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因受世界經濟發展遲緩的影響,目前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市場受到沖擊,就業工作成為高職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以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深入研究探討了完善的、多元化的畢業生就業市場體系的構建以及就業市場的開發與培育等內容。
關鍵詞:就業市場;校企合作;產教融合
高職畢業生就業市場按其表現形式可分為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兩種。有形市場是指有固定場所、具體時間和地點、特定參與對象而形成的現實市場;有形市場主要包括單一企業的小型招聘會、行業性招聘會和區域性的大型招聘會等。無形市場主要指畢業生聯系工作不受特定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依據個人意愿和獲取的有效信息,自行選擇用人單位而形成的虛擬市場[1]。
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結合自身特點,樹立 “立足區域、貼近行業、服務地方產業”的就業市場建設思路,遵循“主動出擊、重點突破”的原則,積極培養拓展畢業生就業市場,建立起以校企合作單位為點、相關行業為線、重點區域為面的點、線、面并舉,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結合的完善的、多元的就業市場體系。
一、建設就業市場的主要途徑
1、依托校企合作,拓展畢業生就業市場
校企合作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是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要實現高質量的就業,就必須認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發展道路。然而,如何真正實現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卻也一直是高職院校發展的難點問題。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利用全國首批28所示范高職院校的品牌優勢,立足重慶地方經濟建設,加強與企業的深度合作,如學院與長安汽車有限公司校企聯姻,建成了“長安汽車技術培訓中心”,對來自全國各地的長安汽車維修站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同時從技術培訓合作延伸到頂崗實習基地、長期就業平臺,拓寬就業市場,學院利用校企合作平臺,使企業認識到了學校的實力,主動要求招聘我院畢業生。通過這種途徑,解決了20%左右的畢業生就業工作。
2、依托地方產業設置專業,培養適合企業需求的人才
首先,重慶是我國汽車和電子產品生產的重要基地。學院根據重慶地方產業特點,重點加強機械類、汽車類、電子類專業的建設與招生,培養地方急需的專門人才,就業前景良好。其次,學院通過深入企業的調研與走訪,了解企業人才需求、行業技術水平和發展方向等,邀請企業行業知名專家和技術骨干參與專業建設和教學,按照企業崗位任務和崗位能力要求開設課程,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就是企業需求的,學生畢業后基本不需要培訓就能上崗,提升了就業競爭力,為開拓就業市場打下了基礎。
3、主動出擊,擴大區域合作
學校本著“服務重慶,輻射全國”的原則積極開拓畢業生就業市場,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在完善原有的畢業生就業渠道基礎上,以各二級學院為基礎,采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的辦法,不斷挖掘潛在的人才需求,逐步建立長期、穩定的實習、就業基地,拓寬就業市場的行業和地域。
(1)在就業工作開始之初及時走訪企業,介紹畢業生資源情況,及時掌握企業的用人信息,并推薦合適的人選。與校企合作單位加強互動交流,校企合作單位優先組織招聘,優先接收畢業生實習,優先錄用學校的畢業生。以校企合作單位為依托,建立畢業生頂崗實習基地,組織畢業生到基地單位接受崗位鍛煉,增進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的理解和交流。
(2)建立畢業生跟蹤調查制度,學院每年都會組織人員深入到畢業生相對集中的地區和大中型企業,了解往屆畢業生的工作和學習情況,聽取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對學校的意見和建議,掌握市場對畢業生的需求,為學校的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以及就業指導等工作提供參考建議。
(3)學院根據就業形勢和畢業生的需要,加大對經濟發達地區就業市場開發的力度,積極主動聯系經濟發達地區的企業到學院來招聘,建立長期有效的用人機制。在發達地區及畢業生就業相對集中的地區,有專人與其建立長期的、相對穩定的聯系,穩固就業工作平臺。
4、全員參與,拓展畢業生就業市場
(1)實行全員參與畢業生就業推薦工作。調動全校力量特別是職能部門、輔導員、專業教師的力量,主動關心畢業生就業工作,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積極為學生尋找就業崗位。不惜“動員千軍萬馬,走遍千山萬水”,深入各行各業挖信息、找崗位,針對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和崗位需求潛力較大的行業、地區收集需求信息。
(2)充分利用校友資源,通過各地校友廣泛宣傳學院的畢業生情況,開發就業市場。由專人負責校友管理,及時向學校反饋各地、各單位就業需求信息,大大加強了學校與校友的聯系,通過這種方式解決的就業人數占到了20%左右。
5、以企業專場招聘會為主,提高畢業生就業成功率
在大型招聘會中,因為人多擁擠,畢業生一般只能向企業投遞簡歷,然后等待企業消息,與企業招聘人員面對面的交流機會少,不能留下印象,就業成功率較低,對高職學生來說就更是如此。鑒于這種情況,我校一般都是把企業請到學校里來,召開專場招聘會,組織學生報名應聘,由企業人員逐個面試,精挑細選,大大的提高了面試的成功率,企業也能選到自己滿意的人員,取得了雙贏效果。
6、立足服務,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
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引導學生客觀、理性、辯證地認識就業形勢,幫助畢業生解疑釋惑,穩定畢業生心態,積極主動地就業;引導學生樹立“行行可建功、處處能立業”的就業觀,合理調整就業期望值,使他們樹立起就業期望值必須符合社會需要的就業觀,引導他們利用所學專長,找準適合于自己的行業和崗位,提高就業質量。
7、加強畢業生就業市場管理
對用人單位進行收集、分析和整理,建立用人單位數據庫,實現用戶的分級管理,從用人單位所處的行業、用人單位在行業中的地位、用人單位的薪金水平、用人單位所處的城市、用人單位的信譽度、用人單位需求人員的數量和要求等方面綜合做出評價,并根據用人單位招聘人員的數量將用人單位劃分為大、中、小三類用戶;加強同大用戶的聯系,不斷從新用戶和中、小用戶中發展大用戶,穩步擴大用戶數量。
二、結束語
畢業生就業市場建設是一項關乎就業工作全局的重要工作。我校建立起以校企合作單位為點、相關行業為線、重點區域為面的點、線、面并舉,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結合的完善的、多元的就業市場體系。目前就業市場區域布局合理、行業背景鮮明、層次結構優化、社會需求穩定,就業工作穩步推進。
參考文獻
[1]王輝.高校畢業生就業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的比較研究.中國大學生就業. No.13.2009
作者簡介:
王懷建(1976-),男,漢族,重慶人,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黨建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