能
數學學科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小學數學教材中許多知識都能與現實生活產生聯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抓住數學學科這一特點,將教材知識與現實生活有機聯系,創設具體的生活化應用性質的情境,之后引導學生探究、學習,讓學生學到的書本知識在具體情境中得到鍛煉,從而實現知識與技能的有機結合。具體如,在教學加法、減法、乘法等運算類知識時,教師可利用現實生活中常見的購物問題,為學生創設出具體的計算情境,實現對學生計算技能的有效鍛煉,如小明去買菜,各類蔬菜單價多少元、總共花費多少元、找零多少元等,之后指導學生根據具體數目進行相應計算,最終成功解決問題,完成學習任務。總之,在新的教學背景下,教師應正確認識到,情境在小學數學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科學合理創設教學情境,可充分激發學生好奇心,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因此,在利用情景教學法促進科學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現實生活案例的運用,通過具體的生活類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引發學生思維的碰撞,促進學生能力素質全面發展。
三、創設問題情境,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問題是數學學科的有機組成,同時也是情境教學法的靈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靈活應用數學問題為學生創設出具體的問題情境,一方面可使學生樹立清晰的學習思路,提升學習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的邏輯思維得到鍛煉,讓學生綜合學習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教師應根據具體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合理設計問題,以問題打開課堂,導入教材知識,進而激發學生學習與探究的欲望,使學生更深入、透徹地了解知識的形成與運用,明確問題的生成動機與解決路徑,從而實現有效學習。
(責編? 孟 飛)
參考文獻:
[1]周麗.身臨其境,誘發興趣——初中數學課堂問題情境創設[J]. 數學之友,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