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秀英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來進行主題閱讀,可以拓展學生思維,進行有針對性與方向性的學習,便于查漏補缺,加強對知識的全面掌握。但是如何利用好思維導圖進行有效的主題閱讀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道難題。通過對思維導圖在教學中應用情況進行分析,希望達到推廣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范圍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思維導圖;主題閱讀;應用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思維圖形工具,可以將文字、顏色、圖形等內容在一個圖中進行展示,并且以這個圖形作為平臺,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有效的展示,刺激學生對知識的延展,形成記憶連接,更好地讓學生進行記憶。在小學語文的主題閱讀中有著很好的效果。
一、思維導圖的優勢
思維導圖有利于對所學知識的主題進行突出,方便進行針對性學習;可以提示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便于開拓思維;利于形成網狀知識結構,便于查漏補缺,知識層次性強;有利于對教案、課本、學習資料等內容進行有效結合,促進學生閱讀、記憶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在主題閱讀時理清思路,減少困難有著十分良好的效果。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一)閱讀筆記的整理
思維導圖是對于思路的一種展示,以此來明確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分清知識間的主次關系,便于理清思路。因此,在進行主題閱讀時,學生要做好對筆記的整理工作,利用思維導圖,以核心知識為基礎,在時間軸或者閱讀順序上進行思維導圖的繪畫,以與核心知識直接相關的次一級知識點為支點,形成基本框架,在框架中加入與次級知識點相關的內容,以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既便于學生對核心知識的理解,又有利于學生日后的復習。
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七律·長征》時,就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主題閱讀教學。首先明白以毛主席在長征期間的詩歌創作為主題,核心內容是與《七律·長征》相關的知識。之后,學生就可以此為基礎進行思維導圖的建立,將與長征相關的詩歌知識加入其中,形成基本框架。再之后可以將毛澤東創作這些詩歌時的背景環境、相關故事、詩文解讀加入其中,形成最終的思維導圖。
(二)構建知識體系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知識是以線性的方式進行的傳播,這不利于知識體系的建立,而思維導圖的應用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在進行主題閱讀時,可以應用思維導圖,將各個知識點串聯起來,以核心知識為基礎,次級知識點為節點,建立網格化的知識體系。便于學生對核心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加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了解,拓寬知識面,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
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烏鴉喝水》時,從口渴了到喝到水,就是烏鴉解決口渴了的全過程。一方面,幫助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復述;另一方面,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最好是積極行動,用腦思考。
(三)明確主題,給予學生充分的繪圖時間
思維導圖必須依托一個有著明確主題的教學活動。這個主題可以是知識方面的,可以是有關學生能力培養的,也可以是有關情感體會類的。對于這些主題應當如何結合、如何利用,就需要教師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來確定。一般來說,進行主題閱讀,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在閱讀中感到快樂,而思維導圖的使用則可以幫助學生建立閱讀規律,使得學生可以根據核心知識來選擇與之相關的學習內容,有效地減少學生在進行主題閱讀時遇到的閱讀問題,增加閱讀趣味性。除此以外,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繪圖時間,特別是在某些較為關鍵的知識點的學習上,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思維導圖的使用就是幫助學生建立關于核心知識的思維構架,以達到根據主題進行有效學習的目的。
教師在教授一些較為難以理解的文章時,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落花生》時,要先對于這篇文章的教學主題有所明確,是學習散文的寫作技巧,還是學習作者的表達意圖,抑或是鑒賞美文。在明確主題之后,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去進行思維導圖的繪畫,這個過程既是學生對于教學內容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發散思維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
在小學語文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思維導圖對于學生進行主題閱讀時的知識把握與思維發散有著不可取代的良好作用,希望在日后的教學工作中,有更多的教師學會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董旭潔.思維導圖引導下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設計[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23(4):54.
[2]譚冬菊.巧用導圖 閱讀花開: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段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17(13):112-113.
[3]張潤柳.思維導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
[4]沈建強.思維導圖在教學中應用的理論基礎[J].教改前沿,2016(6).
編輯 溫雪蓮